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北宋笔记的历史价值.doc

管窥北宋笔记的历史价值.doc

ID:30094505

大小:2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26

管窥北宋笔记的历史价值.doc_第1页
管窥北宋笔记的历史价值.doc_第2页
管窥北宋笔记的历史价值.doc_第3页
管窥北宋笔记的历史价值.doc_第4页
管窥北宋笔记的历史价值.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管窥北宋笔记的历史价值.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管窥北宋笔记的历史价值  【摘要】《东坡志林》是北宋年间苏轼写就一本笔记类著作,这本书通过笔记的形式涵盖了北宋年间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各方面,蕴含了很高的历史价值。北宋笔记对于我们了解北宋时期社会生活和了解北宋文人的生活志趣提供相当大的帮助。  【关键词】北宋笔记;《东坡志林》;历史价值  一、苏轼与《东坡志林》  1、关于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人。作为文学家、艺术家,苏轼在诗、词、文、画等诸多方面皆有卓越成就。与其文学成就相辉映的是他的经史贡献,在经学领域以《东坡易传》、《东坡书传》、《论语说》为代表,而史学领域上,有比较著名的有省试《刑赏忠厚之至论》、应制举所

2、上的五十篇《进论》、《进策》,包括《东坡手泽》、《仇池笔记》中的论史内容以及晚年拟撰着意论史的《东坡志林》等,集中反映了苏轼的历史思想和价值观。  《东坡志林》所载为苏轼自元丰至元符年间二十年中之杂说史论,内容广泛,无所不谈。《东坡志林》流传的版本不一,历代的著录情况繁复。各版本不但卷数不同,而且从书名到内容也有很大的变化。至今流传的《志林》主要的三种版本是一卷、五卷和十二卷本。南宋人左圭所辑《百川学海》丙集收录的《东坡先生志林集》一卷;还有明成化年间的《东坡七集》也是一卷本。明万历二十三年赵开美刊刻的《东坡志林》为五卷;清代嘉庆年间张海鹏重刊赵本五卷;涵芬楼据赵本的校印本。还有明万历

3、年间商溶的《稗海》收录的《东坡先生志林》十二卷本。其中一卷本所收只有史论十三篇。五卷本所收的前四卷为杂记、杂说,第五卷为十三篇史论,内容与一卷本相同。十二卷本所收的皆为笔记杂说,没有史论,其中还存在不少勘误。  2、作者撰述目的  《东坡志林》是苏轼经历了“乌台诗案”后,在长期的流放生涯中,苏轼把自身平时所见所闻和生活中的一些感触随手记下来,放在手泽袋中。其中包含了苏轼真实的思想、人格、性情和修养。①所以综述其目的大致如下:  遵从儒家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以齐家治国兼济天下为己任,是苏轼人生哲学的原则。儒家讲究的时亲政爱民,反对擅专霸道。苏轼引用“王济以人乳蒸豚,王恺使妓吹笛”,对晋代

4、统治者奢侈残暴的行为无情揭露,更是表达出苏轼对于民众的关心和爱护。树立儒家知识分子的道德标准。而用“颜回箪食瓢饮”的例子,作者不单是为了赞扬颜回德行,也是表露自身对于坦荡、正直的道德追求。  借文章抒胸意。这是文人用来表达对国家政治的关心的一种形式。苏轼这一生可谓仕途坎坷,遭遇到了保守派和改革派的党争不说,在“乌台诗案”又是险些丢掉了性命,之后屡遭贬谪。但是这丝毫不改其人生志向,时时关心国事的本质。赵开美先生也说:“其生平迁滴流离之苦,颠危困厄之状,亦既略备。”虽为无心之作,但是文人的特点是以文抒己志,其词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正是他不畏困难乐观精神的确切描述。  随遇而

5、安、悠然自得,也是苏轼面对舛途多难的人生的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赵用贤《刻东坡先生志林小序》也说到:“然而襟期寥廓,风流辉映,虽当群口见嫉、投荒而洒然有以自适其适,固有不为形骸彼我,宛宛然就拘束者矣。”  二、《东坡志林》的写作特点  由于笔记体式不拘,耳濡目染,加之心有所感,随手记录,即可完成《东坡志林》的内容中无论是历史现实还是神话传说的部分都有所涉及,这也与当时北宋笔记的特点相近。主要如下:  1、与时政紧密相关  苏轼所处的北宋中叶,危机四伏。国内虽然经济发达,民众富庶,国内积贫积弱的现实使政府内部弊病丛生。在对外关系上,北宋不惜向辽和西夏割地纳贡以求苟安,残酷的民族矛盾以及促使

6、先进的知识分子不断总结对辽西夏战败的教训,传统历史鉴戒意识潜移默化,关心时政、评点史事就成了士子表达其历史见解及治国理念的有效途径。在对外关系上,存在着战争隐患却是使得大宋统治岌岌可危。在苏轼《论周东迁》一文,从内容上看,“周之失计,未有如东迁之谬者也”,并不只是说东周迁都问题,实际上探讨了历史上封建政权关系王朝命运迁都的大问题,苏轼将迁都分为“盛时非有所畏”和“避寇而迁都”两种情况,更多的是借古喻今,援引大量正反史实,从而得出“避寇而迁都,未有不亡;虽不即亡,未有能复振也”的结论。提醒朝廷迁都一事,乃亡国之始也,此可谓“可为万世明戒矣。”②众所周知,虽然宋代优待文人,但与此同时对这一

7、阶层的思想控制也是非常森严的。那时的三省分为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由于执政者发现本省的事情时常泄露出去,所以决定在厅后栽种棘篱,禁止本省的人往来。苏轼在《禁同省往来》中“乃知唐时得西掖坐窗以通东省,而今本省不得往来,可叹也”不仅表明自己对这项不近人情的政策不满,也从另一方面表现出北宋时期内府情况,为研究北宋历史提供了珍贵史料。另有《孔子诛少正卯》文章,乍看是有损孔子“圣人”的崇高形象,长时间被大多数知识分子所诟病。而苏轼却认为,孔子是不得已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