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山大威海校区明清文学复习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三国志演义》在塑造特征化性格的人物时所采用的手法?P28A,出场定型。如诸葛亮居隆中时的非凡抱负等都可以说是一种性格的亮相。B,反复皴然。围绕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多角度、多层次地加以强化、深化,使其性格在单一中呈现出丰富性、复杂性。C,多用传奇故事和生动的细节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一定的夸张性和理想化色彩。D,善用对比、烘托等手法。2、《水浒传》的版本,金圣叹腰斩水浒P39《水浒传》的版本有繁本和简本之分,繁本中一般认为,今存最早的较为完备的百回本是万历己丑汪道昆序的《忠义水浒传》。另有万历三十八年容与堂
2、刊《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也是较早和较有名的百回本。以上百回本在写梁山大聚义后,只有平辽和平方腊的故事,而没有平田虎和王庆的内容。繁本中的120回本增加了这两个故事,在文字上与百回本略有不同,并也附有“李卓吾”的评语,故称《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全传》,由袁无涯刊行。明末金圣叹将120回“腰斩”成70回,砍去了大聚义后的内容,而以卢俊义一梦作结,名《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由于它保存了原书的精华部分,在文字上也做了修饰,且附有精彩评语,遂成为清三百年间最流行的本子。3、《水浒传》的艺术成就?P45A,小说
3、中安排了许多引人入胜的情节。这些情节是经过精心提炼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情节。B,小说的情节特色还在于它的生动性、曲折性,写大小事件,都显得腾挪跌宕,变化多端。C,《水浒传》的全部结构基本上是完整的,同时又是富有变化的。全书的情节结构是以单线纵向进行的。D,《水浒传》的语言成就也是极为突出的。它是在民间口语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净化了的文学语言。这不但标志着我国古代运用白话语体创作小说已经成熟,而且对整个白话文学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意义。4、吴中四杰:指明初诗人高启、扬基、张羽、徐贲,因四人皆居于吴中而得名。四人中以高启和杨基
4、成就最大。高启,字季迪,其诗学习汉魏晋唐,不拘一格,而以豪放为主,其乐府诗有不少反映了农村现实生活,题材颇为广泛,风格多样.其诗众体兼备,七言歌行沉雄奔放,律诗明丽清新,七绝也不乏佳作,代表作品《青丘子歌》。杨基的诗风清润峭拔,不及高启冲淡自然.但杨基的格律诗中的佳作,也写得非常清俊流逸,虽不能与高启并驾齐驱,但也强似吴中诗派的其他诗人.其诗尤以写景咏物之作最具特色.5、宋濂及其作品、特色P58:明朝开国文臣,其创作主张继承韩愈欧阳修等唐宋古文家“文以明道”的观点,注重“以道为文”的文道一元论,强调“文”要贯穿“圣
5、贤之道”的内核。这实质上将表现作家对生活个性化体验和独特文采的文学创作排斥在体道之“文”以外,从而使他的文学观念散发出浓烈的卫道气息。宋濂的记叙散文简朴明洁,往往不落俗套,特别是有些局部的描写颇具艺术欣赏价值,如《环翠亭记》。6、刘基《郁离子》寓意:元末弃官归青田后所作的《郁离子》包含不少寓言故事,作者往往通过寓言故事揭露反省现实生活的弊端,表达愤世嫉俗和拯救时弊的治世意图,这些寓言散文吸收了先秦历史和诸子散文中寓言故事的艺术传统,往往将所要论说的道理通过一个个故事的形式反映出来,夹叙夹议,既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又能
6、恰当的说明问题、深化主题,体裁短小活泼文字简洁质朴。如“楚有养狙以为生者”:通过狙公养狙自奉而最终死于饥馁的故事,讽刺“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说明如何以适当的方式役使民众的重要性,如果不揣度民情滥施苛役,必然导致严重的后果。7、台阁体p60:明代前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代表作家有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他们都是台阁重臣。当时明朝国力渐盛,加之明王朝加强思想文化上的钳制和作家大多身居要职处境优越怀有感恩之心,以馆阁重臣为主的作家受朝廷文化的影响,其创作内容均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多为应制、题赠、酬应而作,风格
7、雍容华贵、典雅工丽,但是诗歌本身的艺术生命力被阉割了,诗人本应具有的创作个性被磨灭了.数十年间,造成了一种平庸苍白的作品充斥诗坛的可悲局面.8、茶陵派:明前期以李东阳为主的诗派,成员有张泰、邵宝、谢铎等人。茶陵诗派是对明初卑冗委琐的台阁体文学的一次冲击。李东阳提出“诗学汉唐”的主张,在如何学古方面强调对法度声调的掌握,从文学本身的立场出发去探讨文学的艺术审美特征,在当时文坛产生了很大影响,体现了从台阁体到前后七子的过渡。但由于他生活范围过于狭窄,且又严肃得近乎拘束,更重要的是他未能从根本上冲出"台阁体"阴影的覆盖,
8、故其自身的作品也显得内容空泛,灵气缺乏,诗味不足.他学习杜甫,但所学到的仅仅是老杜的皮毛——格律声调,而没有从根本上学到杜诗的风骨和精神.9、前七子:明代以李梦阳为核心代表的文学群体,成员有何景明、王九思、边贡、康海、王廷相、徐祯卿。他们对当时萎靡卑冗的文学局面,希望借助复古手段达到变革的目的,他们贬斥文学受宋儒理学影响而形成的“主理现象”,提出文学应重视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