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恒先》的“自生”

试论《恒先》的“自生”

ID:26557363

大小:5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7

试论《恒先》的“自生”  _第1页
试论《恒先》的“自生”  _第2页
试论《恒先》的“自生”  _第3页
试论《恒先》的“自生”  _第4页
试论《恒先》的“自生”  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恒先》的“自生”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恒先》的“自生”宇宙生成论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权威性的宇宙生成说法,大概有三:一是《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说;二是《易传》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说;三是汉人的“太易、太初、太始、太素”说(《周易干凿度》说:“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1]。《白虎通·天地》说:“始起先有太初,然后有太始,形兆既成,名曰太素。”后来,《列子·天瑞》又重复了《周易干凿度》的说法)。这些,都是大家所熟

2、知的。近年出土的文献提示我们,除此而外,还有两种很深刻的新奇说法,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一是《太一生水》的“生成”说;二是最近重新问世的《恒先》的“自生”说。《太一生水》自九八年再世以来,引起了学界的极大关注。它的最大特色,也许在于它在描述宇宙创生时,对“生”和“成”作了特意的区别,以反映天地万物生成过程的辩证性。它说: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天地复相辅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阴阳。阴阳复相辅也,是以成四时。四时复相辅也,是以成冷热。冷热复相辅也,是以成湿燥。湿燥复相辅也,成岁而后止。故

3、岁者,湿燥之所生也。湿燥者,寒热之所生也。寒热者,四时之所生也。四时者,阴阳之所生也。阴阳者,神明之所生也。神明者,天地之所生也。天地者,太一之所生也。这两段话描述的是同一个过程,不过一个重点在“生”,一个重点在“成”。生和成,像许多连绵词一样,并着说的时候,意思是一样的;对着说的时候,意思便大不相同。譬如《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其生和成的作用和内容,便很有差别。《太一生水》所谓的“生”和“成”,是对着说的,意思也就很不一样。譬如“四时者,阴阳之所生也”,说的是阴阳化生为四时的现象;而“阴阳复相辅也,是

4、以成四时”,强调的则是阴阳从相反,经过相辅,到相成(为四时),说的是变化的辩证过程。其他各项,无不如此,我们切勿等闲视之。这种将生、成分开来说对立着说的办法,大概始于《易传》。《易传》有“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之说,据后来郑玄的解释,那是对五行生成的一种说法。其一二三四五,是水火木金土的生数;六七八九十,则是水火木金土的成数。郑玄说:天一生水于北,地二生火于南,天三生木于东,地四生金于西,天五生土于中。阳无耦,阴无配,未得相成。地六成水于北,与天一并;天七成火于南,与地二并;地八成木于东,

5、与天三并;天九成金于西,与地四并;地十成土于中,与天五并也。[2]《系辞》本来也许并无天地相并、生成万物的意思。但郑玄当也不会空穴来风。照他的说法,水火等等虽然由天地分别地生出来了,但如果不经过阳求耦、阴寻配的活动和过程,仍将是“未得相成”,就是说,生出来的也是成活不了的。可以看出,生与成的意义,是如何的各有千秋却又同等重要。我们现在还搞不清楚《易·系辞传》与《太一生水》的成书先后,也不敢肯定《易传》的“天一地二”等等便真有“生成”思想;但笼统地说来,中国古代的宇宙生成论中,有一种生成对举的说法,其说饱含辩证思想,则是可以确信

6、无疑的。与《太一生水》一样,《恒先》也是难得的大谈宇宙生成论的专文;不同的是,《恒先》并不涉及“成”的问题,却表述了五种不同的“生”法:(1)自生:气是自生,恒莫生气。气是自生自作。恒气之2生,不独,有与也。或,恒焉。生或者同焉。昏昏不宁,求其所生,异生异,鬼生鬼,韦生韦,悲生悲,哀生哀。(2)复:求欲自复,复,3生之生行。天道(地?)既载,唯一以犹一,唯复以犹复。恒气之生,因9复其所欲。明明天行,唯复以不废,知既而荒思不殄。(3)生:浊气生地,清气生天。气信神哉,云云相生。信盈天地,同出而异性,因生其所欲。4(4)焉有:有或

7、焉有气,有气焉有有,有有焉有始,有始焉有往者。1先有中,焉有外。先有小,焉有大。先有柔,焉8有刚。先有圆,焉有方。先有晦,焉有明。先有短,焉有长。(5)出于:有出于或,性出于有,音出于性,言出于音,名出于5言,事出于名。有人焉有不善,乱出于人。详宜利,主采物,出于作,焉有事;不作无事。这五种生法中,“焉有”一条,最为似是而非。从架势上看,“有A焉有B,有B焉有C……”,俨然一列生生不已的队伍。但认真再看看,我们实难肯定,这A和B之间,B和C之间,究竟有多少因果关系,更不用说母子关系了。按“焉有”,用现代汉语说,就是“于是有,然

8、后有”的意思,从而A和B、B和C之间,可以充分肯定的,便只是一种次第关系,时序关系(这一点,在中外、小大、柔刚、圆方、晦明和短长的例句中,看得最清楚)。它们也可能有因果关系,甚至母子关系,但那必须要有别的条件,必要的条件,否则我们是不能给“焉有”以普通的“生”的意义的。那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