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视角下的教育民生论_谭维智

国家视角下的教育民生论_谭维智

ID:9233450

大小:1.76 MB

页数:9页

时间:2018-04-24

国家视角下的教育民生论_谭维智_第1页
国家视角下的教育民生论_谭维智_第2页
国家视角下的教育民生论_谭维智_第3页
国家视角下的教育民生论_谭维智_第4页
国家视角下的教育民生论_谭维智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家视角下的教育民生论_谭维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4年第12期No.12,2014(总第419期)EDUCATIONALRESEARCHGeneral,No.419国家视角下的教育民生论*谭维智[摘要]教育民生是真正的中国教育及中国问题。在中国传统民生观中,教育一直被视为一项重要的民生追求,是治国理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与国家和民生需求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教育不仅是维系国家存在的需要,还是维持社会继续存在的需要;更进一步地,教育是社会发展、社会改造的需要。发展教育民生正成为世界各国的一种共识和主动追求。教育民生通过对公平的追求实现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统一。将

2、教育民生作为一种国家责任和国家担当,是教育功能认识上的一个新发展。[关键词]教育民生;国家利益;个人利益;实践主体[作者简介]谭维智,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济南250014)教育正日益被国家、政府作为一项重要家的殚精竭虑,已经形成了一套迥异于西方的民生工程来发展,教育民生已经成为具有哲学的民生哲学体系。这套民生哲学是中国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经济发展乃至国家政治运作的逻辑起点教育民生是真正的中国教育及中国问题。和价值取向,是教育民生观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渊源。一、教育民生思想的理论渊源与发展趋向在中

3、国传统民生观中,教育一直被视为一项重要的民生追求。最早对教育民生思想民生是一个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概念。加以表述的是孔子。孔子将民生问题分为狭义的民生概念是指民众的生计、生活、生存庶、富、教三个层次,教育被放在最高也是最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它反映了人类不同时期、后的层次。“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不同层次的生存需要,体现在民众的政治生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文化生活、教育生活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论语·子路》)以及人的日常生活等诸方面。民生问题在中在孔子之后,孟子、荀子、

4、管子等人也有类似国历史上一直处于各种社会问题的核心地论说。孟子认为,“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位,是中国几千年政治、哲学、文化、教育思想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尽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中国历朝历代积累了心上》)荀子主张,“不富无以养民,不教无以丰富的民生思想资源,如养民、裕民、富民、厚理民性。故家五亩宅。百亩田,务其业,而勿民、惠民、恤民、教民和保民等,体现了中国人夺其时,所以富之也。立大学,设庠序,修六的生存和生活智慧,经过一代代政治家、思想礼,明七教,所以道之也。诗曰饮之食之,教——————————*本文系

5、山东师范大学“重大攻关项目(人文社科类)培养计划”研究成果。—4—之诲之,王事具矣。”(《荀子·大略篇》)管子平等诸权。二十以后,自食其力,幸者为望提出,“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人、为富翁,可不须他人之照顾。”[5]这是一(《管子·牧民》)孟子、荀子、管子等承接了孔个非常清晰的发展教育保民生、通过教育提子的民生哲学思想,均把教育放在与物质民升民生的思路。孙中山把教育民生看作实现生同等重要的地位。我们应注意到,孔子、孟社会充分发展的根本手段,看作解决和改善子、荀子、管子等人所说的“教”并不是单纯指民生的重要路径,是

6、中国民生思想的一个重今天所说的狭义概念上的“教育”,而是包含大飞跃。着政治、文化、教育等丰富的民生内涵的广义中国共产党在继承中国两千多年民生哲教育。在中国传统的民生理想中,不仅包括学思想合理内核的基础上,将教育民生发展了解决人民的衣、食、住、行这些初级的目标,成为治国理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实还包括了通过教育使人民具有善良品性和理现了教育民生思想在内涵、路径、价值目标等想道德这样的高级目标,中国人的民生理想方面的跨越。关于教育民生思想的明确表述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多维指向的复合目标。始于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十也

7、就是说,民生不仅是单向度的物质民生,教七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纳入以民生为重点的社育民生也是民生问题的应有之义。会建设范畴,把教育列为社会事业和民生要民生观在中国经历数千年的发展,真正素之首。在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胡形成系统的民生理论体系,是由孙中山提出锦涛就曾明确指出:“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的民生主义开启的。戴季陶认为,孔子“组织生。”[6]这可以说是对教育民生思想的最简了一个民生的哲学,他这个民生哲学的理论,洁清晰的表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就是二千数百年后,创造中华民国的孙中山周年大会上,胡锦涛对民生问题又进一步

8、做先生所继承的理论。”[1]应当说,中国古代思了新的系统表述,“推进社会建设,要以保障想家运用民生一词,大多是指百姓的经济生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活,如《左传》中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坚持发展为了《尚书》中说“惟民生厚”,均是表述人民的生人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