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267661
大小:3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25
《木兰诗说课稿正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木兰诗》说课稿东乡县东铜学校黄婷芳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木兰诗》,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教学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完成我的说课。一、说教材《木兰诗》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首古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本诗塑造了一个勤劳善良、坚毅勇敢,淳厚质朴、机智谨慎,热爱亲人而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而又热爱和平的女英雄形象。木兰这一巾帼英雄的形象可以说妇孺皆知,学生应该有所
2、了解。本诗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结构分明,语言朴素,感情浓郁,是初中语文课本中优秀诗篇。适于吟诵,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语感。二、说教学目标1.依据新课标主张“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中古诗文的教学重在于诵读,在诵读中培养学生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从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我个人理解,就是要使学生对古诗文要“想读”、“会读”、“熟读”、
3、“解读”。本单元的选文都是爱国主义题材,旨在使学生了解战争的残酷,英雄们的壮举,增强正义感,珍惜幸福生活。所以,本课在设计时,也将围绕这一单元目标展开。2.学生分析新课改提倡以学生为学的主体,课堂上主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对学生现状的分析必不可少。七年级的学生以前接触到的古诗文较少,文言知识积累少,加之受年龄、生活阅历的限制,对《木兰诗》中的一些诗句、字词以及思想内涵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但七年级的学生优势在于对知识的探求有强烈的好奇心,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在设计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特点,扬长避短,精心安排教
4、学环节,力求凸现读的重点,以读带品、以品带析,深刻挖掘文本的意蕴,让学生在读中有所得有所悟。为了能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我们要引导学生对古诗文形成一定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据此,本文的教学目标为:知识目标: 1、了解《乐府诗集》、《木兰诗》的常识。2、识记文中的字词,掌握相关文言知识。3、理解并分析人物形象。4、学习互文、对偶、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5、熟读并背诵诗歌。情感目标1.感受花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2.从木兰的形象中感悟学习热爱祖国、孝敬父母的美德。能力目标:1.从整体
5、上把握诗歌的内容,能准确、完整地复述课文。2.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体会其表达效果。3.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掌握生字词,透彻的理解课文,学习花木兰深明大义的爱国精神。2、难点:了解本诗的一些句式,并理解掌握互文,排比等修辞手法。四、说教法学法教法: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
6、,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1、情境设置法: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更形象直观,活跃气氛,引起兴趣,激发感情。2、诵读法:古诗教学应着重体现朗读,注意语气、语调、节拍,力求声情并茂,体现诗歌的声韵美,在反复的诵读中,深入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主人公的美好情操。 3、、点拨法: 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开启学生智慧,点燃思维火花,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4、、复述法:教师提示学生复述时要掌握诗中叙事的各个环节,而且要注意抓重点,做到详略得当,引导学生清晰、流畅、
7、有条理地表达。5、讨论探究法:培养学生利用各种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法:“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教会学生发现真理。”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 这篇文章是诗歌,语言生动,句式,教学大纲要求此文要背诵,而且还要求学习它的艺术特点,并运用到写作
8、中,于是我在上此课时要求学生用以下方法学习。 1、朗读法:教会学生朗读,要求、流畅、传神,这是一种短时间内同时调动眼、口、耳、脑共同活动的阅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归纳法:学生可按段或层次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按归纳的文字来串通课文并朗读课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