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483047
大小:5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1
《中职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养成教育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职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养成教育方法 立德树人是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强调坚持德育为首,加强诚信教育、敬业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诚实守信,自强不息,勇于探索的精神,把培养学生成人和成才更好的结合起来。中职学校的学生正处在世界观尚未成熟期,因此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加强学生道德意识、观念教育 1.加强学习国家、省、市相关的德育文件。全面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师
2、德建设等文件精神,利用班会和团会加强理论学习,增强道德教育的灌输力。 2.充分发挥德育课主渠道作用。寓德育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德育课教学是实施德育的主要渠道,因此在德育课上积极引导学生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牢固社会主义荣辱观。并且在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设置课程,不断推动德育课程改革创新,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专业课教学及实训实习过程中,教师要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施加德育影响,任课教师要密切结合职业特点及专业技术发展的需要,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劳动观念、敬业精神、职业纪律、职业责任感及创业精神教育。 3.突出第二课堂的德育功能。传承和创新活动载体
3、,增强道德教育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学校党团组织、学生会、班集体、学生社团,通过开展科技、文艺、体育活动,如歌声满校园兴趣体育竞赛等文体活动,使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培养健康的情趣。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学校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以师生为主体,创造并形成共识的价值观念、办学思想、群体意识、行为规范,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一是优化校园人文环境,确立和贯彻具有本校特色的校训及校风、教风、学风内涵,创设深厚的文化环境;加强校园美化、绿化、净化的管理,完善校园文化活动的自然环境设施,创设优美的自然环境,同时积极推进优秀企业文化走进校园。二是结合传统节
4、日、重大事件和开学典礼、建校发展史宣展、专业技能大赛、主题活动月等,开展吸引力强的系列主题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增见识,长才干,做贡献。三是加强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校园X络等建设,发挥板报、图书馆、校史馆及模拟职业场景等的宣传舆论作用,结合学校实际,重点宣传先进企业文化、行业劳动模范和本校优秀毕业生事迹,鼓舞学生学习干劲。 5.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学生健康人格。对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等方面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予以心理辅导或援助,为学生减压,使学生增强抗挫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道德自律能力 以养成教育
5、为突破口,培养学生道德自律能力,增进学生文明修养。引导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切实抓好学生学做人,促成学生由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方面转化。 1.确立并完善学生行为规范。不断充实和完善相应条例,使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有章可循.例如,将五大社会公德(即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通过一整套行为规范内化到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中,并体现到学生具体行为要求的一系列考绩、考德的规章条例之中。 2.实施班级学生养成教育目标管理。将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诸方面的行为规范要求,分解成为学习考勤、纪律作风、着装仪表、体操队列、环保卫生、公益活动等各项考核内容,以一定的分值
6、规划出超标、达标、不达标三个量化标级,一条线地穿插于班集体和学生个学生每日、每周、每月乃至学期、学年行为考核的全过程,塑造校园学生文明形象。 3.加强班风、学风建设。加强以共建和谐文明班级为主要内容的班风、学风建设。对班级设置每周班风、学风建设相应评比考核,确立嘉奖表扬机制,每学期还要围绕学习态度、课堂纪律、团结和谐、文明礼貌等方面内容,对班级进行民主测评,推动班级和谐文明风尚的普遍形成。 4.建立学校与家庭、社会沟通的渠道和纽带。重视对学生行为习惯培养、品德形成、个性发展的影响。通过多种方式密切与家长联系,指导家庭教育,改进教育方法,使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融为
7、一体。 三、提升学生素养 抓实劳动实践、志愿者服务这个教育载体,增强学生劳动观念、职业情感、公益服务意识,提升学生素养。第一,贯彻劳动教育规定。认真贯彻辽宁省《关于中职学校实施劳动教育的规定》,认识开设校园劳动课的重要意义,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关于校园劳动课的管理、实施和考核办法,保证校园劳动课落到实处。第二,学生校园劳动课要保证每班每学期不少于一周,并纳入学生必修课程和学分制课程的教学范畴,劳动课不及格同样需要补考并影响学生的评优。第三,从学校的范围内,鼓励班级、学生个人开展广泛的公益劳动和志愿者服务活动,传播正能量,弘扬奉献精神。第四,加强学生在实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