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34例临床分析

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34例临床分析

ID:9570046

大小:4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5-02

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34例临床分析_第1页
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34例临床分析_第2页
资源描述:

《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34例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34例临床分析【关键词】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  晚期产后出血是剖宫产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上升,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也有所增加,它与一般的产后出血相比有其特殊之处,如不及时诊治可危及产妇生命。现对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34例进行回顾分析。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996年1月至2006年12月,本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患者34例(本院宫产术29例,外院剖宫产术5例)。诊断标准为术后24h后有反复阴道流血,其中一次出血>500ml。34例患者年龄21~40岁(平均27岁);初产

2、妇26例,经产妇8例;择期剖宫产9例,急症剖宫产25例(胎膜早破6例,已临产19例);进入第二产程12例(其中10例由基层医院转入);头盆不对称13例,胎儿窘迫5例,过期妊娠、羊水过少2例,巨大儿4例,伴合并症或并发症2例,臀位1例,社会因素3例,瘢痕子宫2例,双胎2例。  1.2发病情况由于大多数病例大出血发生在家中,部分病例反复出血,难以精确估计出血量,但均单次出血量>500ml,其中发生失血性休克6例,体温超过38℃持续3d以上4例,经血液常规化验血红蛋白60~90g/L12例,低于60g/L13例,白细胞增高和中性粒细胞增高6

3、例。B超检查,16例提示子宫切口愈合不良,11例提示宫腔内有残留物。  2结果  2.1晚期产后出血原因本组病例入院后经临床观察、B超检查、清宫术、刮出组织病理检查以及手术切除后标本病理切片检查,结果证实发生晚期产后出血的原因依次为子宫切口感染愈合不良16例(47.1%),子宫复旧不良9例(26.5%),子宫内膜炎5例(14.7%),胎盘、蜕膜残留4例(11.7%)。  2.2产后出血发生时间剖宫产术后3周以下6例(17.6%),3周以上28例(82.4%),其中6周以上14例(41.2%)。  2.3治疗与结果34例患者入院后均给予

4、宫缩剂和广谱抗生素治疗,其中17例输血。34例中20例经上述治疗后出血停止,治愈出院。16例B超提示子宫切口愈合不良者,有2例经积极保守治疗无效行子宫全切术,病理检查证实为子宫切口炎症、坏死溃疡。11例B超提示为宫内残留物者,在B超引导下行清宫术,刮出物送病检,其中2例为胎盘残留,2例为蜕膜残留,3例为血凝块及破碎内膜组织,4例为子宫内膜炎、坏变组织。无产妇死亡。  3讨论  晚期产后出血通常是指分娩结束后24h至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出血[1]。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出血多发生在产后2~4周[2]。有研究认为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

5、的诊断时限不应局限于产褥期内,而对术后6周甚至更晚期出现的阴道大量出血也应考虑为剖宫产术所造成的晚期出血[3]。本组资料中14例(占41.2%)出血发生在术后6周以上,最迟者达98d,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彩色B超检查可提高晚期产后出血病因诊断的准确性,除了可排除胎盘残留外,还可以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情况进行B超监测。根据B超声像图特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情况可分三种[4]:(1)平直状或弧形带状回声,提示子宫切口愈合良好;(2)非均质实质性团块状回声,提示子宫切口炎症反应;(3)低或无回声为主的混合性团块状回声,提示子

6、宫切口坏死、出血、裂开及感染。    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发病时间与阴道分娩相比发生较晚,尤其是子宫切口愈合不良、感染性溃疡,往往有一个形成过程,发生大出血的时间更迟,危害性更大。因此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提高剖宫产操作技术,积极有效的防感染措施对降低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5]。本组34例中12例进入第二产程后剖宫产,且病例大多由基层医院转入,故应加强基层妇产科医师培训,提高对难产的识别,避免头盆不对称者进入第二产程后剖宫产。对该类患者应由手术经验丰富者完成,以最大限度减少技术因素引起的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参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