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码转换的内部心理机制和社会影响因素

语码转换的内部心理机制和社会影响因素

ID:9487255

大小:4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5-01

语码转换的内部心理机制和社会影响因素_第1页
语码转换的内部心理机制和社会影响因素_第2页
资源描述:

《语码转换的内部心理机制和社会影响因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语码转换的内部心理机制和社会影响因素  0、引言  社会语言学家认为,具有双语或多种语言变体的人们经常会在谈话或者语言交流中进行两种语言或语言变体之间的转换,这种社会现象称之为语码转换。语码转换可以发生在句子之间或者句子外部。社会语言学家还认为,谈话者在进行交际的过程中不必拘泥于一种语言或同一种语言变体,由于每个人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不一样、语言使用的具体情境的差异等原因,谈话者经常会在标准语和非标准语、正式文体和非正式文体之间进行灵活变换,使自己的语言更适合交际的社会环境,从而使交际得以成功进行。  1、概念界说  语码转换是语言交流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在上个世

2、纪20年代已经开始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20世纪以后得到快速发展。笔者通过不同的研究方法,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对语码转换现象进行了探讨,其中主要的研究角度有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  语码转换的社会语言学研究将社会因素成功引入了语码转换研究的视野,并且这些研究将语码转换看作是语言学习者内部心理机制主导的一种社会行为,这种对语码转换和社会因素之间宏观关系的探讨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语言与社会关系的认识。本文致力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弥补他们研究的不足,通过从日常语言交际中收集大量的真实材料,着重对普通话和地区方言两种语言变体之间的语码转换的内部心理与社会动机进行分析

3、研究。  2、内部心理机制  2.1语码转换与面子理论(facetheory)  面子,指的是人们在大众交际中的自我形象。一般来讲,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都不希望丢掉面子,同时也希望自己不损害他人的面子,他人也能照顾自己的面子。国外语言学家Brop;Levinson(1987)认为,日常交际中很多言语行为蕴含着的一个共同点是能照顾对方的面子。这其中的面子既包括积极的形象(positiveimage)也包括消极的形象(negativeim-age)。积极的形象就是对自己方建立联系,消极的面子就是尽量不强加于人。在和他人交流时,说话者与听话者应该坚持合作原则(coop

4、erativeprinciple)。为了保证交流的顺利进行,说话者应该采取礼貌(politeness)的策略,这就要求说话者尽量与对方的语码保持一致。  2.2语码转换与语言顺应(speechconformity)  同一语言社区(speechmunity)的人语言往往也相似,但是语言的相似性是其经历相似性的基础。R.A.Hudson(1996)认为,人们通过语言来判断是否与对方同属于一个言语社区。我们在言语交际中,交际一方会使自己的语言努力向对方靠拢,以减少双方在言语行为方面的差异,从而巩固自己与对方的社会关系。Gile(s1997)等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明

5、,说话者为了获得对方的赞同、批准或推动交际的顺利进行,常常会调整自己的口音(accent)、讲话速度、手势等言语风格,以便与对方的话语风格一致;说话者也会有意强调自己与对方不同的言语风格以拉开与对方的社会距离(socialdistance),表明自己与对方属于不同的言语社团,显示自己优越的社会背景与社会地位。  2.3语码转换与情境化暗示(contextualizationinference)  yersScotton(1993)用标记性模式来解释语码转换的动机和功能。她将在特定的情境中使用符合规范的语码称为未标记的选择,这表示说话人愿意维持现有的身份;而将

6、偏离未标记的选择成为标记的选择,这表示说话人要改变在谈话此刻所处的位置。DellHyme(s1974)认为在交际行为的深层存在着隐含的谈话规则和社会文化规范,用以构成民族或群体的文化。  4、结语  这篇文章通过真实语料对语码转换的影响因素作了浅显的探析。研究结果表明,语码转换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交际策略与社会行为。语码转换具有确定社会身份地位、表明社会距离以及顺应社会文化规约与道德标准的社会因素以及保全对方面子、顺应对方话语和语境化暗示的心理情感动机。在言语交际过程中,适时地进行语码转换既是扩充语言交际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有助于消除交际中的隔阂和

7、障碍,营造良好的交际氛围,进而使交际成功进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