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099962
大小:132.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5-25
《孟子性善论的证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孟子性善論」的證明中文摘要:1一、前言2二、「孟子性善論」的內涵與證明之路3三、孟子對「性善論」所提出的論證4(一)聖賢體證5(二)自己實踐6(三)邏輯推論7甲、觀察法7乙、歸納法8丙、類比法9五、孟子「性善論」論證之檢討9甲、觀察法10乙、歸納法11丙、類比法12六、嘗試建構「孟子性善論」的邏輯論證12(一)「性善論」內涵之規定12(二)證明的種類13(三)證明之步驟13(四)證明之過程13(四)小結16七、結論1617中文摘要:人性善惡的問題,關係著聖賢的道德學能否建立,它是中國哲學中一個重要的範疇;而孟子又是人性論第一期的提出者,也是中國哲學史上第
2、一位主張人性為善的哲人;所以對於孟子的「性善論」有必要加以考究;本人已有〈孟子性善論解析〉探討「孟子性善論」的意涵,本文則進一步檢視孟子對「性善論」的論證,是否為有效;若孟子的論證並非有效,則進一步探討是否可建構有效的「孟子性善論」論證,以及這樣一個論證的內涵及證明過程當為如何?基於以上的條理,本文訂綱要為:一、前言(說明本文寫作動機、定位、及預期成果)。二、「孟子性善論」內涵與證明之路。三、孟子對「性善論」所提出的論證。四、孟子所提「性善論」論證之檢討。五、嘗試建構「孟子性善論」的邏輯論證。六、結論。關鍵詞:「性善論」、「孟子性善論」、「性善論證明」17
3、一、前言「性善」是道德實踐中必要的前提,「性善論」是道德實踐學中核心的理論;孟子是中國人性論中「性善論」的首創者。孟子的道德體證、生命人格、以及對「人性為善」的認定等,此殆皆無容置疑;唯他對「性善」的表述與論證,則屬學術探究範疇,可經由學術討論而使之更周延精確。本文希望對「孟子性善論」,作一嚴格審查,以期「孟子性善論」,不唯結論正確,同時推理過程也無瑕疵,讓這一普世的主張能盡善盡美的呈現;此本文述作之旨意。關於題目所謂「孟子性善論」部分,乃依本文姊妹篇〈孟子性善論解析〉、見《華梵人文學報》(台北:華梵大學文學院),第四期(2005年1月),頁31~71。之
4、結論而規定,至於「證明」部份,本文一方面依《孟子》原典綜合出他對性善的證明路數與證明方法;另一方面,則對孟子的證明作一檢視,然後提出自己對性善論之證明路數與證明方法。關於前者,因《孟子》討論性善之原典分散於各篇章中,且多為孟子對弟子時人的答問,此等話語類多孟子觀機逗教之指點,蓋孟子初非有意於系統性論述,更無意於用今日學術界習用之體例表達,因此其表述未必合於今人的思維體式;故本文首先嘗試將《孟子》的文本,透過分析歸納以得出孟子對「性善論」的論證架構。關於後者,本文則希望藉助「邏輯學」之推理法則,以檢視孟子之論證是否為有效論證,若屬無效論證則進一步希望自己能建
5、構出「孟子性善論」之正確證明路數與證明方法。二、「孟子性善論」的內涵與證明之路「孟子性善論」的意涵,據本文姊妹篇〈孟子性善論解析〉中的結論為:「所有人天生皆具有一種善的道德性,這種道德性與聖人「同質等量」且「恆具」於我們的「性」中,再者這樣的「善性」一定會剎那的呈顯於我們生活與生命之中。」要證明孟子這一義的性善論,若從邏輯觀點最少要證明:1、所有人皆具善的道德性。2、善的道德性恆具於性中(亦即善為人之本質)。3、此種道德性聖與凡「同質等量」。4、此種道德性會剎那呈顯。以上四點中,前三項都在談「善」與「性」的關係,後一項則在說善性的呈顯;嚴格說來「性善論」只
6、談性與善的關係,旨在說明性中是善或惡的問題,並不涉及「性」呈顯於日用常行中之事;亦即只要證明性中有善,至於會不會呈顯似乎與「性善論」無關,亦即若不會呈顯,仍不害於性中有善。然而孟子似乎也將此「呈顯性」當為善的一個特質,故今要證明孟子的人性善論,尚需證明此種善性的「剎那呈顯性」。17其次,孟子之人性論,說得更精準一點是「性唯善論」,亦即認為「性」中只有善沒有惡;因此,若只證明性中有善還不夠,仍須進一步證明「性中無惡」,或者說「惡非本質」,乃算證成,故「孟子性善論」當有五義:「所有人皆具善」、「恆具善」、「聖凡具同質等量之善」、「善性會剎那呈顯」、「惡非本質」
7、等。要完成孟子這五義的證明,若站在邏輯觀點確屬不易,因為:1、要證明「所有人皆具善」,若立基於邏輯推理立場,只能透過取樣而採歸納推理,但無論如何取樣都無法達到百分之百,亦即其準確度只有蓋然的真,而無必然的真。故要完全證明「所有人」皆具「善性」,除非可以接受蓋然的真,否則將永無證明可能。2、同理,要證明「性」中「恆具善」也有困難,前者為空間廣度的困難,此為時間長度的困難。亦即必須證明從初生到死前的所有時間中,性中都具善的道德性,乃算證明了人性「恆具善」;若不能接受蓋然的真,一樣無法證明此一要點。3、與聖人「具同質等量之善」,此點更難證明;首先我們都非聖人,無
8、法知道聖人的善性其質與量為何;其次,即使知道聖人善性的質與量,然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