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治疗糖尿病研究进展

中西药治疗糖尿病研究进展

ID:9155059

大小:6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19

中西药治疗糖尿病研究进展_第1页
中西药治疗糖尿病研究进展_第2页
中西药治疗糖尿病研究进展_第3页
中西药治疗糖尿病研究进展_第4页
中西药治疗糖尿病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西药治疗糖尿病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西药治疗糖尿病研究进展胡雨松(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人民医院药剂科245600)【】R587.1【】A【】2095-1752(2014)08-0012-02目前全球大概有2亿的糖尿病患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10秒钟就有1人因糖尿病死亡,大概每30秒钟就有1人因为糖尿病并发症而截肢、失明、发生心脑血管等并发症[1]。糖尿病按现代医学认为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或相对不足,引起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的疾病,初期血糖、尿糖增高,多饮等,后期会产生一系列的并发症,如心、肾、眼底的微血管病变和祌经病变等。我国传统医

2、学认为糖尿病归属于中医学的“消渴”范畴,一般认为糖尿病的基木病机为:阴虚为木、燥热为标,病变脏腑在脾、肺、肾[3]。木文将对中药和丙药在防治糖尿病方面进行分类介绍。1.治疗糖尿病的传统丙药1.1胰岛素胰岛素是一种小分子蛋白质,由51个氨基酸残基排列A、B两条肽链,中间由一个二硫键相连接而成。药用的胰岛素以前是从猪、羊、牛等动物的胰腺中提取而来。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基因工程重组的人胰岛素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胰岛素是目前作用效果最好的降血糖药物,它对I型和n型糖尿病均有良好的疗效,但胰岛素给药不方便,需要肌肉注射

3、,长期使用会使机体产生耐受性而降低胰岛素的疗效,同时胰岛素也容易带来低血糖等不良反应。这些不足之处催生了其他降血糖药物的开发。1.2口服降糖药1.2.1促进胰岛素分泌药磺酰脲类药物如甲苯磺丁脲格列苯脲等通过与胰岛β细胞表面磺酰脲受体的亚单位结合,使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受阻,产生去极化,使钙通道开放,钙离子流入,进而引起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该类药物用于单用饮食不能控制的II型糖尿病,也可与胰岛素合用于对胰岛素冇耐受性的I型糖尿病,从而减少胰岛素的用量。磺脲类降糖药可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如低血糖、肝

4、毒性、溶血性贫血等。1.2.2-葡萄糖什酶抑制药-葡萄糖苷酶抑制药如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等通过在小肠刷状缘竞争性地抑制-葡萄糖苷酶,从而减少淀粉、双糖、糊精在小肠的吸收,使正常和糖尿病人饭后血糖降低,葡萄糖苷酶抑制类药不刺激胰岛素分泌,不会导致低血糖。该类药物适用于各型糖尿病,可单独用于老年病人或饭后明显高血糖病人。-葡萄糖苻酶抑制药产生的不良反应有肠道反应如肠道多气、腹痛、腹泻,全身性皮疹[4]、肝功能损害[5]。1.2.3影响葡萄糖代谢、增加外周葡萄糖利用类药物影响葡萄糖代谢、增加外周葡萄糖利用类药物如二甲双胍

5、和苯乙双胍,通过抑制肠壁细胞吸收葡萄糖、增加骨骼肌与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与利用、提高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抑制高血糖素的释放或抑制胰岛素拮抗物的作用、增加肝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等多种途径降血糖。该类药物主要用于肥胖型II型糖尿病或饮食调控失败的糖尿病人,与胰岛素或磺酰脲类合用可增加胰岛素、磺酰脲的降糖作用。该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奋罕见的但严重的酮尿或乳酸血症,干扰维生素B12的吸收,也奋报道发现该类药物二甲双胍可诱发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损害[6]。1.2.4胰岛素增效剂月夷岛素增效剂如罗格列酮通过诱导PPAR&g

6、amma;介导的基因激活[7],且与PPAR的γ异构体结合,激活该受体,增强胰岛素对肝细胞生糖的抑制作用,增强胰岛素对肌细胞摄取外周血糖的促进作用,从而改善其血糖水平。该类药物单用或与其他U服降糖药合用均可有效降低于II型糖尿病人血糖,如与磺酰脲类合用时可冇效降低单独使用磺酰脲类难以控制的糖尿病人血糖。少数人可产生轻、中度的贫血和水肿。1.治疗糖尿病的新型西药2.1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GLP-1是由小肠的L细胞分泌的由30或31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有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为GLP-

7、1与GLP-1受体特异性结合,再通过CAMP介导的信号通路发挥调控血糖的作用,具体作用为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抑制胃排空及诱导产生饱腹感等,艽作用特点为具有血糖依赖性的肠促胰岛素分泌作用,可避免传统降血糖西药的低血糖作用,另外该类药物还能够保护胰岛β细胞,刺激胰岛&beta潮胞增殖和分化。Exenatide是第一个GLP-1受体激动剂,于2005年4月获美国FDA批准上市[8],可用于U服磺酰脲类或双胍类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不理想的II型糖尿病。但是0前上市的或处于临床研究的

8、GLP-1受体激动剂均为多肽,所以需要注射给药,现在有科学工作者正在研发非肽类GLP-1受体激动剂以改善上述不良缺点。2.2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DPP-4)DPP-4是一种以二聚体形式存在的高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DPP-4可特异性识别GLP-1的N末端第2位的丙氨酸残基,并从此处切除二肽使GLP-1失活[9]。因此研究人员设计DPP-4的抑制剂,以使体内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