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教育思想的现代诠释

孔子教育思想的现代诠释

ID:9566552

大小:5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5-02

孔子教育思想的现代诠释_第1页
孔子教育思想的现代诠释_第2页
孔子教育思想的现代诠释_第3页
孔子教育思想的现代诠释_第4页
孔子教育思想的现代诠释_第5页
资源描述:

《孔子教育思想的现代诠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孔子教育思想的现代诠释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孔子的教育思想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了解孔子教育思想的基本体系,探求孔子教育思想与现代、当代教育理论之间的渊源流变,对于教育科学的传统继承、理论创新,意义重大。本文试从现代教育哲学、现代课程论、教学论的视角,对孔子的教育思想作出初步的诠释。㈠孔子教育思想的内容描述孔子的社会理想是要实现人与人之间充满仁爱的大同世界。为了实现大同世界,把仁爱思想灌输到广大群众之中,需要一大批有志于弘扬和推行仁道的志士和君子。这类志士和君子既要有弘道和行道的志向,又要有弘

2、道和行道的德才。志向是指:“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论语#8226;泰伯》),“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论语#8226;卫灵公》)。德才是指:具有智、仁、勇、艺、礼、乐等六个方面的德行与才能。可见培养具有上述弘道与行道志向与德才的君子或志士就是孔子的教育理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8226;大学》),是孔子对教育作用的理论概括:通过格物、致知做到诚意、正心(即树立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从而达到修身的目的(即形成完善的人格),这是教育对个人发展所起的作用;在此基础上

3、,每个人都积极为促进各自家庭的和谐美满和国家的繁荣稳定而努力作出自己的贡献(齐家、治国),这是教育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对于教育对象,孔子倡导“有教无类”(《论语#8226;卫灵公》)。不分年龄长幼,不论出身贵贱,不管华夏与狄夷,他主张人人都应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在等级森严的奴隶社会末期,孔子对教育对象的论断中所包含的民主因素和公平意识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孔子围绕既定的育人目标确定了被称为“六艺”的教学内容:礼、乐、射、御、书、数等六门课程。“礼”用于维护各种人伦和道德规范;“乐”是通过音乐、舞蹈、诗歌等艺术手段使学生从情感

4、上接受道德的熏陶,礼乐互为表里,共同完成德育任务;“射”是射箭,“御”是指驾驭战车的技术,这二者都应归入基本技能的范畴;“书”包括识字和自然博物常识,相当于现代的文化科学知识;“数”的教学不仅指一般的数学知识还包括天文地理阴阳历法。作为教学内容的“六艺”,涵盖了道德修炼、知识传授和能力训练三部分,且强调“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把“学会做人”即德育放在基础或首要的地位。教学内容的实施(即教学过程)孔子明确提出应划分为学、思、习、行等四个阶段。前两个阶段是习得知识的过程,后两个阶段则

5、是知识外化的过程——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躬行践履”。孔子是第一个将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观点纳入教学过程的教育家。他的这一思想为儒家后学所继承和发展,并以孔子名义总结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其中“博学”、“审问”属于“学”的过程,“慎思”、“明辨”是“思”的过程,“笃行”则是“习”和“行”的过程。这五个阶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内在联系,这是中国最早提出的教学过程阶段论,对我国古代的教学活动曾起到过重大的影响。孔子在教学方法领域的创造更是闻名中外成就辉煌。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学思

6、结合,知行统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温故知新、循序渐进、叩其两端、举一反三等著名论断千古流传,至今仍对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活动产生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孔子晚年,皓首穷经改编出的“六书”(诗、书、礼、乐、易、春秋)是我国第一套完整的教科书,以后被荀子尊称为“六经”,除“乐”经亡佚失传以外,其余五经在我国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一直是官学和私学的最基本的教材。孔子在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的作用、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乃至教材建设等方面都有卓越的建树,不仅为我国儒家教育思想体系的形成和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且在世界教育

7、史上也具有着十分崇高的地位。㈡孔子教育思想的理论透析□特色鲜明的道德教育孔子的道德教育有以下两个鲜明特色。一是德育的针对性,突出德育的根本。“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8226;学而》)。孔子素以道德教育著称于世,他的成功之道正是发现并加强了德育的“基础教育”,而德育的“基础”,就是他所谓的务本。这里的“本”就是做人的根本,“务本”就是要学会做人,学会作一个有仁爱之心,能“泛爱众”,和“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即能为人民大众谋福利的人。孟子进一步发展了孔子关于德育的根本是要“教会学生做人”的思想,指出,要作一个真正合乎

8、道德规范的人必须具备完美的人格。实施德育的过程就是塑造和完善人格的过程,造就人格是德育的根本任务。孟子关于人格内涵的论述虽有诸多的历史局限性,但是孟子所提倡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8226;滕文公下》)的人格标准,却堪称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把完善人格作为做人的目标,把造就理想人格作为德育的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