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387006
大小:3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4-29
《把握文本“价值取向”尊重多元“个性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把握文本“价值取向”尊重多元“个性解读”(●小学语文●字符数2450●漳平市拱桥梧地初小黄石福●手机13605927194)语文教材是实现语文教育目标,发挥语文教育功能的物质基础,具有凭借、教育、发展、范例的功能。而语文教材又是以一篇篇课文为载体,来实现这些功能的。因此,语文教学中就必然地要涉及到把握课文的价值取向的问题。《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材编写提出的九条建议是这样表述的:教材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还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要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教材应当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
2、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感情;同时,各阶段教材都要充分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语文知识和语文练习要少而精,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要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从这些建议内容来看,我们的语文课文并不是“没线的风筝”,其中无不折射出编者的理念和意图,也就是教材的价值取向。我们在引领学生解读文
3、本时,要充分理解教材意图,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同时又要充分尊重多元解读和个性思考,使之完美契合,实现文本的“授业”“解惑”“明德”之功能。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应当怎样在不同的文本教学中实现“文本取向”与“个性阅读”的双丰收呢?笔者以为,必须弄清楚下面几方面的关系和联系。一、价值取向的动态延伸。作者写成一篇文章,总是要表达自己的某种思想、理念、抒发某种情感、态度的,这就是所谓的“价值取向”。我们要传达课文的价值取向,必然离不开对作者的创作本意进行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悟性”,能够准确把握文本的脉搏灵魂,并能够运用恰当的方式把文本取向的信息传达
4、给学生,使学生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这应当是最基本的。但是,仅仅这样是不够的,因为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随之发生激剧的变化。文本的价值取向,必然会因时空的改变而发生异义或碰撞,我们还必须结合现实,对文本原有的价值取向进行一番合情合理的延伸和展望,寻找文本中蕴含的新意义。阅读的本质就是这样:它总是在不断更新的时空里和不同的读者面前,生出永不完结的意义。比如,许地山先生的《落花生》,在当时的社会现实背景下,人们似乎比较认同“对社会有用”这个本质,至于“外表好看”,在当时往往被认为是“玩世不恭”的表现。可是在今天,仪容之美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
5、受到社会变迁的影响,现在的小学生的价值取向也在变化,他们认为,只要对社会有用,追求外表美丽,没有什么不对。这就是文本价值的新意义。这样的“个性化”感悟,应当是无可非议的。我们在赞赏许地山先生“做一个有用的人”的价值取向的同时,又有了新的认识。这也可以称为价值取向新动态。文本中与此相类似的情况比比皆是,如果我们能够正确把握,适当引伸,对于启发学生的“自由感悟”,提高他们“个性思考”能力,无疑是大有裨益的。二、价值取向的变异延伸。事实上,一篇文章,经过不同读者或不同时空的打磨,往往会超越作者的本意,产生远比作者更为丰富的价值取向。在文学作品中,这种情况是司空见
6、惯的。曹雪芹写《红楼梦》的初衷,只是想重现那段深深触动了他的心灵的生活,但这段生活形象所产生的思想却是那么深邃而浩瀚,极大地超越了作者的创作初衷,以至于深远地影响了文坛的历史。在小学课文里,这种情形也十分常见。由于文本本身具备了可供”个性感悟”的物质条件,使我们产生了新的灵性,有如《桃花源》里的那个渔人,误入了一处别地洞天,别有溪径之后又豁然开朗。如,许多寓言的创作,作者本来只是借用一个短小的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或教训。其价值取向往往单一纯粹。但就是这么一个小故事,却往往蕴藏着意想不到的新亮点。在寓言的教学中,我们在引导学生读懂寓意的前提下,适当搞一点“寓言
7、新编”,只要处理得当,不仅是可行的,而且可以更好地发挥文本的多种育人功能。如:让学生想象乌鴉被狐狸用甜言蜜语骗走了嘴里的肉以后会发生什么故事?井底之蛙跳出了井口之后会怎样?如果龟兔第二次赛跑,谁会赢?从而在达到寓言教学既定目标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创新。从另一角度看,这其实是对文本价值取向的一种变异性开发。三、价值取向的个性化延伸。一篇课文的价值取向,在阅读过程中,完全可能大大超越其原有的价值取向。如果我们只是拘泥于文本的价值取向而忽视了解读作品中更多的价值取向,这就不符合阅读教学中关于尊重和鼓励“个性思考”的要求。周木发老师在一次阅读教学培训课上就说过:“文
8、本的意义不应该是显于外表,一成不变的,它必定是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