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探讨消痰养胃方对胃癌前病变的影响机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探讨消痰养胃方对胃癌前病变的影响机制 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lesionsofgastriccarcinoma,PLGC)是一类易发生癌变的胃黏膜病理学变化,在其基础上发生的胃黏膜细胞异型增生是胃癌发生的重要组织学基础。由于胃癌发生发展的隐匿性强,发现后及时手术复发及转移也较为常见,因此防治PLGC已成为胃癌二级预防的重点及难点。 胃癌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其发病率及死亡率高居全世界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干预胃癌的有效手段之一则是对PLGC进行阻断及逆转。但是西医目前尚无成熟安全的药物或治疗措施,相对而言,中医药则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不仅使患者症状
2、得到改善,而且能从病理上部分逆转PLGC。课题组经过长期有效的临床经验总结,从胃癌前病变痰气火三邪蕴结入手,创立消痰养胃方。本文通过检测大鼠胃癌前病变胃黏膜细胞凋亡相关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探讨该方对胃癌前病变的影响机制,这将为临床进一步提供实验依据。研究时间2013年3~12月。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动物 清洁级NNG):日本东京化成工业株式会社;无水乙醇,上海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批号20120531);脱氧胆酸钠,上海日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20120815);维酶素片:新乡恒久远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120102),研末配成0
3、.1g/ml混悬液;SP染色试剂盒:上海博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2主要仪器 电热恒温水浴箱,型号:HH.PUS公司产品;石蜡切片包埋机:德国LEICARM2135型;高速低温离心机:德国Sigma,3-18K。 1.3实验方法 1.3.1分组处理 75只雄性NNG溶液,2日1次,灌胃4周后,再予100μg/mlMNNG溶液自由饮用20周,每只大鼠予1ml无水乙醇灌胃3天1次,进食2d后再禁食1d,禁食当日下午予20mmol/L的脱氧胆酸钠溶液饮用。每周三上午夹尾1次,保持大鼠争夺激怒状态,持续10min,连续24周。造模过程中
4、死亡4只。造模结束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抽取8只大鼠进行病理确认。模型组再随机分为消痰养胃方组、维酶素组、模型空白组,每组16只。消痰养胃方组及维酶素组分别给予消痰养胃方及维酶素混悬液灌胃,消痰养胃方组将浸膏制为0.1g/ml混悬液灌胃,浓度为10ml/kg,每日1次;维酶素组将维酶素片研磨制成0.1g/ml的混悬液以10ml/kg灌胃,每日1次;用药时间均为6周。 1.3.2免疫组化法检测胃黏膜细胞 Bax及Bcl-2蛋白表达第30周末将大鼠按0.3ml/100g体重量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麻醉处死,游离胃部,沿胃大弯切开,取材部位分别为胃大弯、胃小弯、胃窦部
5、、贲门,并制成石蜡切片。脱蜡后予3%H2O2阻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5min,PBS冲洗3次,每次5min;2次各5min的微波修复,再分别加入1:80和1:100的抗Bax和Bcl-2抗体,4℃过夜,PBS冲洗3次,每次5min。37℃下分别加入生物素标记的二抗及辣根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各10min,PBS冲洗3次,每次5min。DAB显色,脱水透明后封片。 采用常规SP法。每批实验光强度及放大倍数固定,同时设立阴、阳性对照。随机选择10个视野,首先按阳性细胞所占百分比打分:分别为0分、1分、2分、3分、4分,相应所占百分比为<5%、5%~25%、26%~50
6、%、51%~75%、>75%。再按染色强度打分:分别为0分、1分、2分、3分,相应染色强度为无色、淡黄色、棕黄色、棕褐色。最终得分为阳性细胞百分比打分与染色强度打分相乘结果,≥3分为阳性,记录各组分值并计算阳性表达率,算出积分均数。 1.4统计处理 已死亡大鼠不纳入统计。所用统计软件为SPSS13.0,计量资料表示为均数±标准差(x±s),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ANOVA),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Bax阳性率及积分均数表达:空白对照组>中药
7、治疗组>阳性药物组>模型对照组;Bcl-2阳性表达率及积分均数表达: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组>中药治疗组>空白对照组,中药治疗组与阳性药物组及模型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药物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异型增生-胃癌这一病理演变过程中已为学术界所共识。文献研究证实胃癌前病变的发生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密切,细胞凋亡紊乱在其发生发展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治疗胃癌前病变的重要方法则是干预胃黏膜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