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性发展-新兴社会组织建设路径探析

包容性发展-新兴社会组织建设路径探析

ID:9490393

大小:64.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5-01

包容性发展-新兴社会组织建设路径探析_第1页
包容性发展-新兴社会组织建设路径探析_第2页
包容性发展-新兴社会组织建设路径探析_第3页
包容性发展-新兴社会组织建设路径探析_第4页
包容性发展-新兴社会组织建设路径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包容性发展-新兴社会组织建设路径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包容性发展:新兴社会组织建设路径探析  一、以往研究的进路及问题  长期以来,学术界在研究国家和社会关系问题上,有两个典型的源自西方历史经验的概念工具:市民社会论和合作主义论,影响着我们思维的进路。20世纪90年代后又兴起了整体政府论。以上理论在研究和探索我国社会组织发展问题上,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但也有力不从心之处。分别如下:  (一)市民社会理论视角  20世纪下半叶,占主导地位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典型分析范式是市民社会理论,其逻辑基点是社会与国家二元相对的性质[u。市民社会理论试图通过捍卫市民社会与国家的界分,来抵

2、制20世纪猖撅的国家主义,从而推进民主化的进程,以应对日益扩张的国家科层制。在我国,改革开放从经济领域的逐步放权扩展到社会各领域,打破了国家的全面控制,孵化和推动了社会领域的发展。然而将中国社会组织的涌现直接归因于市民社会的成长,显然不妥。因为国家力量的减弱与市民社会的健康成长之间不存在必然的逻辑关系。多个国家的转型经验也表明,国家与社会之间并不是单一的正负、强弱关系,对任何一方的偏颇都将导致无法控制的局面和灾难。因此,二元对立的国家与社会分析范式难以也无法解释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的状况。尽管市民社会论者已经意识到该理论的

3、缺憾,并努力寻求国家与社会体制外的合作勾连点,试图跳出二元对立的分析框架,然而市民社会理论始终防御着国家威胁,难以跳脱社会中心论的控制,这与我国历来主张的和谐统一的历史文化难以吻合,因而难以解释和支撑我国国家转型的稳定与发展。  (二)合作主义理论视角  作为多元主义对立面而出现的合作主义理论,其有效规避了社会中心论的缺憾,试图通过破解多元主义在限制国家权威的同时又能有效解决社会领域分殊权利冲突的难题,进而提出国家与社会之间制度化的连接方法。即通过国家保护社会团体的方式来无限减少竞争的伤害,确保小众团体和少数人的利益和公

4、平,通过利益聚合和委托推行政府政策责任的方式使合作双方获益日。透过本质看,市民社会理论和合作主义理论都是建立在国家与社会二元的分析基础之上,其理论预设的前提是国家和社会两个范畴,每一个范畴都具有内部的统一性以及外在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团,其实践依据是两者之间先分化后整合的过程。但中国社会变迁的现实表明,国家与社会之间尚未完成自然分立,整合和分立仍在同步进行,这难以契合合作主义理论的前提,同样无法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  (三)整体政府治理理论视角  整体政府治理理论作为新兴理论视角,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的英国,由佩里希克斯最

5、先提出,其源自对新公共管理困境的反思和修正叭整体政府治理理论对西方国家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逐渐成为西方行政改革和治理模式的新趋向。其旨在建构一种协同、合作和整合的整体性治理框架和政府运行模式,通过打破政府部门的界限,重新整合达至协调运作的政府组织体系模式。这对当前我国政府体制改革,特别是大部制的改革有一定借鉴和启发的作用。然而整体政府治理理论作为西方政府改革的成果和趋向,是西方政府从结构性分权走向集权,是分化走向整合的过程,其理论适用有一定限度,特别在解释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显得有些无力,且与中国当前实情存在不符。 

6、 二、中国哲学整体观的理论内核  尽管欧美发达国家成熟的理论成果对于中国社会组织研究来说,确实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但是中西方现行社会制度、结构基础和起始条件的差异,使我们在借鉴和应用理论时,断然不能忽略中国的历史和实际。这也要求我们必须回到历史,回到现实,从中国社会本身的发展脉络去探索两者之间的关联,以超越二元对立的视角来观察和分析中国社会组织的状况,才有可能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国社会组织的特征和发展趋势。而中国哲学的整体观,包含了整体性和包容性,超越了二分视角,可以打通国家与社会分析框架之间的壁垒,对当前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7、进程中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多元关系和复杂的境况具有较好的现实解释力。首先,中国哲学的整体观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历史和社会实践中不断探索创造的成果,是历史经验和智慧的总结。运用中国自己的理论并不意味着复古,也不是否认引进国外其他理论的重要性,而是运用新视角解释的一种尝试。其次,由于历史原因造成文化的断层,使得很多国人对中国的古文化存在严重偏见,这急需我们去澄清、去挖掘古文化中丰富的理论资源,为今所用,重塑国人的文化自信。再次,中国哲学的整体观有着本体的无限包容性、施化运行的包容性和整体状态的和谐性等其他理论所不具备的特质。这些

8、特质正是中国哲学整体观能够直面多元化的现实社会,指导解决我国社会乃至全球化问题的深厚底蕴所在。  (一)本体的无限包容性  中国哲学整体观认为,道是超越天地万物,统一万物生发和运动的终极本体[5]147《周易系辞传》中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道生成了万物,其虽为本体,但并非是独立于万有之外的实体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