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重点复习资料

高校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重点复习资料

ID:958918

大小:49.24 KB

页数:0页

时间:2017-10-21

高校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重点复习资料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高校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重点复习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教育学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质第一节高等教育的概念高等教育概念界定:一是高等教育在整个学制体系中的位置,二是高等教育的性质。一、人们普遍把欧洲中世纪大学作为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二、在中世纪,大学是高等教育机构的唯一组织形式;三、一方面,高等教育层次出现了多样化,各种形式的专科层次教育也被纳入了高等教育的范畴。四、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的形势复杂化;五、新的高等教育概念:“中等后教育”、“第三级教育”,新概念使得高等教育的服务对象也发生了变化。六、高等教育由原来的“英才教育”、“尖子教育”演变为“大众化”、“普及化”

2、的高等教育。七、《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所称的高等教育:是指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八、高等教育性质:是一种专业教育,是依据专业分工培养高级人才的活动。九、高等教育概念: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第二节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高等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的制约,并对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起作用。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简答)1、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决定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3、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体

3、制;4、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表现:政权的性质,政治制度及政治纲领对高等教育的影响。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简答)1、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2、培养政治、法律等专门人才;3、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简答)1、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2、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4、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简答)1、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2、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

4、整和完善;3、高等教育可提高人们的收入。斯特鲁米林计算出因教育程度的提高所产生的价值占国民收入的比率为30%;舒尔茨计算出教育水平提高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3%;丹尼森研究出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率的贡献为35%.科学技术作为外在条件影响和制约着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而高等教育通过内部的知识、积累和创造、14技术成果的发明来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填空)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1、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内容的影响;2、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手段的影响。高等教育的科技功能?1、高等教育通过传递和积累科学技术而发挥再生产科学技

5、术功能;2、高等教育通过创造、发明新的科学技术来发展科学技术的功能。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1、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2、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第三节高等教育的社会职能高等教育的社会职能:产生、发展、形成一、18世纪以前确立了大学培养人才的职能1、人才培养职能肇始于古代,发展和完善于欧洲中世纪大学,也是现代高等学校最基本的职能;2、高等学校的出现在西方可以追塑到古希腊的“学园”;3、在我国,高等学校可以追塑到西周时期;4、近代中国最早建立的新式大学是:天津中西学堂。二、19世纪初德国

6、大学确立了发展科学的职能柏林大学创办的基本原则:“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三、19世纪末美国大学确立了社会服务职能1、社会服务职能产生于1862年美国《莫里尔法案》的颁布;2、康乃尔大学提出了“适用于所有目标”的课程计划;3、威斯康星思想明确地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4、《莫里尔法案》打破了美国高校的封建体制。一、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填空)在现代社会,培养专门人才依旧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使命,也是高校职能体系中的核心。二、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填空)发展科

7、学职能主要体现在大学的科学研究活动中。三、社会服务是现代高校职能的延伸。(填空)社会服务主要包括:教学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设备开放服务。第二章高等教育的目的第一节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教育方针: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1、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2、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培养目标是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3、实施途径。1995年3月颁布了《中化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了: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

8、建设者和接班人。1999年6月,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14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规定了所要培养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1、教育目的是一种教育理想;2、教育目的又具有客观性。第一节高等教育目的与高校培养目标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