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515206
大小:89.5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8-05-02
《从“自生”到“自为”――《恒先》政治哲学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从“自生”到“自为”――《恒先》政治哲学探析内容提要:上海博物館藏楚竹簡《恆先》研究,“氣是自生,恆莫生氣”是一个難點,至今没有令人滿意的解釋。筆者以爲,不能祇在宇宙生成論中考察“自生”的問題,必須着眼《恆先》整體文意。《恆先》“自生”之謎,重點不在於如何“自生”,而在於爲何“自生”。通過與大量文獻例証的反復比較,筆者提出:“恆莫生氣”可以這樣理解,由“氣”形成的萬物并非“恆”故意地、有目的地、有意識地生成出來的。“自生”必須與道家“自化”、“自然”等概念结合起来研究,《恆先》上篇論述宇宙生成論中的“自生”,目的是爲了導出下篇“自爲”之政治哲學的合理性。 上海博物館藏楚竹簡《恆先》雖然簡文完
2、整,但意義古奥,許多地方尚無令人滿意的解釋,“氣是自生”就是其中的一個難點。與“氣是自生”相前後的簡文如下:恆先無有,樸、靜、虚。樸,大樸。靜,大靜。虚,大虚。自厭不自忍,或作。有或焉有氣,有氣焉有有,有有焉有始,有始焉有往者。未有天地,未有作、行、出、生。虚靜爲一,若寂寂夢夢,靜同而未或明,未或滋生。氣是自生,恆莫生氣,氣是自生自作。恆氣之生,不獨有與也。或,恆焉。生或者同焉。[i] “氣是自生”的難解之處在於,如果把《恆先》前半部分看作是一部生成論,勿庸置疑,“道”(體現爲“恆先無有”)處於生成系列中本源的、頂點的位置,在此之後出現了“或”和“氣”,“或”和“氣”是“有”生成時兩大不可缺
3、少的要素。“有”出現之後,才形成了時間上的開始和往復。至此爲止的簡文似乎並不難理解,然而,後面卻話鋒一轉,説“氣是自生”、“恆莫生氣”,就是説非常明確地切斷了“恆”與“氣”之間的生成關係,而且似乎嫌強調的還不夠,又鄭重其事地説了一遍“氣是自生自作”。不光“氣”是如此,“生或者同焉”,就是説“或”和“氣”一樣非“恆”所生,是“自生自作”的。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体;mso-fareast-language:ZH-;mso-bidi-font-family:'TimesNean';mso-font-kerning:1.0pt;mso-bidi-font
4、-size:12.0pt;mso-ansi-language:EN-US;mso-bidi-language:AR-SA">[ii]爲什麼要創作這樣一種看似不合常理的生成理論,實在令人費解。一 對於“氣是自生”,整理者李零先生僅作了一個簡略的説明,“此句的意思是説道並不直接生氣”,對“氣是自生自作”未予説明。至今爲止,關於《恆先》的釋文及研究論文,對“氣是自生”或避而不談,或語焉不詳。也有一些學者意識到“氣是自生”是《恆先》中不能不解決的重要問題,並試圖作出解釋。例如呉根友先生在《上博楚簡〈恆先〉篇哲學思想探析》一文中指出: 非常令人奇怪的是:《恆先》篇一方面在生成的過程中描述了“氣”是由“
5、或”産生的,另一方面又説“氣是自生,恆(先)莫生氣,氣是自作自生。”這種前后矛盾的説法,反映了什麼樣的一種思想呢?對此,我們可以作兩種理解:第一種理解是,所説的“恆莫生氣”,其意思是説“恆先”並不直接産生氣。第二種理解是:雖然説是“或”産生“氣”,但對於“氣”又如何産生“天地萬物”的過程並不了解。因爲這是一個現代意義上的實證性的科學問題,無法回答,只好歸自于“氣”自生自作。由第二種理解來看,的哲學宇宙論與其科學的宇宙演化過程思想似乎處於一種脱節狀態。當然,也可能是因爲我們對出土文獻的整理還有問題,或者是因爲有錯簡、漏簡,對其鋪墊性説法不了解,造成了相互矛盾的説法。[iii] 呉根友先生的第一
6、種解釋,並没有説明“恆先”爲什麼不能生“氣”。第二種解釋則將簡文的難解歸結爲竹簡的宇宙論知識有局限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所以“氣是自生自作”是無可奈何的説法,或者《恆先》本身有錯簡、漏簡,總之,“自生”説在《恆先》中不具備存在的合理性。 郭齊勇先生《〈恆先〉――道法家形名思想的佚篇》認爲“氣是自己生成、自己運動,是本篇最重要的思想。”他把“或”釋爲“域”,認爲“恆先、恆、道、域、恆氣、氣,基本上是等質等値的概念”,“恆、恆先(圓滿自足,寂然不動)”是“道之體”、“道之靜”,“域、恆氣、元氣(自生自動,感而遂通)”是“道之運”、“道之動”。因此,
7、“或(域)”和“氣”是“道的別名”,是“恆常恆在的,亦可稱爲恆”,祇不過體現出“道”的不同功能、不同側面而已,正因爲“或(域)”和“氣”都是“道”,那麼它們就“都是自生的,不是他者使生的”、“故不能説是道、恆産生、化生出域、元氣。”既然“或(域)”和“氣”都是“道”,“道”生“氣”就屬於“自生”,而非他生。[iv]“道之體”、“道之靜”、“道之運”、“道之動”之解釋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仍不能充分説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