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451299
大小:5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1
《新城镇化乡村区域规划创新思路与实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新城镇化乡村区域规划创新思路与实施 从十八大召开以来,新型城镇化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的一个重要发展战略,它包含对乡村区域的城镇化要求,新型的主要表现特征为节约集约、产城互动、城乡统筹、生态宜居以及和谐发展等[1],通过城市引导乡村发展,互相促进,实现乡村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乡村区域的根本原则是代表农民的利益,应从服务于农村和农民的角度思考乡村的区域规划。 1新型城镇化对乡村区域规划的要求 1.1促进区域资源的全面整合,实施城乡一体化的协调机制 新型城镇化的实现目标中,有一点是完
2、成城乡的区域统筹,因此,在乡村区域规划建设中,必须要从区域的角度和城乡一体的高度出发,要充分整合区域和城乡资源,不能就乡论乡、就村论村而局限于某一封闭的小范围内乡村资源。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做到对全村乃至区域、城乡范围内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物产资源及其他特色优势资源的整合利用,更重要的是要以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资源的统筹安排建设先行,来引导乡村区域的资源整合,促进相邻区域的协调共进,保障乡村与周边地区整体发展上的和谐统一[2].在乡村区域规划建设中,可以采用新市镇和新型农村社区的形式,促进乡村规划的
3、规范性,实现资源的集约,提高城乡发展传导效率,通过对市镇及社区的设施建设,提升和完善乡村区域的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乡村人民生活水的提高,实现城乡之间的统筹以及协调发展。 1.2以产业发展为手段,构建可持续发展道路 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实现需要经济发展来做根本推动力量,因此,乡村区域规划必须要对产村互动特征及模式进行研究,以产业发展带动乡村发展,从根本上提高乡村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人民富裕。具有自己独特的产业,是乡村保障其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因此,乡村区域的规划一方面应
4、该对乡村的产业结构以及生产力布局进行考虑,提出适合本乡村特点的发展路径与类型,促进产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根本上保障乡村生产以及生活的基本需求;另一方面,应该对乡村空间与产业发展的结合模式进行思考,对产业的功能分区以及乡村居民点分布进行规划与安排,加强产业的区域联系、城乡分工及物流体系的构建研究,实现区域及城乡的一体化发展,为乡村发展提供支持。 1.3向集约生态方向发展,建设低碳环保的发展环境 新型城镇化必须要满足集约生态的要求,因此在乡村区域规划中,必须要考虑到产业发展的性质,引导其向集约生态发展,
5、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在对乡村土地的规划上,必须也要做到资源集约,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促进乡村生态空间的营造[3].乡村区域规划必须要对资源的循环利用进行设计与引导,通过对生活方式以及产业体系的资源节约要求的实现,推动乡村在低碳环保路线上的发展。其集约生态的理念体现在具体措施上,例如对旧村空心村的整治与复垦、对人口稀少且外流严重的乡村居民点进行整合或迁并,对于乡村建筑实施节能技术的应用与探索,在能源的使用上,促进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1.4居民建筑融入地方特色,凸显文化与功能的统一 目前的乡村区
6、域规划上,对于地方的文化特色及潜力挖掘不足,使得乡村规划呈现相似,缺乏特色。新型的城镇化要求,乡村区域规划必须要符合当地特色,不仅要考虑到居民的生活习性,还要考虑到当地的气候地理条件,同时应该考虑到地方传统文化特色。这是保护民族特色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增加居民归属感的一个重要途径。 2乡村区域规划创新思路探究 2.1规划内容向全域化、多层次转变 我国现行的的乡村区域规划的主要内容是物质空间规划,主要是对于乡村的建设用地的空间格局进行规划,对于镇域以及村域层面,缺乏统筹规划,同时没有将乡村区域
7、发展的内涵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在乡村区域规划上,要立足于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要求,对乡村区域的总体规划、空间规划以及建筑设计等方面进行整合思考。通过对全域资源的整合利用,促进乡村的全面发展,并通过对全域发展的战略性引导,促进乡村的多层次规划。 2.2规划模式向实践性、指导型转变 传统的乡村区域规划,多是采用目标式的方式,对于实际的建设没有明确的指导,规划多是流于表面、流于形式。而新型城镇化则为乡村的区域建设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在规划上更加注重实践性,主要对乡村的建设功能以
8、及建设基金和项目引进机制进行研究,同时针对农村产业建设模式以及产权制度等制度,进行改革创新,对乡村区域建设发展路线图进行构建,更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2.3规划方法向全方位协调转变 传统的乡村区域规划方法主要是自上而下的模式,通过对政府下达的发展意愿考虑,制定规划。这种方式虽然比较简单易行,但在对乡村实际情况的考察上缺乏应有的分量,对于实际建设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及矛盾冲突,没有提供可操作性方案。因此,乡村区域规划必须要进行联动式的规划,对全方位进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