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子与靶子——《史记》在明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旗子与靶子——《史记》在明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ID:9291053

大小:20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26

旗子与靶子——《史记》在明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_第1页
旗子与靶子——《史记》在明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_第2页
旗子与靶子——《史记》在明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_第3页
旗子与靶子——《史记》在明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_第4页
旗子与靶子——《史记》在明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_第5页
旗子与靶子——《史记》在明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_第6页
资源描述:

《旗子与靶子——《史记》在明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旗子与靶子——《史记》在明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廖可斌    《史记》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两千多年来,人们从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逐渐形成一门学问——“史记学”。总的来看,汉魏六朝时期是《史记》的传播与初步研究时期,唐代奠定了《史记》在史学史、文学史上的双重地位,宋元明清以来,《史记》的传播范围日益广泛,接受的群体不断扩大。这种局面的出现,都与特定的时代文化背景有密切关系。廖可斌、陈文新、赵望秦三位教授的文章,揭示《史记》与明代文学发展的深层原因,探讨科举考试与《史记》之间的关系,阐述出版技术尤其是印刷术的发展

2、对《史记》传播的重要作用。三篇文章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分析不同的文化因素对《史记》传播与接受的影响,我们由此也可以对《史记》的魅力和生命力有进一步的认识。(张新科)  《史记》作为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对后世散文以至整个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明代部分文学家倡导某种文学主张,特别是散文创作的主张,都会以《史记》为旗帜。而另外一些文学家倡导相反的文学主张,也会把《史记》当成靶子,通过对它的阐释和批评,构建自身的理论体系。于是作为前代文学经典的《史记》,就成为明代文学发展的一个风向标。考察《史记》在明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也成为观察明代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视角

3、。  明朝前期的整个社会文化风尚,总体上以程朱理学为正宗,在散文创作方面则是以与理学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唐宋古文为依归。当然,明初洪武年间的情况与永乐以后的情况又有所不同。明朝初年的文化还多少遗留了一点元代文化相对多元和自由的风气。当时在文坛上占主导地位的是以宋濂、刘基等为代表的“浙东派”文人,他们在学术渊源上多是朱熹的再传弟子何基开创的理学门派“北山学派”的传人,其文学主张自然以“明道”“征圣”“宗经”等为宗旨。“浙东派”因较早追随朱元璋集团而成为明朝的开国文臣,依托其政治优势,他们的这套主张自然也成为明初文坛上占主导地位的文学观念。但“浙东派”文人毕竟

4、不是纯粹的理学家,而是兼理学家和文学家的身份于一身。因此他们不同于理学家“轻文”甚至“废文”的态度,而是比较“重文”,其理想目标是“文道合一”,以至黄百家在《宋元学案》卷八十三“北山四先生学案”的“按语”中批评他们“多流而为文人。夫文与道不相离,文显而道薄耳”。他们既然重文,就不可能不关注作为古文之崇高典范的《史记》。如宋濂一方面声称“余之所谓文者,乃尧、舜、文王、孔子之文,非流俗之文也”,一方面又赞同唐子西的说法:“六经之后,便有司马迁、班固。六经不可学,学文者舍迁、固将奚取法?”在《叶夷仲文集序》中他再次强调:“昔者先师黄文献公(溍)尝有言曰:作文

5、之法,以群经为本根,迁、固二史为波澜。本根不蕃,则无以造道之原;波澜不广,则无以尽事之变。舍此二者而为文,则槁木死灰而已。”  及至永乐年间,经过朱元璋、朱棣父子高压政策的摧残,社会思想文化更趋封闭保守。在文学领域,以歌功颂德、宣扬程朱理学为职志的“台阁体”应运而生。在古文创作方面,也将取法的主要典范,由《史记》《汉书》转移到唐宋八大家之文。解缙是“台阁体”前期的领袖人物,其散文创作受《史记》影响甚深,连“台阁体”后来的代表人物杨士奇也认为他的文章风格是“雄劲奇古,新意叠出,叙事高处逼司马子长、韩退之”(《解先生墓志铭》),但解缙在《廖自勤文集序》中却

6、认为,学文只能学六经,像庄周、申不害、韩非、贾谊等人之文,“非惟不足经天纬地,而且有害焉”;“近世为文者尤甚患此,反从事《史》、《汉》、《战国》、百家方外之书,剽窃奇漏,纵横腐败,神鬼荒忽,极其镌巧形容,以为此古文也。论及性理则以时文鄙之,援及《诗》《书》则以经生目之,是将为天地人心世教之害,有不胜言者,此予之所甚忧也……予厥后稍喜观欧、曾之文,得其优游峻洁,其原固出于六经,于予心溉乎其有合也”。在“台阁体”的中后期,由于明仁宗的提倡,和作为江西人的“台阁体”领袖杨士奇的推动,模拟唐宋八大家之中的江西籍作家欧阳修、曾巩的文风成为时尚。  兴起于明中叶弘

7、治年间的文学复古运动,是明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文学思潮。复古派“前、后七子”提出了“文法先秦两汉,诗学汉魏盛唐”的主张,打破了文坛的沉寂,开启了明后期文学革新思潮的先河,是明代文学由前期向后期发展的过渡。在散文方面,复古派作家取法的主要对象就是《史记》。现在可见的《史记》在明代的最早刻本,是正德十二年廖铠序刻本,实际上很可能就是由“前七子”的重要人物康海主持的。因廖铠系镇守陕西的太监廖鸾之从侄,而康海《对山集》中有一篇《史记序》,与署名廖铠序基本相同。复古派作家不仅学习《史记》的叙事、描写、抒情的技巧,模仿《史记》的章法、句法、字法,也力图继承《史记

8、》思想相对自由、感情充沛、文气跌宕起伏、富有鲜明艺术个性的特点。但由于他们取法的对象过于单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