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球宗教哲学的神性论

一种全球宗教哲学的神性论

ID:13833796

大小:162.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7-24

一种全球宗教哲学的神性论_第1页
一种全球宗教哲学的神性论_第2页
一种全球宗教哲学的神性论_第3页
一种全球宗教哲学的神性论_第4页
一种全球宗教哲学的神性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一种全球宗教哲学的神性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种全球宗教哲学的神性论何光沪内容提要:本文尝试从宗教哲学的角度,根据世界各大宗教的经典著作,对于其所体验的信仰对象的性质之表述中的共同点,进行概括的梳理和比较,以便表达全球化环境所需的一种全球宗教哲学的神性观。作者认为,各大宗教的经典文献所表述的神性观,在细目上和表达方式上尽管有种种不同,但在最高层次上却都肯定了其信仰对象具有终极性、超人性、包容性、绝对性和神圣性。因而,这五种最一般的共同性质可以构成一种全球宗教哲学的神性观的基本内容。关键词:全球宗教哲学,神性观,世界宗教一般哲学本体论所讲的世界本源,用历史上实存宗教的语言来表达,也就是作为宗教信仰对象的“神”,而研究宗教中关

2、于“神”的观念,正是宗教哲学作为哲学分支学科与宗教学分支学科以及二者交叉学科我对宗教哲学的学科定位是:哲学与宗教学的根本性的分支学科,哲学与宗教学的非边缘的交叉学科。(参见拙著《多元化的上帝观》,导言,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的主要任务。在宗教哲学之中,对世界本源的描述,必须继之以对关于神的性质或属性的观念,即所谓“神性”的描述。但是,这种描述不可能是本来意义上的描述,因为所谓“神性”不是一种或一些可以客观地观察和描述的对象,更不是可以由任何方式得到全面和准确描述的对象。正如用哲学语言说的世界本源与人密切相关而难分主客,用宗教语言说的神性也与人密切相关并且是在这种关联中进入人

3、的意识的,因此,这里所说的神性论与其说是对神的性质之描述,不如说是宗教信徒对自己的宗教体验的描述。当然,这种体验的核心或对象既是宗教信仰的对象或神,则其当然也就构成了诸宗教各自不同的神性论之基础。一、终极性全球宗教哲学的神性论所关心的,是这些不同的神性论之中的共同因素或共同方面。在这些因素或方面之中,最主要的,或者最基本的,就是世界本源或神的“终极性”。在此,我们似乎面对一个难题,即世界诸宗教所奉的神灵极其纷繁多样。同我们的话题相关的有两种情况,一是不同的宗教信奉不同的神灵,如犹太教信雅维,伊斯兰教信安拉;二是同一种宗教信奉众多的神灵,如印度教信奉的神灵中,最主要的就有大梵天(梵

4、)、遍入天(毗湿奴)和大自在天(湿婆),其他众神则不可胜数。如果说第一种情况,即不同宗教所奉的多种神灵,可以用关于历史文化影响的分析,解释为具有不同名称的同一世界本源(或神明),从而同神的“终极性”之说完全一致,那么,第二种情况,即同一宗教所奉的多种神灵,看来就不能由这样的解释而符合终极性之说了,因为在同一宗教的众神之中,不同的神除了有不同的神性之外,还处于不同的等级,而较低等级的神似乎就不具有终极性。全球宗教哲学之所以认为终极性乃是神性结构的基础,除了由于第一种情况的不言而喻──“上帝有许多名字”意味着,在不同宗教中名称不同的唯一神,都是指世界的终极本源;而且还由于第二种情况的

5、实质内容──同一宗教的诸神中最受尊崇的一位,在信徒体验中实际上已成了其终极关切。例如,我们今天对于“水”、“火”之类的事物和概念已有了普及的知识和共同的认识,但是,这一点也不妨碍我们的下述判断:当一些古希腊哲人以水或火作为世界本源时,他们心目中的水或火,绝不仅仅是世间的万物之一因而不带有任何终极性。换言之,尽管他们非常清楚水或火确实首先是万物之一,他们还是要视之为世界的本原,即哲学上的终极者。同样,今天的宗教学家或宗教哲学家对于雅典娜在希腊宗教中的地位,或黑天在印度众神中的地位,也有某种出于宗教志的客观认识,但这一点也不妨碍我们的下述判断:当某些信徒把雅典娜或黑天作为自己最尊崇的

6、神明时,尽管他们十分清楚雅典娜与宙斯的关系,或黑天与毗湿奴(以及阿周那)的关系,或者说十分清楚自己最尊崇的神明在众神谱系中并不具有最高的地位,但是他们在自己的宗教体验中,显然是把这位神明作为自己的终极关切,否则,宗教学家就不能解释作为宙斯女儿的雅典娜何以会在某些雅典人心目中成为希腊宗教的主神,作为阿周那御者的黑天何以会在某些印度教徒心目中成为“最高的宇宙精神”了。事实上,当某些教徒把众神中的某一神明作为主要的崇拜对象时,他们也就把某种终极性赋予了该神明,尽管从一个外在观察者的客观的角度看来,该神明并不具有终极的或真正终极的性质。然而,在这个问题上,即在信奉对象是否具有终极性的问题

7、上,现象学的描述或者说最贴近真相的说法,不是出自外在观察者的客观比较,而是出自信仰者的切身体验。例如,当一位净土宗的佛教徒把往生“西方净土”作为自己的终极关切,从而把与之相关的阿弥陀佛作为主要的崇拜对象时,他就赋予了阿弥陀佛以终极性。在这里,非佛教徒关于佛教各宗各派和其他诸佛诸菩萨的知识是与之无关的。因为,这里所说的终极性,只是信仰对象的终极性,因此也只是在信仰者看来的终极性。在基督教之中,某些有所侧重的说法(例如特别强调末世或未来世界的说法或神学),也为之提供了佐证,证明即使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