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审丑文化异化倾向

分析审丑文化异化倾向

ID:9505988

大小:68.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05-01

分析审丑文化异化倾向_第1页
分析审丑文化异化倾向_第2页
分析审丑文化异化倾向_第3页
分析审丑文化异化倾向_第4页
分析审丑文化异化倾向_第5页
资源描述:

《分析审丑文化异化倾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分析审丑文化异化倾向审丑文化异化倾向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审丑文化异化倾向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文化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意旨在于:第一,追溯“审丑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以期有助于探讨“审丑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推动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第二,分析社会心理和价值理念的特征、走向,以期有助于利用公众的窥视心理、从众心理、补偿心理,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第三,解构转型时期中国的时代特征,以期有助于加强中国语境、中国模式的民族心理建  分析审丑文化异化倾向审丑文化异化倾向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审丑文化异化倾

2、向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文化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意旨在于:第一,追溯“审丑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以期有助于探讨“审丑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推动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第二,分析社会心理和价值理念的特征、走向,以期有助于利用公众的窥视心理、从众心理、补偿心理,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第三,解构转型时期中国的时代特征,以期有助于加强中国语境、中国模式的民族心理建[摘要]审丑是审美的对立面,审丑的目的是为了衬托美,因为有审丑的存在才使得审美的作用更饱满、更鲜活;审丑是一种文化反映,是人类价值体系、思维方式的重要指向,

3、是社会活动的重要成果。当审丧失了立场,沦为纯粹围观、跟风、追捧状态,美便让位于丑,出现以丑为美、为利而丑的状态,即发生了审丑文化异化倾向。审丑文化异化倾向的表现与危害在于:审丑背离审,消解为围观;冲击主流文化价值观和道德底线;审丑异常崛起违背了审美的初衷。审丑文化异化倾向的经济根源在于泛经济主义的滋长,社会根源在于公共生活的匮乏和公共精神的缺失,文化根源在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匮乏。要消除审丑文化异化影响,必须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文化发展的正确价值取向,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公共精神,同时还要加强

4、对公民的审美教育,优化审美生态环境。  [关键词]丑;审丑文化;异化  []A  “丑”乃“醜”的简化字。丑字起源于甲骨文,表示与手指有关的动作,其造字本义为拧、扭、搓、转,汉字简化后与酉字合并为醜,意为酒醉后疯狂的神情,其义进一步引申为恶心难看的意思。丑为多义字,作为序数词排在地支第二位,与天干配合纪时;作为名词指戏曲角色,为脸部化装古怪滑稽的人物。在欧洲美学史上,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最早探讨了丑的理由;我国学界对丑现象的关注始于明代,但是审丑文化作为常用概念如此招摇却是一个崭新的话题。  在近代社会以前,对丑的研究都是于美学的

5、副产品,所以李斯托威尔说,审丑是近代社会精神的产物,“与美不同,在艺术和自然中感知到丑,所引起的是一种不安的甚至痛苦的感情”。1853年,《丑的美学》的出版不仅奠定了罗森克兰兹现代丑学奠基人的地位,而且也标志着丑从此真正成为一种特殊的审美形态。据考证,我国学者对“丑”的关注始于明代,1980年代以后,审丑成为先锋文学的常用范式。1980年代后期,学术界开始引进西方审丑理论并尝试用“审丑”概念进行批判实践,涌现出一批著作,如刘东《西方的丑学:感性的多元取向》(1986)、王庆卫《丑的轨迹:理性视阈中的非理性变奏》(2006)、潘道正

6、《丑的象征:从古典到现代》(2012)等,从不同角度对西方审丑观念进行了系统的梳理。美学大家朱光潜认为:“特别在近代美学中丑转化为美已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理由。丑与美不但可以互转,而且可以由反衬而使美者愈美、丑者愈丑。”  丑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人们与客观事物之间形成的一种否定性关联,源自主体的否定性体验。审是一种态度定位,审丑是大众携带评判标准,以一种围观的心理,对“丑”客体予以不同性质及不同程度的关注。审具有合法性和独立性,无论于美于丑都代表着一定评判标准或价值取向,然而当审非审,审丧失了立场,沦为纯粹围观、跟风、追捧状

7、态,美便让位于丑,出现以丑为美,为利而丑的状态,即发生了审丑文化异化倾向。本文讨论的“丑”,主要是指始于2000年代,以芙蓉姐姐、凤姐、小月月为表演主体,以X络为主要传播媒介,掀起的全民审丑浪潮。《新华日报》《光明日报》等先后刊发了《消费X络红人:全民审丑过程中价值观的扭曲异化》《X络审丑现象透析:莫把“呕像”当榜样》《以正确价值观矫正过度娱乐化》等文章,对审丑的超常规流行,表达了深度关切。本文主要从审丑文化内涵、审丑文化异化表现、审丑文化异化的根源、扬弃审丑文化异化的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探索研究。  本文研究的意旨在于:第一,追溯

8、“审丑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以期有助于探讨“审丑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推动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第二,分析社会心理和价值理念的特征、走向,以期有助于利用公众的窥视心理、从众心理、补偿心理,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第三,解构转型时期中国的时代特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