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前延误时间的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前延误时间的研究

ID:9578322

大小:5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2

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前延误时间的研究_第1页
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前延误时间的研究_第2页
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前延误时间的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前延误时间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前延误时间的研究作者:王俐玻潘爱群关海源苗丽丽王莉莉付长峰【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治疗前延误时间(BDT)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至2008年4月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AMI患者255例;将就诊时间与发病时间的时间差作为BDT。根据BDT,将患者分为≤2h和>2h,分析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吸烟、饮酒、既往糖尿病史或心绞痛史、以及来院交通方式等因素对BDT的影响。结果与≤2h组比较,>2h组患者年龄偏大,女性较多,既往多有糖尿病史,吸烟者较少,夜间发病者多(P<0.05)。结论年龄、性别、糖尿病史、吸烟、夜间发病、发病地点以及来院就诊

2、方式影响BDT。其中年龄、糖尿病史、夜间发病以及急救车来院就诊是影响BDT的独立相关因素。【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前延误时间;发病时间;影响原因第一作者:王俐玻(1964),女,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心肌梗死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有50%以上的死亡发生在发病后1h左右,其主要死因是可救治的致命性心律失常〔1〕。因此,努力缩短治疗前延误时间(beforetreafmentdelayedtime,BDT),使患者尽快进入治疗程序,是实施成功就治时间的关键。如果患者发病后能及时到达医院接受再灌注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分析了影响BDT的相关因素。  1资料与方法  1.1

3、一般资料  2005年5月至2008年4月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AMI患者255例。男190例,女65例。年龄25~96岁,平均(62.5±13.0)岁。结合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学动态观察及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符合I诊断标准。  1.2方法  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身高、体重、典型症状、发病时间、就诊时间、就诊交通方式、既往病史(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或心绞痛史)、入院后血压、AMI部位、治疗及预后等情况。BDT为患者就诊时间与发病时间之差值。夜间发病是指发病时间在20:00至次日8:00。将BDT分为≤2h和>2h两个组,进行比较。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

4、PSS10.0统计软件包,BDT分布为偏态分布,进行对数转换。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资料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BDT的影响因素。  2结果  2.1患者的一般情况  学历:大学以上60例(23.5%),高中58例(22.8%),初中以下(含初中)127例(49.8%),学历不详10例(3.9%)。既往糖尿病史占25.1%(64/255),高血压病史占55.7%(142/255),冠心病史占21.2%(54/255)。AMI梗死部位:前壁梗死115例,下壁梗死84例,复合壁梗死50例,其中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18

5、例。  2.2影响BDT的单因素分析  BDT>2h组年龄偏大,女性较多,既往糖尿病史者较多,夜间发病者较多(均P<0.05)。就诊方式:≤2h组急救车就诊多于>2h组(P=0.003,χ2=4.484)。见表1。表1两组BDT影响原因分析(略)  2.3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将患者年龄、性别、既往糖尿病史、夜间发病、就诊方式(急救或非急救)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上述因素与AMI患者BDT独立相关(P<0.05)。见表2。表2AMI患者BDT影响原因多元回归分析(略)  3讨论大量资料表明,AMI患者从症状出现到接受溶栓治疗最好<1h〔2〕。而且大规模临床试验也

6、证明,发生AMI后的60min是再灌注治疗的最佳时间〔3〕。因此,应缩短BDT,使患者尽可能在发病后1h左右抵达医院,迅速进入治疗,通过溶栓和PCI使患者得到受益。虽然再灌注治疗的时间窗是6h,但大量研究发现AMI发病后2~4h内容易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且以2h内发生率为最高,导致患者病死,影响预后,这符合AMI早期病情凶险的病程规律〔4~6〕。本文按BDT将受试者分≤2h组与>2h组,比较两组情况,探索影响BDT的原因。本研究表明,BDT≤2h组与>2h组在年龄、夜间发病、糖尿病史、就诊方式及发病地点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年龄偏大的患者比年轻患者延误时间长,主要和以下原因有关:

7、非典型AMI症状,多数患者伴有其他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对痛觉的敏感性降低。一些高龄患者,在病情严重的基础上,再有BDT延长更容易造成死亡。尤其糖尿病患者因植物神经损害而出现疼痛敏感性降低,掩盖了患者的胸痛症状,易导致AMI患者发病后BDT延长。AMI患者夜间发病是影响BDT的重要因素。本研究表明,夜间发病较白天发病的AMI患者易导致BDT延长。主要原因是患者夜间发病后受交通工具限制、转运困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