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曾植“折衷融合”的书学思想

沈曾植“折衷融合”的书学思想

ID:9484577

大小:5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1

沈曾植“折衷融合”的书学思想_第1页
沈曾植“折衷融合”的书学思想_第2页
沈曾植“折衷融合”的书学思想_第3页
沈曾植“折衷融合”的书学思想_第4页
资源描述:

《沈曾植“折衷融合”的书学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沈曾植“折衷融合”的书学思想  帖学大坏,碑学崛起,清代碑学已全面凸显出书法的近代意义,并作为帖学的对立面发展壮大起来。二十世纪初,在整个书坛独尊北碑的时局下,沈曾植的意义在于,他不仅在书学理论的构建方面,以超人的胆识提出了南北书法折衷融合的思想;同时,也在书法实践方面,由碑返帖,碑帖兼容,把篆隶北碑中的雄强、生涩和传统帖学的自然生动结合起来,开创了一种生拙式的行草风格。事实上,沈曾植的这种折衷融合的书学思想与实践,源于十九世纪末中西文化碰撞、融合的整体文化背景和儒家中庸思想及其诗学思想等方面,对其产生深刻的影响。从艺术精神的层面来说,他的折

2、衷融合的书学思想,拓展了碑学书家的创作意识,丰富了碑学的精神内涵。我们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将他的折衷融合的书学思想视作现代书法的先声。  一  沈曾植是位学人,晚清着名学者。精于训诂、史学,尤精于西北舆地之学,并沈研律学,在当时推为律家第一。应该说,他是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一代大儒。他在政治上忧世之深,有过于龚(自珍)、魏(源)。他主张新政,提倡洋务,但又拥戴清皇。从这一点上反映出他的包容与宽容的思想。当1911年清宣统下诏逊位以后,他写下了许多悲愤诗词,如在《寐叟乙卯稿》中的《北楼》有句:风物萧条倚晚楼,离骚谁为解离忧。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

3、下的道路上遭受挫折后,他自然地把原先所谓的余事遂之变为专业,潜心于书法理论研究与实践,且卓有成效。  长久以来,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中庸、和谐思想,深深地影响着传统文人,《礼记中庸》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人们已意识到乾坤阴阳的运动和变化,与矛盾的和谐统一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认识到了矛盾的双方只有在相互依存中才能生存和发展;只有保持着一种和谐、统一的相对平衡时,才能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表现在艺术中,既要求在美的艺术中把各种对立的因素成分和谐地统一起来,即不能全面地强调一方

4、面而否定另一方面,要讲究对立因素的统一和适度,这样才能使中国美学和艺术经常能够在对立的相互依存中臻于统一,从而体现以和为美的思想。实际上,沈曾植在思想上是比较务实的,兼有儒家学者风范,主张循序渐进地变革,反对狂飙式的革命。值得一提的是沈曾植在1878年结交广东名宿陈沣,1898年又入张之洞幕府,执掌武昌两湖书院,这两个经历对他一生崇尚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体现了他的一种开明的儒家思想,实际上,这也是他的宽容的文化心态的具体反映。如张之洞推行洋务运动,善用权术和智慧作折衷新旧之论,而沈曾植对此持鲜明的拥护态度。从这一事实

5、中可以看出,他具有着折衷融合的思想态度,正是在这种中庸理念下才衍生出对碑帖融合的艺术见解。所以他在书法实践上的变法,不像康有为那样一味地否定帖学,崇尚碑学,不鄙帖,而是主张碑帖折衷融合。他认为南北二派没有绝对的对立性,并且具有一定程度的相通点,二者可互为印证、互为启迪、互为波澜。他论南派书云:《校官碑》结字用笔,沉郁雄宕,北通《夏承》,南开《天发》。吴会书自有一种风气,略近中郎,而益畅士风。《谷朗》、《爨碑》,皆其遗韵。书家本有土断,金文中楚人书体甚奇逸于中原也。尝谓大令改右军简劲为纵逸,亦应江南风气而为之。  所谓一群白项鸦者,王氏之同化于

6、吴久矣。谢公不喜子敬书,殆亦以此。  他对北碑书法也有独到的见解,他在《禅静寺刹前铭敬使君碑跋》中这样认为:北碑楷法,当以《刁惠公志》、《张猛龙碑》及此铭为大宗。《刁志》近大王,《张碑》近小王,此铭则内厌外拓,藏锋抽颖,兼用而时出之,中有可证《兰亭》(定武)者,可证《黄庭》(秘阁)者,可证淳化所刻山涛、庾亮诸人书者,有开欧法者,有开褚法者。盖南北会通,隶楷裁制,古今嬗变,胥在于此。而巅崖峻绝,无路可跻,惟安吴正楷,略能仿佛其波发。仪征而下,莫敢措手。每展此贴,辄为沉思数日。  这些观点体现了他既不鄙薄南帖也不轻视北刻,并认为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程

7、度的相通处,以东魏之书即吸取了晋人笔意而又下开欧、褚为例,说明南北两派可互为印证,两者是相互联系与互相影响的,道出了他融汇南北书学思想的宗旨。  沈曾植折衷融合的书学思想,不仅体现于南北会通上,而且还体现于各种书体之间的也要相互融合。他是这样说的:右军笔法点画简严,不若子敬之狼藉,盖心仪古隶章法。由此义而引申之,则欧、虞为楷法之古隶,褚、颜实楷书法之八分。也就是说,行、草、楷法与八分、古隶却无不联系。  沈曾植的折衷融合书学思想的形成与儒家的仁、礼、乐三者融通影响有着很大的关系。儒家思想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将仁、礼与乐紧密联系起来。仁是内核与

8、灵魂,是儒家人生与社会理想的最高境界,礼是仁的外在,是外在的行为规范,但外在的行为规范要化为内在的一种自觉性,使仁与礼统一起来,而仁与礼的统一要成于乐,游于艺,就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