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121552
大小:67.47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4-18
《“三美”翻译原则与英语影视片名翻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三美”翻译原则与英语影视片名翻译我国著名翻译家许渊冲教授提出“三美”翻译原则,即“意美”、“音美”、“形美”是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这一文学翻译思想在翻译界已得到越来越多的译界学者的认同。影视属于艺术,和文学属于一个大范畴。大量的实践证明,经典的电影译名,都遵循了“三美”的要求,因此使原电影获得了新的生命力和市场。相反,如果译者粗制滥造,一味迎合某些趣味底下的观众,只能导致社会的抵制和影片本身的失败。关键词“三关”翻译原则影视片名翻译可行性引言随着对外文化交流的深入,近几十年来大景外国影片被引介到我国,
2、其中不少受到我国观众的喜爱。与之相伴的是影视翻译的迅速升温,这个一度被翻译界忽视的“灰姑娘”如今一度受到强烈关注,尤其是在翻译实践方面,观众更是经常讨论到某某影片的翻译问题。在翻译理论界,不少学者逐渐把目光转移到影视翻译领域,开始用一些翻译理论解释影视翻译现象。但是和其他领域的翻译相比,尤其是在国内和文学翻译相比,影视翻译研宄只能是刚起步,很多问题继续深化和扩展。影视翻译中讨论比较多的一个问题是影视片名的翻译问题,然而即使这个热点问题,我们也还没存做到透彻的研究,远没右达到下定论的时候。影视研究和文学
3、研究同属于文学艺术这样一个大范畴,因此文学翻译的一些理论我们可以借鉴到影视翻译之中。我国著名翻译家许渊冲教授提出的文学翻译理论对文学翻译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很多学者对其可行性做了论证。他的文学翻译理论中的“三美”原则,是文学翻译的本体论,也是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在诗歌翻译文学翻译中被实践证明是非常有指导性的。在我国长期以来的影视翻译研究文章中,据笔者手头资料所看,尚无用“三美”理论研究影视翻译问题的。由于篇幅所限,本文试图将这一重要翻译原则应用到影视片名翻译研究中,暂不涉及应是影视翻译的其他领域。一、“
4、三美”翻译原则解读1.1“三美”的背景众所周知,“三美”最早为鲁迅先生提出,但是将“三美”运用于翻译则是许渊冲先生。他是北京大学的教授,虽年事己高,仍笔耕不辍,他在英汉、英法翻译实践方面硕果累累。他的汉译英作品有《诗经》、《楚辞》、《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两厢记》、《李白诗选》等,汉译法的著作有《中国古诗词三百首》、《毛泽东诗词选》等。他的翻译作品赢得了海内外的极高评价。他英译的《西厢记》,被英国智慧女神出版社编辑誉为“在艺术性和吸引力方面可和莎士比亚比美”。在翻译理论方面,他也颇存建树,在
5、总结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翻译理论:“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短短十个字,却言简意賅,蕴含了深邃的思想含义。许渊冲在一篇论文中解释了这十个字的来源和含义。这里的美,取自鲁迅的“三美”论,化来源于钱钟书的“化境”,“之”源自孔子的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加上朱光潜的“艺术”,合起来把文学翻译总结为“美化之艺术”。所谓“三美”,指的是“意美,音美,形美”。此外,他又从郭沫若提出的创作论中提取“创”字(“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是一切艺术的成熟境界),自己的理论中取“优”(发挥译语优
6、势,用最好的译语表达方式),傅雷的“神似”中取一个“似”字,加上源自叶君健的竞争论中的“赛”字,又把文学翻译总结力“创优似竞赛”五字。但是这和原来的“美化之艺术”并不矛盾。“创造美”是文学翻译本体论,“化”和“优(发挥优势)”是方法论,“神似”是0的论,只有神似才能使人“知之好之乐之”,“竞赛”是认识论,同时也是一种艺术。所以,这两部分是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的。我们习惯上说的“三美”其实不能和其他内容截然分开。这里的“三美”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被许先生多次提出,当时作为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加以阐释。在
7、发表于1987年的深圳大学学报上一篇“三谈‘意美、音美、形美”’一文中他说,“意似”是译诗的低标准,“意美”是高标准,“三美”是最高标准。“意似”只能使读者“知之”,“意美”却能使读者“好之”,“三美”才能使读者“乐之”。时隔三十年,这些翻译思想至今读起来一字不差!许先生几十年如一日,在翻译实践中践行自己的翻译思想,翻译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充分证明他的翻译思想是经得起实践和时间检验的。当然,三十年后,他又丰富了“三美”说,加上了“创优似竞赛”五个字,但是正如上文指出,二者并不矛盾,“三美”这一最高文
8、学翻译标准的实现,离不开“发挥译语优势和原作竞赛”这一思想。试想,如果作为一个译者,时刻视原作为圭臬,不敢越雷池一步,把“忠实”于原文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尽最大努力向原作靠拢,那么他又怎么能在译语中做到“三美”呢?事实上,由于原作和译作语言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别。译者无论付出多么大的努力,也不可能做到完全的“忠实”,绝对的“对等”。这种翻译思想在译者心中根深蒂固,然而不论是翻译实践还是理论角度考察,都是站不住脚的。近儿十年来这种统治了中外翻译界上千年,一度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