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ID:9262823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25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集体备课)_第1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集体备课)_第2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集体备课)_第3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集体备课)_第4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集体备课)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集体备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义务教育课程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绍兴县富盛镇中心小学四年级教研组执笔:章素娥邮编:312037电子邮箱:suer6162@126.com一、设计思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古诗涵盖面宽,意蕴深远,本课设计侧重从搜集整理资料、潜心品析吟诵、对比想象拓展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披文入境,“读”占鳌头,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读中悟美,读中悟情。二、教材分析本课的两首诗,都是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送别诗,都描写了送别好友时

2、的依依惜别之情。《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送元二之安西》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情别绪,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与祝福,使人不难想到这对好友频频祝酒、殷殷话别的情景。选编这两首诗的意图,一是使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二是让学生继续积累诗句,培养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三、学情分析通过

3、古诗吟诵活动的开展,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程度的古诗词。对古诗词的品味理解能力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此时学习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这样有一定深度的诗文可以将学生的古诗品读能力有一个阶段性的提高。四、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5、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五、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教学难点:引导

4、学生个性化阅读,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六、教学策略与手段搜集整理资料、潜心品析吟诵、对比想象拓展七、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阅读了解古代送别诗相关内容。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并搜集相关资料。八、教学流程:教学过程镇街意见个人意见一、情境导入,揭示题意。1、播放《阳关三叠》名曲,欣赏送别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读过或学过的送别诗,或联系实际,说说自己与亲友分别时的感受。2、通过回忆《赠汪伦》《别董大》等耳熟能详的送别诗,初步感知古人的送别深情。3、介绍时代背景:古代交通不便,离别容易相见难,所以送行就成了人们表达深情厚谊的一种形式,也成了诗人们争相歌咏的题

5、材。点评:未成曲调先有情,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铺陈了一种调子,使学生很快进入到“送别”的氛围中来。4、初读两首古诗,大致了解内容。5、引导学生先学第一首诗,板书诗题。(注意“鹤”的笔顺,“孟”的起笔,“陵”的读音。)6、读题了解有关“送”的内容。(1)师生交流有关“黄鹤楼”的资料。(2)课件展示黄鹤楼名楼风采,加深对这座江南名楼的认识。(3)师生交流了解“广陵”与“扬州”关系。(4)教师相机出示长江简图,明确诗中涉及的地名的地理位置。点评:古诗的写作年代距学生较远,长江简图的出示,不但有助于明确地理位置,更有助于理解“西辞”等词句内容。(5)师生交流了解李白与

6、孟浩然的故事。(6)请学生完整表达诗题的意思。(7)提示学法:搜集资料是理解诗题学习古诗的一个好办法。二、初读诗意,质疑梳疑。1、自由练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2、指读正音。3、自读自悟,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或注释等多种方式了解诗的大意,并鼓励学生质疑。4、集体交流。(1)指名概述诗意。(2)质疑。(3)结合简图弄懂“西辞”等较简单的问题。三、赏析佳句,入境悟情。1、赏析“烟花三月”。(1)唤起学生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想象鲜花盛开的春天是怎样的一幅美景。(2)师生共议“烟”的丰富内涵,肯定学生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理解。如江边水气缭绕在繁花似锦的花丛中,具有一种

7、诗意的美感;雾气时聚时散,缭绕花间,也使人产生无限遐想。(3)师生共同在美好的音乐中想象“烟花三月”那令人神往的美景。(4)拓展理解“烟花三月”。“烟花三月”不仅仅指黄鹤楼所在的武汉,还有扬州,乃至整个长江两岸,沿途都是春意浓浓、一派千里莺啼绿映红的美好春景。当时乃盛唐时期,整个时代也如“烟花三月”般美好,更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境。点评:“烟花三月”的理解是这首诗的一个重点,由学生生活体验入手,层层深入,使学生对其内涵有了广度和深度的认识。(5)指导朗读前两句。自由朗读、指读、评读、想象画面读等。(6)小结:名楼美景遥相送,诗情画意在其中啊!2、品析“碧空尽”“

8、唯”等词语。(1)品析第三句,各抒己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