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405950
大小:57.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5-27
《浅谈中职生职场礼仪的养成教育.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中职生职场礼仪的养成教育重庆市云阳职业教育中心黄春红【内容摘要】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部分——中职生,他们的职场礼仪教育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劳动者的素质。中职学生除了具备必须的职业技能外,还应具备职场礼仪,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才能让学生更好地面向社会岗位。学生具备了职场礼仪,形成了人与人交际的规范,在职业中遵守礼仪,让学生在日后的社会交往活动中有序、有礼、有章可循,更加具备职业竞争力。【关键词】中职生;行为习惯;职场礼仪;养成教育;去年我校承担了一个市级课题“农村中职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作为主研人员,我也常常在思考:中职生毕业以后要走向工作岗位,职场礼仪教育对学
2、生日后能够具备更好的职业竞争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中职德育工作者必须认识到中职生职场礼仪教育的重要性,采取各种措施,从职场礼仪教育着手,加强中职生道德修养的养成教育。因此,中职学生的职场礼仪养成教育就显得尤为迫切。下面就以我们学校为例,来谈谈中职生职场礼仪的养成教育。一、中职生职场礼仪教育的必要性礼仪是在交往中体现出来的人们之间互相尊重的意愿,就是与人交往的程序、方式以及实施交往行为时的外在表象方面的规范,包括语言、仪容、仪态、风度等等。职场礼仪,是指人们在职业场所中应当遵循的一系列礼仪规范。学会这些礼仪规范,将使一个人的职业形象大为提高。职业形象包括内在的和外
3、在的两种主要因素,而每一个职场人都需要树立塑造并维护自我职业形象的意识。那么,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部分——中职生,他们的职场礼仪教育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劳动者的素质。中职学生除了具备必须的职业技能外,还应具备职场礼仪,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才能让学生更好地面向社会岗位。学生具备了职场礼仪,形成了人与人交际的规范,在职业中遵守礼仪,让学生在日后的社会交往活动中有序、有礼、有章可循,更加具备职业竞争力。二、中职生礼仪缺失的现状分析(一)存在现状1.校园内在学校,同学们朝夕相处,无疑是亲密的伙伴。但在当代中职生中却存在着大量的缺乏礼仪的行为。①不主动与同学打招呼,不尊重同学等
4、;对同学的相貌、体态、衣着品头论足,给同学起侮辱性的绰号;②在宿舍里不遵守作息时间,不按时起床,不按时熄灯就寝,大声说话,打扰到其他的同学休息;不自觉保持宿舍的清洁卫生,既不搞好个人卫生,又不热心主动搞好室内的清洁卫生;③教室里夏天随便穿拖鞋、背心或奇装异服到教室;在教室里做与学习无关的事:在课堂上睡觉、吃东西、听MP3;④在图书馆大声说话、书架上的书阅后不放回原处;在饭堂不按次序买饭、排队;浪费粮食、随地倒剩菜剩饭;在观看比赛和演出时大声喧哗、在场地乱扔物品等。2.家庭里当前中职学生大多是90后的独生子女,由于父母溺爱,或者缺乏家庭的良好熏陶,因此导致孩子不尊敬体
5、谅长辈,不接受长辈的教育,不愿承担家务劳动,不关心长辈的生活,不理解长辈的良苦用心,不注意自己说话的态度和语气。尤其是留守孩子,父母外出打工,爷爷奶奶在家带。更是不听招呼,还在家横行霸道,与爷爷奶奶对着干。1.社会上社交场合的不遵守礼仪规范的现象更为严重。主要表现在:坐车不给老人和妇女儿童让座,不帮助他们上下车;与人交谈语言粗俗、肮脏,尖酸刻薄;公共场所对教师、同学乱评价;不遵守交通规则,在街道上三五成群聚众斗殴;求人帮助不用尊称不用请求的语气,比如“喂,老头,到某某宾馆怎么走!''等等。(二)原因分析1.家庭教育失当针对中职学生的不良行为,我们通过调查发现不少家庭
6、在教育子女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儿种情况:①娇惯:对孩子百依百顺,使孩子从小养成任性、贪欲、自私等坏习惯。②放任:家长只顾自己赚钱,不管孩子的教育。③家庭教育功能不全:许多学生家长要么大包大揽,导致孩子自理能力低下;要么遇事大发雷霆,方法简单,态度粗暴,使孩子顿生逆反心理。④家庭成员的不良习惯:有些家长自身素质低,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影响。⑤家庭环境:有些夫妻离异后双方不管孩子,致使孩子经常逃课甚至流落于街头或沉溺于网吧。2.学校教育的不当与失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不够重视对幼儿和中小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往往体现在成绩上,而忽视对学生道德素质的教育,诸如礼
7、仪方面的教育。学校一些不正确的教育方法也是造成学生礼仪缺失的间接诱因。3.社会环境的影响初高中阶段学生的认识和情感有了快速的发展,他们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形成新观念,但同时乂缺乏知识经验,社会阅历肤浅,极易受社会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影响。他们具有强烈的交友心理,但又交友不慎,出现“落后群体”积聚交友的现象,各自的不良习气相互感染。1.学生自身因素错误的道德意识和价值取向,进入高中阶段,他们正处在品德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对道德认识不明确、不稳定、不能明辨是非、分清善恶,比较容易接受社会上某些不良的影响,形成错误的认识。这种错误认识的恶性发展使得少数学生经不起不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