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不同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在上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不同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在上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ID:9469982

大小:5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5-01

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不同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在上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比较_第1页
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不同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在上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比较_第2页
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不同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在上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比较_第3页
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不同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在上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比较_第4页
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不同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在上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比较_第5页
资源描述:

《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不同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在上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不同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在上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比较:侯奕敏,韦伟,张瑞礼,左东【摘要】目的比较臂丛神经阻滞复合不同亚麻醉剂量氯胺酮麻醉用于上肢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寻求安全、可靠的复合方案,以求达到更好的麻醉效果。方法上肢手术患者208例随机分为A、B、C、D、E组和对照组F共6组,麻醉以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为主(2%盐酸利多卡因10ml+0.5%左旋布比卡因10ml,配加肾上腺素1滴),以手术区域针刺无明显疼痛刺激为臂丛神经阻滞有效,术前3min分别按体重一次性给予氯胺酮A组0.1mg/kg,B组0.2mg/kg,C组0.3mg/kg,D组0.4mg/kg,E组0.5mg/kg,并严

2、密观察生命体征和患者的不适反应。结果A、B、对照组在手术区域操作时出现疼痛发生率高,C、D组术中总体效果良好,E组术中疼痛发生率最低,但产生嗜睡、幻觉等精神运动性反应发生率较高。结论0.3~0.4mg/kg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复合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关键词】臂丛神经阻滞;亚麻醉剂量;氯胺酮目前在我国上肢骨折手术的麻醉以臂丛神经阻滞,并且以肌间沟阻滞最为常用,它具有操作简单、费用低廉的优点。但对于骨折内固定等创伤性较大,手术范围相对较大的手术,其阻滞不全的发生率在区域神经阻滞麻醉中是最高的。有文献报道采用加压法[1]或追加腋鞘阻滞提高

3、麻醉效果,但笔者发现仍常常需要静脉药物的辅助才能顺利完成手术的各项操作。常规的方案是给予阿片类镇痛药物或安定类镇静药物予以缓解患者的疼痛和紧张情绪,氯胺酮虽然有强效的镇痛与镇静效果,但由于有致幻等副作用而以往很少被使用。近年来对氯胺酮研究的深入,发现小剂量氯胺酮可避免或减少有关副作用,而且在一些炎性细胞因子的调节中有很多有利因素,其临床使用正越来越广泛。笔者通过不同亚麻醉剂量氯胺酮的复合使用,以寻求麻醉效果确切、安全性高且并发症少的复合方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上肢手术患者208例,18~45岁,ASAⅠ~Ⅱ级,无药物过敏史。随机分为A、B、C、D、E组和对照组F共6组。术前均给

4、予鲁米那钠0.1mg,阿托品0.5mg肌注,臂丛神经阻滞药物配方均为2%盐酸利多卡因10ml+0.5%左旋布比卡因10ml,配加肾上腺素1滴,手术时间1~3h。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麻醉方法先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穿刺点为前、中斜角肌肌间沟进针,至患者主诉手臂部出现异感时为止,回抽无脑脊液及血液后,注入局麻药物,以手术区域针刺无明显疼痛刺激为臂丛神经阻滞有效。至术前3min分别按体重一次性给予氯胺酮:A组0.1mg/kg,B组0.2mg/kg,C组0.3mg/kg,D组0.4mg/kg,E组0.5mg/kg,对照组0mg/kg,严密观察并记录生命体征和患者的不适

5、反应。对臂丛麻醉起效后静脉给氯胺酮前、给药后3min(即手术开始)、给药后13min(即手术开始后10min)的脑电双频指数(BIS)和给药后3min镇静程度进行记录。对复合麻醉后仍无法获得满意手术镇痛效果的改行静脉麻醉完成手术。  1.3效果判断标准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语言评价量表(verbalratingscale,VRS)评价:0无痛;1轻微痛;2中度痛;3重度痛;4极重度痛(不可忍受的痛)。对患者的镇静程度进行Ramsay评价:1病人焦虑、躁动不安;2病人配合,有定向力、安静;3病人对指令有反应;4嗜睡,对轻叩眉间或大声听觉刺激反应敏捷;5嗜睡,对轻叩眉间或大声听觉刺激反应迟钝;6嗜睡

6、,无任何反应。  1.4统计学方法BIS在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表1),所有数据用(x±s)表示;A~E组的术中VRS评价(表2)、Ramsay评价(表3)分别与对照组F进行比较,采用四格表χ2检验分析;由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表1患者在用氯胺酮前后BIS值比较(表2A~E组的术中VRS评价表3Ramsay镇静程度评价  2结果  见表1~3。表1镇静程度BIS值在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其中除E组在用药后3min与基础值之间t=6.808(t0.01(33)=2.733),t>t0.01(33),P<0.01差异有显著性以外,其余

7、用药后3min、用药后13min均未提示BIS的变化差异有显著性,提示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对患者意识影响小,且BIS恢复较快。表2中A~E组术中VRS评价分别与对照组F进行比较,四格表χ2检验分析结果:χ2AF=1.49,PAF>0.05;χ2BF=1.90,PBF>0.05;χ2CF=4.84,PCF<0.05;χ2DF=4.42,PDF<0.05;χ2EF=5.91,PEF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