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超限超载车辆对县乡公路的危害及治理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超限超载车辆对县乡公路的危害及治理措施■科技信息.交通与路政O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2007年第26期超限超载车辆对县乡公路的危害及治理措施陈久新(驻马店市县乡公路管理处由于县乡公路是国家干线公路的重要补充,随着干线公路治理超限超载的加强和县乡公路建设等级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超限车辆肆意通行县乡公路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超限超载是扰乱我国道路运输秩序的顽症.其被称为头号"公路杀手"和"事故元凶",不仅对县乡公路造成损害,引发道路交通事故,而且已成为影响"三农"问题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
2、题.因此整治县乡公路超限超载刻不容缓.一,具体说超载车辆对县乡公路的危害有以下几方面(一)超限超载严重破坏县乡公路,影响公路使用寿命超限运输对县乡公路的危害极大.道路在使用期间内,受气温,环境因素,车辆荷载的重复作用,长期处于应变交迭变化状态,表现为路标弯沉不断增加.车辆超限重量的增加和对路面的损害是呈几何倍数增长的,超限1O%的货车对道路的损坏会增加4O%.一辆后轴轴载15T的超限车(后轴轴限超5T)在公路上行驶一次,对公路路面的作用相当于标准轴限10T的汽车行驶5.O6次.调查结果表明,司机和车主超限超载运输每赢利1元钱.就会
3、造成公路损坏100元的代价.当车辆轴载重量超过额定3O%时,运输收益增加了3O%,而公路养护的费用却要增加200%.在超载车辆的破坏下,路面会发生结构性的破坏,通常设计在1O年寿命的公路,不到2年就要重新翻修.(二)对县乡公路桥梁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并容易引发道路交通事故.超载运输对县乡公路桥涵危害最大.超载车辆车货总量及轴载量大大超过了县乡公路桥梁的设计标准.导致了大部分桥梁涵洞出现拱圈,桥墩变形等病状,引起桥梁结构灾难性的破坏.美国AASHO道路实验所研究表明,路面的破坏几乎完全是由重型车辆造成的.车轴对路面的破坏力随着重量的
4、增加而迅速增加.增加速度大约按照4次方级数递增.即重量增加1倍,破坏系数将增加16倍.全国各地频频发生的交通事故和桥涵坍塌事件也都与超载密切相关.据资料显示,在超限车辆事故中,由于车辆刹车失灵,爆胎,断轴引发的事故占75%.交通事故的发生,往往伴随着路面的损毁和破坏,加剧县乡公路的老化.缩短县乡公路使用寿命.(三)造成国家规费大量流失,影响了县乡公路建设资金的筹措.目前公路的养路费.运管费等都是以车辆核定吨位进行计算的.吨位越高,应征额就越大.为了少缴规费,货运车辆"大吨小标"的现象严重.一些汽车制造业和改装企业为了打开销路,迎合
5、购车者少缴交通规费和保险费用的心理,不顾公路的承受能力,随意生产大车,伪造型号和技术数据,大车小标识,降吨位促销,对同一车型任意提供产品合格证等手段,以谋取不正当的经济利益.伪造改装已向多型化,专业化和高档化方向发展,阻碍了车辆的更新换代和车辆结构调整.使货运企业竞争力和经济利益难以提高.这些都导致国家交通规费大量流失,造成县乡公路建设和养护资金投人减少.使原来就落后的县乡公路发展受阻.(四)超限超载运输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根据国内外关于对超限运输车辆的研究资料表明,各国对货运车辆的轴载,总质量均有明确的限制.9O%发达国家单轴限载
6、值均在1O吨以下,其主要原因就是增加车辆轴载质量所引起的公路基础设施投资的增加,大大超过了因提高轴载质量限值而获得的运输经济效益.有目共睹,超限超载运输对县乡公路造成的危害是惊人的.有专家称,超限超载运输车辆每年对全国县乡公路造成的损害大约在几千公里.而要修复这些公路则需要上百亿元的资金.公路被损坏了.受害的不仅是公路养护部门,当地经济也受到影响.受害的还是老百姓.二,治理县乡公路超限超载运输的具体对策《公路法》及《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都严禁车辆超限超载,但由于运输业户受利益驱动,车辆超限超载屡禁不止.超限超载运输涉及到
7、车辆生产,运输市场,收费管理和群众利益等诸多问题,成因复杂,要彻底根治这一顽症,必须从体制和管理人手,综合治理,标丁永峰河南驻马店463000)本兼治.从根本上杜绝超限超载运输的违法违规行为,保障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的安全.(一)从源头上遏制超限运输车辆上路行驶.各级路政管理机构要对辖区内的超载车辆做好调查摸底工作,了解有多少超限运输单位,有多少车辆,是什么车型,自重,载重,轴载质量,轴距,轮距等有关技术参数,了解超限运输单位的业务营运情况,运力和运量的关系,经常行驶的路线等,并把这些资料建档立卡,做到心中有数.要主动上门进行深入细
8、致的宣传教育,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从源头上遏制超限运输车辆上路行驶.并加强政府对道路运输市场的监管,促进运输市场规范发展.实现治理超载运输由部门行为向政府行为和社会行为转变,要充分发挥地区,部门之间的联动作用,齐抓共管.(二)加大宣传,强化管理,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