浅谈小学生数学语言的训练

浅谈小学生数学语言的训练

ID:9590314

大小:49.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5-03

浅谈小学生数学语言的训练_第1页
浅谈小学生数学语言的训练_第2页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生数学语言的训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小学生数学语言的训练浅谈小学生数学语言的训练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而数学语言不仅是师生之间的交际工具,还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桥梁,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树立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听说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呢?下面谈几点自己的看法论文联盟.L.。  一、学会阅读数学,从中感悟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的严密性,因此,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逻辑关系,才能达到对书本的真正理解。要想真正的学好数学,使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得到落实,使数学不再感到难学,我觉得必须重视数学阅读。同时这样也能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  

2、二、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形成数学语言。  数学教师的语言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性,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因此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数学语言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比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公式  V=Sh,公式里的Sh是求的是什么呢?为什么要乘以呢?学生理解Sh求的是与圆锥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乘以是因为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学生理解后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达这个公式,再运用这个公式做两道填空题⑴一个圆柱的体积是12立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

3、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厘米。⑵一个圆锥的体积是5立方厘米与它等底等到高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厘米。既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又再次给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转为学生讲,老师听轻松氛围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学以致用,巩固和加深对圆锥体积公式的掌握。  三、利用多种形式,发展学生数学语言。  1、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运用讨论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这就是发现,是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好方法,提高了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和发现并概括知识的能力。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密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同桌交流。同桌交流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别是新授课

4、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语言及时总结。如:教学圆柱的认识。学生拿出学具圆柱,同桌交流圆柱的特征。通过交流认识圆柱有两个相同的圆面和一个侧面组成,深化了学生对圆柱的感知和认识。同时,学生也感受到合作交流的愉悦。  3、学生小结。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结让学生清晰地回忆出本课的要点,也是对学生知识归纳和概括能力的锻炼。小学生虽然表达能力有限,但只需正确引导,学生便能正确地概括。如学习了正比例的意义后,课堂小结时,我问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在回忆整理后,纷纷举手发言,判断是否成正比例,要看是否是两种相联的量,列出关系式看是不是比值一定。比如我们生活中常

5、见的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单价一定,总价与数量的关系。学生生活虽简洁,却抓住了本课的学习重点,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经常进行有目的课堂小结,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  四、在操作中强化学生的数学语言。  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在指导学生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动口、动脑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为了使学生理解圆柱体积计算公式。可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分、切、拼、想、说进行。分

6、: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例如分成16个论文联盟.L.或者更多。)切:沿底面直径把圆柱切开,分成大小相等的两块,然后把小扇形均切开。拼:把切开的两部分拉直,然后一一交叉对应拼接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如果我们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立体图形就接近于长方体。想:圆柱与所拼成的近似长方体之间有什么关系?有什么变了呢?说:切拼成的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圆柱的体积,长方体的底面积就相当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相当于圆柱体的高。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发思维和用数学语言表达,不仅加深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还可以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同时也培养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总之,数学学习的基本活动是数

7、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有利于数学的学习。更好地把数学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