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思想与国学经典教育

中庸思想与国学经典教育

ID:9154549

大小:5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4-19

中庸思想与国学经典教育_第1页
中庸思想与国学经典教育_第2页
中庸思想与国学经典教育_第3页
中庸思想与国学经典教育_第4页
中庸思想与国学经典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庸思想与国学经典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庸思想与国学经典教育尤冬克上海电机学院中庸思想是中华文化重要的哲学观念和践行标准,具有普适价值与实践意义。以中庸理性观照中国高校国学经典教育,并就该教育相关问题,提出个人观点,对我国高校的国学经典教育具有指导与借鉴意义。关键词:中庸思想;国学经典教育;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性;研究方向:大学文化与中国现当代文学。收稿曰期:2017-09-11TheGoldenMeanandEducationofChineseClassicsYOUDongkeShanghaiDianjiUniversity;Abstract:Thegoldenmean,astheimportantphilo

2、sophyandstandardforpracticeinChineseculture,isofbothuniversalandpracticalvalue.Fromtherationalviewofthegoldenmean,theessayexaminedtheeducationofChineseclassicsincollegesandputforwardsomepersonalviewsontheissues,whichisofguidanceandreferencesignificancetotheuniversityeducationofclassics.Ke

3、yword:thegoldenmean;educationofChineseclassics;Chinesetraditionalculture;modernity;20世纪80年代末,面对世界多极、文化多元、中国社会持续发展期待较多等众多问题,屮国出现丫自屮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从不曾有过的“传统文化热”,反映到以育人力本、以“研宄高深学问”为责的高校,实际就是“国学经典热”。从20世纪90年代起,国学经典教育开始在我国高校遍地开花并渐趋常态化,对国学经典教育的讨论逐步成为了高教理论研宄中的常态化关注,但总结这近三十年的国学经典教育研究,就会发现,对此等问题的讨论,实际前

4、置着两个范围不同的概念:一个是广义的,即包括屮国古代的学术经典,同时还有文学经典,甚至还包括以提高国文能力为目的的名篇赏析;一个是狭义的,专指古代的学术经典,有的更缩小了范围,只专注于古代的经学。对经典文本关注上的差异,是研宄者阐释意趣倾向上的差异;同时也是高校类型、教育理性、资源和生源等差异性的体现。国学是学术概念,也是教育概念。“国学者,乃指屮国学术文化之全体而言。”U1国学经典教育就是以中国古代学术文化原典为核心的教育。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W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为《文化传承意见》)指出,复兴传统文化“是建设

5、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对传统文化的再认识,视复兴传统文化为国策,使国学有了渐成显学的趋势,也使高校的国学经典教育,有了过去从来没有的形上支持与道义支撑。当今高校如何认识过去国学教育曾有的经验与偏颇,如何正态地、常态化地持“中”保“热”地开展国学经典教育,坚持走“中庸之道”,是摆在我国各类高校而前的一个共同课题。什么是中庸?郑玄释:“名曰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为之用也。”(《释文》)中庸强调如何把握“度”,始终保持这个“度”,目的只有一个

6、,那就是“和”。“屮和”就是“屮庸”,发现屮庸,永远常态化地坚持、保持这个屮庸,就是保持了事物权变过程中的最理想状态,因此称“极高明而道中庸”(《中庸•二十七章》《礼记正义》)。程颐释:“不偏谓之中,不易为之庸。”(《河南程氏遗书•第七》)朱裹释:“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四书集注•屮庸章句》)上述释义,“屮”都在屮正、正好、适当范围。屮国文化自古就把屮庸作为一种认知与实践智慧。《尚书》言:“人心惟危,道心危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尚书•虞书•大禹谟•第三》)认为解决人心与道心失衡、式微的唯一手段,就是“允执厥中”。《周易》言“天地缢,万物化

7、醇”(《系辞下传》),肯定精祌与物质文明一样,都是不断演进、进化的过程。因此,“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贲卦•彖传》)。如何化成?“有孚窒惕,中吉”(《易经•讼卦》),“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易传•象传》),即在险危与道行中,最吉道途是“中”。到了《周礼》,中庸有了践行“度”的具体措施:“以五礼防万民之伪,而教之中,以六艺防万民之情,而教之和。”(《地官•大司徒》)《周礼》把屮庸理性推到了教化实践,中庸思想可在教化中结果。到孔子首创“中庸”二字时,“中庸”己经归位为“至德”。经由孔子及其后的曾子、子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