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o分类理论及其教学评价观[1]

solo分类理论及其教学评价观[1]

ID:9213662

大小:188.6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23

solo分类理论及其教学评价观[1]_第1页
solo分类理论及其教学评价观[1]_第2页
solo分类理论及其教学评价观[1]_第3页
solo分类理论及其教学评价观[1]_第4页
资源描述:

《solo分类理论及其教学评价观[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理论与技术●教育测量与评价SOLO分类理论及其教学评价观李佳吴维宁【摘要】作为一种全新的学生学业评价方法,比格斯等人提出的SOLO分类理论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在分析SOLO研究背景的基础上,着重探讨其新的学习质量观、新的教学质量观以及新的教学目标评测方法,并进一步强调其对于我们研究设计新课改强调的三维目标的评测所具有的启发意义。【关键词】SOLO分类法;研究背景;教学评价观【中图分类号】G40-05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536(2009)02-0016-04没有理解。一、SOLO分类理论的基本含义单点结构水平(Unistructural):

2、学生对问题有了SOLO是英文“StructureoftheObservedLearn-一点理解,但只是略知一二。ingOutcome”首字母的缩写,意为“观察到的学习结多点结构水平(Multistructural):学生对问题有果的结构”。对于SOLO分类理论的系统描述,始见了更多的理解,但仍不全面。于澳大利亚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比格斯(Biggs)和他关联结构水平(Relational):学生对问题有了整的同事科利斯(Collis)于1982年出版的《评价学习体的把握,并能独立解决问题。[1]的质量———SOLO分类法》。此后,比格斯就此发表拓展抽象水平(Extende

3、dAbstract):学生对问题了大量的专著与文章,将SOLO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不仅有了整体把握,而且还能对问题进行抽象概括,不断引向深入,在世界范围产生了极大反响。20世使之适用于新的问题情境。纪70年代,比格斯和科利斯以小学、中学和大学的SOLO分类理论的基本含义可以用下面的图示数百名学生为样本,对学生在历史、数学、写作、阅[2]来表征。读、地理和外语(以后又扩展到化学、经济学)等学科领域里的学习反应情况进行了系统的实证研究,发现了一个相似的由低级到高级的反应结构。结合前人的相关研究,比格斯最终提出了独具特色的SO-LO分类理论。它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的等级描述式的评

4、价方法。与传统的目标分类理论相比,SOLO具有三个重要特征:一是可用于开放性问题;二是量的评测与质的考查相结合;三是目标表述简单清晰,便于师生识读。其核心思想:学生对某一个具体问题的学习水平,取决于他(或她)对相关知识掌握的数其中,单点结构水平和多点结构水平主要表征量(学了多少)与质量(学得多好)。正如评价一座建学生学习的数量特征;关联结构水平和拓展抽象水筑物那样,我们不可以只计算它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平则侧重于表征学生学习的结构即质量特征。SOLO的数量,还应当考察它的整体结构甚至环境特征。评价的基本方法是将某种具有一定开放度的问题或具体来说,SOLO分类理论认为学生对

5、某一个具体学习任务呈现给学生,并使其作出反应。根据学生问题的反应水平可以分为以下五个不同的层次。对问题的不同反应,依据上述标准,我们可以判断学前结构水平(Prestructural):学生对问题基本上生对该问题的把握水平。当然,学生的SOLO水平并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科)国家级课题《中小学生学科评价标准的研究与开发》(项目编号:BHA060030)之子课题《SOLO分类评价理论在学生学业评价中的应用》(项目编号:BHA060030-24)的研究成果之一。李佳/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博士生,主要研究课程与教学评价。(广州510631)吴维宁/湖北大学物电

6、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主要研究课程与教学评价。162009年2月●理论与技术教SOLO分类理论及其教学评价观育测量非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学习情人在20世纪70年代所做的关于学生反应水平的研与境的变化而变化。究结论,比格斯认为它与自己的实证研究结果在本评价质上完全相同,但在形成完整的评价理论并运用于二、SOLO分类理论的研究背景教育实践方面,比格斯显然比马顿走得更远。作为一名新皮亚杰主义者,比格斯的早期研究马顿对比格斯评价思想的另一个重要影响,来深受结构主义者、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影响。他自他所做的关于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在20世纪深信学生的学习具有阶

7、段性,并会在不同阶段表现70年代,运用现象描述分析学(深度访谈加文本分出不同的结构层次或水平。但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析)的方法,马顿和他的同事一道,以瑞典哥德堡大他发现学生对具体知识内容的学习水平与皮亚杰所学一年级的40名学生为样本,研究了学生学习的不说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常常不一致,也就是说,在具同方式。研究的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主要有两种[4]体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具有较高认知发展水平的学不同的方式。一种是基于外部动机的学习。这些学生可能表现出较低的学习水平;而认知发展水平较生学习的目的并非出于满足自身对学习的兴趣,而低的学生亦可能表现出较高的学习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