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孟子天道观中的神性

论孟子天道观中的神性

ID:9106220

大小:3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17

论孟子天道观中的神性_第1页
论孟子天道观中的神性_第2页
论孟子天道观中的神性_第3页
资源描述:

《论孟子天道观中的神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孟子天道观中的神性高齐天(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贵州兴义562400)摘要:孟子之前,天的概念已经被人们历史地赋予了四层含义:神意之天(或称主宰之天)、自然之天、命运之天、道德之天。孟子对自然之天的认同,排斥了神意之天存在的空间。理解命运之天里包含的种种合理因素,对于理解孟子打造道德之天的逻辑可能性与历史现实性有很大帮助。如果说,从形式上看,孟子的天可能还带有神性,那么,它早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神性之天或上帝了。关键词:孟子;天;命运之天;道德之天;天道观。文章编号中图分类号:B2文献标识码:A研究者对于孟子天道观的主要误解是,

2、认为它包含有神论思想。如,孙国珍在《要全面评价孟子哲学思想》一文中,直接称其为“有神论天道观”[1]。又如,李申在《中国儒教史》一书中,把孟子的“事天”释为“事奉上帝”,“天”成了完全人格化、形象化的上帝。判定孟子天道观中神性的有无,不仅涉及对孟子思想的正本清源,更关系着对整个儒家道德形上学建构理念的认识,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孟子之前,天的概念已经被人们历史地赋予了四层含义:神意之天(或称主宰之天)、自然之天、命运之天、道德之天。其中,从神意之天到自然之天的认识转变,是殷周之际的社会变革所带来的思想领域的一场革命,之后,人们

3、开始用“气”、“阴阳”、“五行”等范畴对天进行自然层面的注释和理解。如,周太史伯阳父说:“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烝,于是有地震。”(《国语·周语》)自然之天的认识,驱走了神意之天对人事活动的主宰、干涉作用。据《左传·僖公十六年》记载,宋国发生陨石现象和六只鷁鸟倒退着飞过都城的事,周内史叔兴解释说:“是阴阳之事,非吉凶所在也”,并明确提出“吉凶由人”的观点,把“阴阳之事”限定为非神意主宰的自然现象。孟子讲“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孟子·梁惠王上》,下文凡出自《孟子》处只注篇名),表

4、明了他对自然之天的接受。“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万章上》),则更是对殷代之前那个“谆谆然命之”的神意之天的针对性否定,“不言”之天不再是那个人格形象意义上的上帝。自然之天冲垮了神意之天的地位,却没能独自取而代之,命运之天相继产生而与自然之天并行不悖。孔子在很多场合下所提“天”、“命”、“天命”等范畴,即是对命运之天存在的另词表述。“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论语·子罕》)“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论语·宪问》)可以看出,孔子用“天

5、”、“命”来表示个人所无法把握和决定的力量。孟子接受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并注释说:“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万章上》)没有人“为”、“致”而结果却“为”、“至”了,这是“天”、“命”在起作用。“天命”是与人为因素相对立的存在,亦即非主观因素。非主观因素如果不包含有神思想,那它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客观世界的客观规律。孔孟的“天命”思想是对客观存在及其规律的隐约表达(或者叫旧词新义、“旧瓶装新酒”3式的表达)。这是我们对孟子天命思想必须首先认识的一点。那么,如何看待孟子思想中命运之天的职能和作用,也是将其与有神

6、论、宿命论等思想区分开来的关键。通观《孟子》一书,被个别学者指称为天的主宰作用的地方,如“天将降大任于是人”(《告子下》)“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若夫成功,则天也。”(《梁惠王下》)等,无非表达天在事情发生的终极原因与结果之两端的作用。在事情本身发生的过程中,孟子则一直让人的力量活动其间,而没有让神之行为出现。“无敌于天下者,天吏也”(《公孙丑上》),“天吏”并非另有其神,“无敌于天下”之仁者即为“天吏”。“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公孙丑下》)平定天下之过程的实践者是人,而不是天。“

7、太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万章上》)民众的视听是对这个世界的真实反映,天既然能从民众视听的角度来观察世界,那么它的终极决定应该符合这个世界本身的客观性,而不是符合天自身的主观意志。如何理解天在事情的终极原因与结果之两端的作用呢?人仅仅是过程的完成者?人对自身行为的结果有无决定力量?在这方面,孟子是现实主义者。“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公孙丑上》)人如行为得当,则可以克服客观

8、世界造成的不利因素,达到目的;如行为不当,目的定不会实现。人的行为合理性与结果的实现之间是必要条件关系。这是正确估算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认识,它不是宿命论,也不是独断论。在这种意义上,一方面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公孙丑下》),另一方面又说“顺天者存,逆天者亡”(《离娄上》),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