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胃ⅱ号方对大鼠胃癌前病变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oc

善胃ⅱ号方对大鼠胃癌前病变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oc

ID:22206483

大小:61.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7

善胃ⅱ号方对大鼠胃癌前病变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oc_第1页
善胃ⅱ号方对大鼠胃癌前病变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oc_第2页
善胃ⅱ号方对大鼠胃癌前病变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oc_第3页
善胃ⅱ号方对大鼠胃癌前病变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oc_第4页
善胃ⅱ号方对大鼠胃癌前病变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善胃ⅱ号方对大鼠胃癌前病变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善胃II号方对大鼠胃癌前病变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作者:唐丽明,高世全,施伟东,李东华,袁红霞【摘要】目的研究善胃n号方对胃癌前病变模型大鼠胃黏膜P16、rasP21蛋白的影响及其对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变的影响。方法制备胃癌前病变大鼠模型。将1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即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制作胃癌前病变模型。造模30周后,空白组和模型组每日给予生理盐水灌胃,中药组和西药组大鼠分别给予善胃II号方或维酶素灌胃6周,处死大鼠并取材。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胃黏膜病理

2、组织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胃黏膜组织P16、rasP2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胃癌前病变模型大鼠胃黏膜P16表迗显著降低、rasP21蛋白表达显著增高;中药组与模型组比较,P16显著增高;西药组与中药组比较,P16蛋白表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asP21蛋白表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善胃II号方可阻断胃癌前病变模型大鼠胃黏膜的腺体进一步肠化与异型增生。升高P16蛋白的表迗、降低rasP21蛋白表迗可能是其有效防治胃癌前病变的机制之一。【关键词】善胃II号方;胃癌前病变;P16;rasP21胃黏膜细胞癌变过程中存在

3、多基因的变化及积累,是一个多基因多步骤渐进的过程。与其它恶性肿瘤一样,胃黏膜上皮细胞的癌变是一个渐进过程,常经历多年的持续胃癌癌前病变阶段,因此如何有效治疗和逆转胃癌前病变,是预防胃癌发生的重要途径。善胃系列方剂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依照中医方剂配伍的基本原则,针对胃癌前病变的主要病机,分别以活血解毒、养阴清热和益气养阴为主法,针对疾病不同的演变过程及证候情况施以不同的治疗法则,在临床实践中已取得了良好效果[1〜4]。本研究旨在利用大鼠胃癌前病变模型,探讨善胃II号方对胃癌前病变的治疗机理。1材料与仪器动物健康

4、SPF级Wistar雄性大鼠130只,体质量g,由卫生部生物制品检定所动物中心提供。试剂与仪器N-甲基-硝基-N-亚硝基胍(MNNG)为FlukA公司产品;P16、rasP21单克隆抗体均为美国Santacruz公司产品;兔SP检测试剂盒、DAB显色试剂盒、多聚赖氨酸均由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维酶素片为北海阳光药业有限公司产品。高速离心机HitachiHimaclR21型日本产品;电热恒温水浴箱型,上海产;光学显微镜01ympusBX60型,日本产品;轮转式组织切片机,莱佧2135型,德国。中药

5、制剂善胃II号方由天花粉20g,玉竹15g,沙参15g,麦冬30g,赤芍15g等药味组成,由天津市南开医院研究所制成每毫升含lg生药的水煎液。2方法动物分组将13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组20只,模型组30只,中药组40只,西药组40只,除空白组对照外,其余三组进行造模,造模结束后,在相同条件下分笼饲养。动物模型的建立给予大鼠100ug/ml的MNNG溶液灌胃,药量为20ml/kg,隔天1次,灌胃4周后,除自由饮用100Ug/mlMNNG溶液30周外,同时每只大鼠每3天给予1ml无水乙醇

6、1次,每进食2d禁食ld,进食当天下午自由饮用20mmol/L(%)脱氧胆酸钠溶液。每周用钳子夹住大鼠尾部一次,使之保持激怒、争夺状态,持续lOmin,持续30周。空白对照组10只,每天自由饮用自来水。上述各组均以混合饲料喂养30周。治疗方法在造模30周结束后,中药组用lg/ml的善胃II号方水煎液以ml/kg的药量灌胃,1次/d;西药组将维酶素片研碎制成g/ml的混悬液以ml/kg灌胃,1次/d;两用药组用药时间均为6周。模型组和空白组以ml/kg生理盐水灌胃,1次/d;持续时间均为6周。标本采集及病理组

7、织学、免疫组化染色上述各组于第30周予10°/。水合氯醛(3ml/kg腹腔注射)麻醉后处死动物,露并游离胃将胃沿胃大弯切开,按照胃底、胃体、小弯、幽门、贲门处分别取材,4%中性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厚6um,HE染色,镜下观察病理形态学改变。另外行P16、rasP21免疫组化检测。病理组织评分病理组织学判断标准以出现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肠上皮化生判断为胃癌前病变,诊断标准如下:(1)肠上皮化生:胃黏膜上皮细胞可见肠上皮的杯状细胞。(2)轻度上皮异型增生:鳞状上皮增厚,有一定异形性,基底膜完整,腺体明显增多

8、,腺腔扩大,腺细胞核亦增多,异形性不明显。(3)重度上皮异型增生:鳞状上皮增厚,有一定异形性,偶见核分裂,基底膜完整,腺体明显增多,腺腔扩大,腺细胞核深染,有一定异形性,未见核分裂。病理检验评定标准参照XX年上海全国第二届慢性胃炎共识会议通过的《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进行诊断及分类,并分等级如下:非肠化及异型增生(_);肠化(+);轻度异型增生(++);重度异型增生(+++)。免疫组化的判断标准参照文献[5]制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