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假瘤型炎性肉芽肿的诊治体会

颅内假瘤型炎性肉芽肿的诊治体会

ID:9571116

大小:4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5-02

颅内假瘤型炎性肉芽肿的诊治体会_第1页
颅内假瘤型炎性肉芽肿的诊治体会_第2页
资源描述:

《颅内假瘤型炎性肉芽肿的诊治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颅内假瘤型炎性肉芽肿的诊治体会【摘要】目的颅内假瘤型炎性肉芽肿在临床上较为少见,易误诊为脑肿瘤。本文介绍5例颅内假瘤型炎性肉芽肿的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外科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内假瘤型炎性肉芽肿。结果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结论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脑脊液常规检查无异常改变,CT和MR、MRS是主要诊断方法。对于癫痫频繁发作,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病灶占位效应明显,神经功能缺损严重或难以排除脑肿瘤者,均予以手术治疗。【关键词】颅内;假瘤型;炎性肉芽肿;诊治体会颅内假瘤型炎性肉芽肿在临床上较为少见,我科自2004~2007年经CT和MRI误诊为脑肿

2、瘤的假瘤型炎性肉芽肿病人5例,均予以手术治疗。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男3例,女2例;年龄10~45岁;病程1~5个月,其中1例患者因鼻炎行CT检查发现颅内占位而住院治疗。其余病例近期无病毒、细菌、寄生虫等感染史。1.2临床表现头痛4例,癫痫3例,肌力减退1例。1.3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所有病例血常规:白细胞均正常。3例行腰穿脑脊液检查常规及生化均正常,脑压测定2例>180mmH2O。头颅CT平扫:结节状低密度影3例,等密度1例,高密度影1例;有灶周局部或环形水肿2例,大片水肿1例,无水肿2例;增强扫描4例呈环状结节状强化影,1例无明

3、显强化。MRI:均呈等或稍长T1长T2异常信号,占位效应较轻,边界模糊,强化不明显。病灶部位:额叶3例,顶叶1例,额顶叶1例。2结果所有病例均行手术并经病理证实为炎性肉芽肿。术中尽可能避开脑功能区,以利于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术中见病灶分界较清楚,质地较韧,血供不丰富,周围脑组织水肿轻重不一。术前3例癫痫发作病人术后随访3年,未见癫痫发作,1例肌力减退者术后仍有轻瘫。3讨论假瘤型炎性肉芽肿感染征象隐匿,早期不易诊断,患者常以颅内高压、癫痫发作及局部占位等症状就诊,症状与脑肿瘤极为相似,常易误诊。假瘤型炎性肉芽肿感染的感染灶在感染过程中处于间歇期

4、或静止期,其病理改变为肉芽肿形成,在脑内往往难以吸收而产生脑水肿、颅高压、癫痫等症状。脑脊液的性状及成分改变在颅内感染中有很大的诊断价值,但假瘤型炎性肉芽肿的脑脊液则往往无异常改变,其原因为病人处于病程的假脑瘤期。尽管如此,对术前不排除颅内炎性感染占位者,需常规行腰穿检查脑脊液,以尽量找到有关诊断依据。由于假瘤型脑炎在病理上主要表现为慢性炎症,故头颅CT常显示为一种非特异性改变,平扫常表现为片状或斑片状低密度影,边缘清楚或模糊,病灶周围水肿,但占位效应及病灶强化扫描大多不明显,可见小结节状或环状密度增高影,当CT扫描不易鉴别于胶质瘤时常需测

5、定CT值,也可行动态CT扫描,一般胶质瘤的CT值略高于假瘤型炎性肉芽肿,同时胶质瘤周围水肿及占位效应明显,增强扫描脑回不强化。虽然MRI及MRA也常常不易区分脑肿瘤及假瘤型炎性肉芽肿,但它较CT容易区分液化和坏死,并且对脑组织内水分含量的变化更为敏感。因此,当临床怀疑为颅内感染性病变而头颅CT扫描不能排除脑胶质瘤时,应行MRI检查,以争取明确诊断。另外,如有条件,可行MRS进一步检查。因为MRS能够区别在常规MR上表现类似的脑肿瘤和非肿瘤性病变,其准确率可高达95%~100%。结合常规MR表现更能增加诊断的准确性[1]。因为Cho波改变是脑

6、肿瘤特异性的标志,Cho波增高和Cho/Cr比值增高强烈提示脑肿瘤。对于癫痫频繁发作,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病灶占位效应明显,神经功能缺损严重或难以排除脑肿瘤者,均予以手术治疗。【参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