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586358
大小:5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2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疗效的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疗效的观察【摘要】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对慢性丙型肝炎(CHC)的治疗效果。方法43例CHC患者均接受派罗欣(180μg/周)联合利巴韦林(900mg/d)治疗,疗程6个月。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其HCV基因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HCVRNA量。结果43例CHC患者中只检出了两种基因型,以HCVⅠ型为主(38例,占88.3%),HCVⅡ型少见(5例,占11.7%)。43例CHC患者中,除1例治疗12周无效停药外,其
2、他患者HCVRNA均转阴。5例HCVⅡ型患者中4例(80.0%)为完全应答,1例(20.0%)无应答;38例HCVⅠ患者中,30例(81.6%)患者为完全应答,6例(15.8%)部分应答,2例(5.3%)无应答。低水平组完全应答率较高(90%)、高水平组完全应答率较低(54.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HC治疗,早期、及时地应用干扰素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关键词】慢性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利巴韦林基金项目:江苏省临床免疫学重点实验室基金资
3、助项目(No.200319) 丙肝病毒(HCV)是输血后和散发性非甲非乙型肝炎的主要病因。中国丙肝的感染率高达3.2%,感染者高达3000万左右,其中80%以上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超过70%的患者进展至肝硬化或肝癌[1]。目前,国内主要采用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hepatitisC,CHC)。资料表明,CHC患者的疗效与HCV基因型相关。我们与罗氏公司合作,在临床应用罗氏公司生产的派罗欣加利巴韦林治疗CHC患者,检测患者的HCV基因型与HCVRNA,并做治疗前后的动态观察,以期为CHC新药
4、治疗方案的建立提供实验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43例CHC患者中,男27例,女16例,年龄10-78岁。病程均超过6个月,治疗前血清抗HCV及HCVRNA均为阳性。排除混合感染甲、乙、戊型肝炎病毒及其他病毒感染者。治疗前半年内,未接受过其他抗病毒治疗及免疫调节剂治疗。 1.2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接受派罗欣180μg/周合并利巴韦林900mg/d治疗,疗程6个月。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后半年分别采取空腹静脉血5mL,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HCVRNA量。 1.3疗效评价 以H
5、CVRNA转阴为有效,治疗后血清ALT水平降至正常为完全应答,ALT下降值超过异常上升值的50%为部分应答,未超过50%或不下降为无应答。 1.4HCV基因分型 采用MurexHCVSerotyping1-6Assay试剂盒,由罗氏公司提供。 1.5HCVRNA定量检测 建立HCVRNA标准曲线,设阳性对照、阴性对照、空白对照和最大信号对照。血清HCVRNA量的检测范围为107-1011拷贝/L,将10例血清HCVRNA<1.0×108拷贝/L患者定为低水平组,>1.0×108拷贝/L的
6、33例患者定为高水平组。 2结果 2.1HCV基因型检测结果 43例CHC患者中只检出了两种基因型,以HCVⅠ型为主(38例,占88.3%),HCVⅡ型少见(5例,占11.7%),未见其他几种基因型。 2.2HCV基因型与派罗欣疗效的关系 5例HCVⅡ型患者HCVRNA均转阴,其中4例(80.0%)为完全应答,1例(20.0%)无应答。38例HCVⅠ型患者中,除1例治疗12周无效停药外,其他患者HCVRNA均转阴。其中,23例(60.5%)患者为完全应答,13例(34.2%)部分应答,2例
7、(5.3%)无应答。由于HCVⅡ型患者例数太少,未进行不同HCV基因型患者间派罗欣疗效的比较。 2.3血清HCVRNA量与派罗欣疗效的关系 低水平组与高水平组血清HCVRNA量与派罗欣疗效的关系见表1。低水平组的完全应答率较高,而高水平组的完全应答率较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1血清HCVRNA量与派罗欣疗效的关系(略) 3讨论HCV为一单股正链RNA病毒,由于病毒RNA复制酶的低保真性和缺乏校正阅读功能,其基因序列存在高度变异,表现为病毒各种基因型、亚型,准种变异的存在和免疫逃避现象。病毒基因组
8、的高度变异乃丙型基因分型的根本基础[2]。HCV感染的病毒学诊断和监测主要以两类实验室检测方法为基础,一种是通过血清学方法检测特异性抗HCV抗体,另一种是直接定量检测或者确定HCV病毒颗粒的组分。抗HCV的检测针对不同HCV抗原表位的抗体混合物,这些抗原表位分别位于病毒的核心NS3、NS4和NS5蛋白。多数基因分型方法操作复杂,需要进行RTPCR,技术要求高,影响因素较多,一般研究者难以获得理想结果,降低了基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