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脊髓损伤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ID:9572541

大小:5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2

脊髓损伤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_第1页
脊髓损伤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_第2页
脊髓损伤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_第3页
资源描述:

《脊髓损伤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脊髓损伤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关键词:脊髓损伤基因治疗  1990年美国首次成功地进行腺苷脱胺酸(adenosinedeaminase,aDA)缺乏的基因治疗(genetherapy)以来,基因治疗已成为当前生物医学中进展最快的领域之一[1]。基因治疗在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后轴突再生中亦可望成为有效的手段之一[2—5]。利用外源基因在靶细胞(包括神经元)中的表达,以改变神经元某些内在特性,从而进一步探索sCI后神经元的存活能力,再生特性和功能恢复的分子机理,最终为sCI的治疗探讨新途

2、径是目前治疗sCI的研究方向。它有助于把sCI治疗提到一个新的水平。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一、sCI基因治疗有关分子生物学基础  基因转移(genetransrer)是实现基因治疗的关键技术[6]。因此,基因治疗的首要步骤是转导基因的分子构建。一般转导基因由目的基因cDNA,启动子/增强子和载体三部分组成。目的基因重组时除本身特有的(cD-NA)序列外,通常还需进行必要的修饰,如转录起始修饰,翻译起始,内含子和聚腺苷酸化信号等的修饰。用于重组的启动子/增强子,一般有三种:强组成型(strongconstita-

3、tive),管家型(housekeeping),及组织持异型启动子(tissuesepcific),其中最常用为第一型[7]。理想的体内基因转移载体要求:转移具有细胞靶向性,导入基因的表达可调控,而且转移的方法简便易行。用于sCI的基因转移载体主要是逆转录病毒载体(retroviralvector),即乳腺病毒、莫罗尼小鼠白血病病毒和劳斯肉瘤病毒等。构建转录病毒载体的基本原理是:病毒的长末端重复序列(longterrminalrepeat,lTR)可以对插入的外源基因进行有效转录,这样先在体外构建反转录病毒前病毒

4、dNA载体,即酶切去除基因组中的反式作用区域(gag,polenv基因区域),产生缺陷型的反转录病毒,这种病毒只具有控制感染和整合的序列(即顺式作用区域)。缺陷型病毒载体必须依赖包装细胞提供的蛋白质才能完成包装,产生带有外源基因的伪病毒。它能感染受体细胞,载体dNA将依靠其lTR整合入受体细胞染色体基因组,这样外源基因被带入宿主细胞并得以表达[2、3、6、7]。逆转录病毒载体感染率高,最常用于体外间接基因治疗,其缺点是要求靶细胞必须有增殖和分裂特性[8]。此外,cao(1995)[9]等研究用阳离子脂质体直接注入

5、cNS作基因转移获得成功。但因阳离子脂质体对cNS有毒性,故目前致力于发展非病毒技术,一种阳离子多聚体一聚乙烯亚胺(polyetnyl-enimine)业已用于基因转移[10]。另有selle[6](1993)等报道的复制缺陷腺病毒也是一种适用于神经系统的理想载体。  在sCI治疗中,由于受体细胞要植入脊髓内,因此所用受体细胞应当符合一定的标准[4、6]:①容易获取和繁殖;②移植后能长期存活且能继续分裂和具有活力。③无免疫源性及形成肿瘤的危险。目前已用于sCI试验有雪旺氏细胞(sch.  二、基因治疗sCI的现状

6、和展望  基因治疗sCI尚处于实验探索阶段。目前,主要是采用nTF基因修饰雪旺氏细胞(sC)或成纤维细胞后再将其植入鼠的脊髓损伤区,观察其轴突再生的情况[2、3、11]。tuszyski(1994)[11]将nGF基因导入培养的sC内,再将sC移植到损伤的脊髓,发现sC在体内能稳定地表达nGF并促进轴突的再生。同年tuszynski等[2]利用来源于莫洛氏鼠白血病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将人的nGF基因导入鼠成纤维细胞中,再将成纤维细胞移植到半横贯损伤的鼠脊髓中(t7平面)。1年后成纤维细胞仍能表达nGF,电镜及免疫组

7、化(cGRP)检查,发现有大量的脊髓轴突再生(感觉纤维)。1996年,tuszynski等[3]采用同样方法,又将nGF基因导入成纤维细胞中,并将其移植到半横断损伤的鼠脊髓中(t7平面),14月后,通过rT—pCR技术鉴定成纤维细胞仍表达nGF。电镜、免疫组化(gFAP、cHAT、tH、5—hT,cGRP)检查发现有大量的(感觉和运动)轴突再生。作者在国际上首次构造po—5'—flanking介导的21.5KD髓鞘碱性蛋白微基因(暂命名为pSVPoMcat)的基础上,通过阳离子脂质体导入sC中,然后再将基因修饰的

8、sC移植入成鼠半横断损伤脊髓,观察其对sCI的再生修复作用,现已发现pSVPoMcat微基因修饰sC对sCI后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13]。  当然利用基因转移技术治疗sCI,目前还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第一是免疫排斥反应[6],即宿主移植细胞的免疫排斥。因为尽管cNS的免疫应答能力微弱,但对抗原较强的或种属相关较远的受体细胞,仍具有免疫排斥反应,因此,在细胞移植时应给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