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清史稿_体例的讨论与确立_邹爱莲

_清史稿_体例的讨论与确立_邹爱莲

ID:9229278

大小:483.89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4-24

_清史稿_体例的讨论与确立_邹爱莲_第1页
_清史稿_体例的讨论与确立_邹爱莲_第2页
_清史稿_体例的讨论与确立_邹爱莲_第3页
_清史稿_体例的讨论与确立_邹爱莲_第4页
_清史稿_体例的讨论与确立_邹爱莲_第5页
资源描述:

《_清史稿_体例的讨论与确立_邹爱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3年8月清史研究Aug.2003第3期StudiesinQingHistoryNo.3纂修清史《清史稿》体例的讨论与确立邹爱莲刘知几云:“史之有例,尤国之有法。国《清史宜先修志表而后纪传议》。11、刘树屏①无法,则上下靡定;史无例,则是非莫准。”《陈述邦交志意见书》。12、卢彤《条陈征集书故中国历代修史,无不先定体例。《清史稿》籍及分类纂修办法》。撰修之初,也曾进行了体裁体例大讨论,虽其上条陈的人员,大部分是史馆编纂人员,最后定稿,体例仍多问题和疏漏,但时人的许也有部分是馆外人士。如梁启超、张宗祥、卢多建议和做法,对今天纂修新的大型清史却不

2、彤、杨钟羲等。无参考价值。(二)第二阶段在广泛征求条陈建议的基础上,史馆开始一、体例讨论过程组织对纂修体例的讨论,此间,“馆中集会数④次。”讨论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问题。《清史稿》体例讨论过程,大致经过两个1、史体之定位阶段。第一阶段是馆内外人士上条陈、提建议对于所修清史之史体,可以说未经过大的阶段,第二阶段是组织讨论,拟订史目阶段,讨论即基本达成一致。首先在1914年初北洋此阶段又分为馆内讨论、拟订草目和向社会公政府国务院要求开馆修史的呈请和当年3月9布所拟草目,修改补充、确立史目两个步骤。日袁世凯批准该呈请的大总统令中,已将它定(一)第一阶段

3、位为“踵二十四史”之作。此总统令中写到:1914年,清史馆开馆之初,馆内外人士“设置清史馆,延聘通儒,分任编纂,踵二十⑤纷纷致书史馆或馆长赵尔巽,提出了各种体例四史沿袭之例,成二百余年传信之专书。”尔建议。“当开馆之初,首先讨论史例,时建议后,在馆内外人士的建议中,也大都认为:所②③者众”。“体例未定,建议蜂起”。其中主要修之清史,“为结束二十四史之史,清史以后⑥有:1、于式枚、缪荃孙、秦树声、吴士鉴、体例如何,自当别议”,本史则应是“与二陶葆廉等人所上《开馆办法九条》。2、梁启超十四正史并列之书,实矣数千年帝制结局之⑦《清史商例第一、二书》。3

4、、吴廷燮《清史商作。”故绝大多数人士建议所用之史体,都是例》。4、金兆蕃《拟修清史略例》。5、吴士鉴传统的纪、志、表、传旧史体。对于纪传体,《陈纂修体例》。6、袁嘉谷、陈敬第《陈清史他们认为“一代之史,实以纪传包括为宏,故凡例商榷》。7、朱钟琪《拟修清史目例》。8、后述目录者,皆以斯体为首,名曰`正⑧袁励准、王桐龄《上纂修清史管见书》。9、张史'。”“史记为正史之祖……今修清史,于宗祥《陈纂修清史管见数则》。10、朱希祖世家考谱之类,皆无所取,自当以纪志表传四[收稿日期]2003-5-20[作者简介]邹爱莲(1956—),女,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研

5、究馆员;北京1000091⑨者为定。”虽然梁启超提出了创新体裁,但其然汇聚数十年之名流,考证三百载之事实,上所列史目,实际并未超出纪传志表的史体框搜开国之群雄,下录三王之事迹,数人同事,架。同时,又因“梁启超所言尤繁多,然多不则类叙,一人数事,则别见,不漏不蔓,体例⑩中义例”,而“各家所上史例,多数偏于旧最善。今日修史,惟专仿明史,不必高谈皇古12史体裁”,所以最终讨论结果,“众以清史为结也。”因于式枚等6人的条陈,“颇能言明史13束旧史之时,不仿依据旧史,稍广类目,大体之利弊”,“而赞成者亦众”,故其建议为史1近法明史,而稍有变通”。馆所用。2

6、、史目之拟定20世纪60年代,台北学者曾将清史稿《清史稿》体裁体例的讨论,主要是史目目、明史目及于式枚六人拟目做过比较。结论的讨论和拟定。当时讨论有两种形式和步骤,有三:(一)志。“清史稿志目十六,明史志目一是组织馆内有关人员,就馆内外人士建议例十五,是明史志目,清史皆有,惟改五行为灾目进行讨论,并以多数人建议为基础,拟订草异,历为时宪,而并仪卫于舆服,则明史目十目。二是将拟订的草目公诸报端,由社会人士五,清史并为十四,而增交通、邦交二志。清评议。最后史馆综合各方面意见,进行修改补史目十六,实用于氏等拟目,惟删国语一目,充,确立撰写目录。而从兵志

7、中之铁路轮船电报邮政,分出为交通在馆内外人士的条陈建议中,每个人在阐志,乃从众议也。”(二)表。“清史稿表十类,述自己的体例设想时,都详细例举了所拟史比明史多五类,于氏拟目,虽亦十类,然清史目。无总理各国大臣年表,而外戚不从于氏改传,对本纪,基本都认为应从太祖努尔哈赤仍从明史作表,仅有二类出入,余皆从于氏之起,每帝一篇,共12篇。个别人提出了努尔议,惟名称稍有更改,其实则同”。(三)传。哈赤、皇太极和宣统皇帝应如何立纪,及多尔“清史除散传十四类。明史二十类,清史删宦衮、载沣和慈禧太后可否入本纪的问题,但总官、阉党、佞、奸臣、流贼五目,增畴人、的争

8、议不大。藩部。是清史同于明史者十二目,余则或删或对志、传、表,则意见不一,每人所拟,增,变更较多。至清史用于氏拟目十八,除去例目悬殊,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