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素养立意的历史课堂建构

围绕素养立意的历史课堂建构

ID:9153401

大小:76.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4-19

围绕素养立意的历史课堂建构_第1页
围绕素养立意的历史课堂建构_第2页
围绕素养立意的历史课堂建构_第3页
围绕素养立意的历史课堂建构_第4页
围绕素养立意的历史课堂建构_第5页
资源描述:

《围绕素养立意的历史课堂建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围绕素养立意的历史课堂建构关键词核心素养,核心目标,课堂结构,教学过程,对外开放屮图分类号G63B0457-6241(2016)23-0016-062013年,受李稚勇教授的邀请,我参与了《历史教学》杂志关于“怎样的一节历史课才是好课”①的讨论,在讨论中我提出要“追求历史教学价值,探寻课堂教学本质”,②要从学科育人的价值来衡量一节历史课。虽然讨论已经过去,但是我对于课堂教学的思考却一直没有停止。2016年,核心素养的提出,为“一节好的历史课”的构建提供了更为宏阔的时代背景。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再到素养立意,历史教学不断向前发展,历史

2、学科的育人价值不断得到拓展和提升,如何以“素养”育人?以素养立意的课堂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形态?如果我们能通过一节课来讨论,可能更清晰一些。在全国历史教育专业委员会2015年太原年会上,我和与会同仁聆听了天津白玉老师上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③一课,颇有启发与感慨。一节在全国年会上呈现的历史课,一般是精心打造的,集中了众人智慧、体现优秀教师品质的历史课,白玉老师一课正有这样的特点。同时,一节让人记忆深刻的历史课,它体现了这个时代W史教师的共同追求,这些追求让人产生了深刻的共鸣与深层的困惑。一年来忙碌中对这课仍念念不忘,偶与同行聊起这

3、一课,总感觉应该写点什么,一是想对授课教师及备课团队在教学设计中所赋予的教学理想给予回应,另一个也想借此课谈谈自己对“一节好的历史课”的再思考。木文拟借助核心素养的时代背景,再次回顾这节课,以期得到同行的批评与指正。我希望对这一课的回顾,不只是在讨论这课设计得如何、上得好不好或者应该如何上的问题,而是在更深层次地讨论,一个复杂的历史现象如何呈现在一个45分钟的课堂里,教学目标、课堂结构以及教学过程何以能够推动学生的素养发展。我们今天己经面临一个相当复杂的社会,全球化与科技的发展,加剧了这种复杂性,这种复杂性反映在我们的思维里,就是我

4、们认识的多元性与深刻性。比如2013年由美国华纳兄弟影片公司出品的电影《云图》以一种几乎从未有过的表现手法,讲了六个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似乎毫不相关的六个故事,很多人看得很迷糊,却有影评家从剧中的台词找到了影片所要传达的思想:“我们的生命不是我们自己的,从出生到死亡,我们和他人紧紧相连。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每一桩恶行,每一项善举都会决定我们未来的重生。”如果说,这也是一种“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的话,它超越了现实,超越了哲学,甚至超越了宗教,是人类的终极之问,这也许就是影片《云图》的魅力所在。中国30年改革开放的成就,不只是中国历史

5、上发展的壮举,在人类历史上也是极为少见的现象。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是我们当下大多数人所亲身经历的,参与其中,躬逢其盛。但是,当我们翻开中学历史教材,会发现,孩子们面对的前30年是那样的单薄和遥远。改革开放之初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哪怕才过去短短的30年,与现实却有了一道鸿沟,对于现实的认识者而言,过去乂好比是遥远的“异国他乡”,天然铸就了一种似乎难以逾越的“文化距离感”。①当我们把教师称为“课程的建构者”时,意味着,教师不是简单的国家课程的执行者,而应当是深入历史当中去,以历史教材为依托,建构课程内容,以便让学生回到历史当中去,去理解

6、过去的人和事,回答“历史何以至此”的历史性问答,弥补因时间造成的“文化距离”。如果在上一轮课程改革,我们关注的是“执行者”与“建构者”的主体性问题,那么在新一轮课程改革核心素养框架下,我们关注的就应该是“如何建构”的程序性问题,即如何以更好的方式达成学生素养的培养。素养,是一种综合的气质;素养的培养,是一项综合工程。影片《云图》给我们的启发或许在于,一个复杂的场景才能有更多的想象空间,单薄的事实(史事)或者单一的技术路线难以支撑人们对复杂人生或历史的更多欲望。白玉老师上的这一课,呈现的正是一个复杂的历史场景,本课多角度地透视了对外开

7、放格局的形成,构建了一个宏观的、多层次的教学结构。正如本课内容中所谈到的,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具冇“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特点,那么这节课的设计也具有类似的多层次、宽领域的特点。木课的主线是以深圳、天津、上海三个城市为节点认识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及特点;副线是通过立春、雨水、惊蛰、春分四个节气的比喻,认识我国改革开放推进的时间节奏性,这个时间节奏亦是人们对改革开放认识不断变化的过程;此外,还有一?1暗线,即通过解剖改革与开放的互动关系,理解无论开放还是改革,落脚点都是人的思想解放,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人,是人的观念的转变解放了生产力,

8、促进了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这样的设计结构,不仅仅打破了知识立意的课堂思路,比如说“知道我国设立了哪些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也突破了能力立意,比如“理解由点、线、妞构成的对外开放格局”等,而是在结构上构建了素养立意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