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历史琐闻笔记观念简论_郭凌云

北宋历史琐闻笔记观念简论_郭凌云

ID:9228945

大小:327.15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4-24

北宋历史琐闻笔记观念简论_郭凌云_第1页
北宋历史琐闻笔记观念简论_郭凌云_第2页
北宋历史琐闻笔记观念简论_郭凌云_第3页
北宋历史琐闻笔记观念简论_郭凌云_第4页
北宋历史琐闻笔记观念简论_郭凌云_第5页
资源描述:

《北宋历史琐闻笔记观念简论_郭凌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49卷第5期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ol.49,No.52012年9月JournalofPeking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Sep.2012北宋历史琐闻笔记观念简论郭凌云(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学院,北京100026)摘要:历史琐闻笔记创作在北宋极为繁荣,产生了近四十部作品,而且其作者大多是北宋知名文人、学者和政治家,比如宋庠、欧阳修、司马光、苏轼等。北宋笔记观念跟前代相比,在目录学著录、虚实观念、创作观念等方面都出现了不少变化,已经逐渐摆脱了与小说故事类笔记相混的状态,注重真实性,具有独特的价值体

2、系和内容特点,体现了北宋士大夫的审美趣味和艺术追求。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历史琐闻笔记得以在北宋逐渐成熟、定型,并作为一种范型深刻影响了后世的笔记创作。关键词:北宋笔记;历史琐闻笔记;笔记观念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919(2012)05-0049-08古代笔记可分为三类:第一是小说故事类的作者大多是北宋知名文人、学者和政治家,比如宋笔记,始魏晋迄明清的志怪、轶事小说;第二是历庠、欧阳修、司马光、苏轼等。北宋的笔记观念跟史琐闻类的笔记,始魏晋迄明清的记野史、谈掌前代相比,在目录学著录中、选材观念、创作观念故、辑文献等的杂录、丛

3、谈;第三是考据、辨证类的等方面都出现了不少变化,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笔记,始魏晋迄明清的读书随笔、札记。①其中历影响。史琐闻笔记又被称为“史料笔记”。北宋虽然是历史琐闻笔记繁荣发展的一个高宋代历史琐闻笔记创作获得了极大发展。刘潮期,但北宋人在理论方面对笔记文体的表述很叶秋指出“宋代笔记,以历史琐闻一类为最发少。不过从目录学著录中,能够探寻到北宋人对达”②;吴礼权也认为“有关宋代历朝史事轶闻的笔记性质的认定;在正史的修撰中,也大量引用了笔记小说大大繁荣”③;萧相恺认为“进入宋朝,历史琐闻笔记,而且不少笔记作者在序言中谈到轶事类小说更趋繁荣,其间作家辈出,作品繁多,

4、了自己的创作观念。从创作实践看,北宋留存下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④。其中,北宋是历来的历史琐闻笔记具有大致相近的内容主旨,这史琐闻笔记创作的转折点。仅北宋一朝,就创作表明北宋文人对笔记的基本观念已经基本成熟。了近四十部历史琐闻笔记⑤,而且这些笔记的收稿日期:2012-02-26作者简介:郭凌云,女,河北唐山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学院讲师。①刘叶秋:《历代笔记概述》,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5页。②刘叶秋:《历代笔记概述》,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年版,第93页。③吴礼权:《中国笔记小说史》,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7年版,第148页。④萧相

5、恺:《宋元小说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228页。⑤成书在北宋的历史琐闻笔记包括《贾氏谈录》、《南唐近事》、《洛阳缙绅旧闻记》、《江表志》、《南部新书》、《江南野史》、《杨文公谈苑》、《江邻畿杂志》、《归田录》、《东斋记事》、《江南馀载》、《倦游杂录》、《涑水记闻》、《春明退朝录》、《湘山野录》、《续湘山野录》、《玉壶清话》、《青箱杂记》、《师友谈记》、《渑水燕谈录》、《东坡志林》、《龙川略志》、《龙川别志》、《麈史》、《画墁录》、《后山谈丛》、《萍洲可谈》、《王文正公笔录》、《国老谈苑》、《丁晋公谈录》、《宋景文公笔记》、《碧云》、《东轩笔

6、录》、《道山清话》、《铁围山丛谈》、《冷斋夜话》、《孔氏谈苑》、《晁氏客语》等。50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些虚诞怪妄的记载。《隋书》的看法基本涵盖了一、目录学:逐渐摆脱与小说故事类唐末至宋代历史琐闻笔记的书写模式和题材范笔记相混状态围,并指出了这类著作存在的问题。(一)隋唐书目中体现的笔记观念(二)北宋编修的书目中体现的笔记观念唐代之前,历史琐闻笔记创作数量极少,小说自唐末起,历史琐闻笔记小说创作数量逐渐故事类笔记相对数量较多。笔记在唐人眼中被认增多,质量也逐渐提高。经北宋一朝发展后,历史为是近史之作,故多被归之于史部杂传类和杂史琐闻笔记小说

7、逐渐发展成熟,在创作观念、手法、类之中。唐贞观中,长孙无忌等编修的《隋书·经主旨等方面逐渐形成了比较统一的风格。这些变籍志》成书,分经、史、子、集四部。其中,杂史类化也体现在目录学中。通过对北宋目录学著录的主要收帝王传记,而杂传类主要收录人物传记和梳理,可以发现北宋时历史琐闻笔记已逐渐摆脱小说故事类笔记。随后,后晋所修《旧唐书·经籍了与小说故事类笔记杂糅的状态,逐渐独立。志》基本上沿袭了《隋书·经籍志》的观念,将大部宋代的官私书目流传下来可据考证者有四,分笔记收入史部杂传类,不过仍以小说故事类笔据《四库全书总目·崇文总目序》言:“宋人官私书记为主,子部小说家收

8、刘义庆《世说新语》以及殷目存于今者四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