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利思义——孔子的义利观

见利思义——孔子的义利观

ID:9089346

大小:2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17

见利思义——孔子的义利观_第1页
见利思义——孔子的义利观_第2页
见利思义——孔子的义利观_第3页
见利思义——孔子的义利观_第4页
见利思义——孔子的义利观_第5页
资源描述:

《见利思义——孔子的义利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见利思义——孔子的义利观□王恩来 谈到孔子的义利观,人们极易想到的,是他“罕言利”的态度和“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评论。尽管孔子对义利关系的认识还有许多,但有了这两条记录,余者就大多被遮蔽起来,并成为后人传承或判断孔子义利观的主要根据。孟子在回答梁惠王“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的问题时,就立马回答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以降,历代儒者大多坚持这一立场,如荀子的“天子不言多少,诸侯不言利害,大夫不言得丧,士不通货财”,董仲舒的“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程子的“计利则害义”,朱熹的“明天理,灭人欲”等等。这些主张和结论虽各有其

2、具体内涵和指向,但这一路下来,在使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得到凸显的同时,也给人以贱视利欲的极端化印象。有学者据此得出结论说:“义与利在儒家思想中是对立的,要利就要舍弃义,要义就要舍弃利,二者不可兼得。”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一些人就将孔子和儒家的义利观视为不合时宜的阻滞力量。不过,若全面考察起来我们会发现,儒家特别是孔子的义利观,并不似我们想象的那么愚腐和简单。读《论语》可见,对包括富贵在内的利益追求,孔子不仅没有简单拒绝和否定,而且给予了人性的归结: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去)之,不去也。”(《里仁》

3、)孔子把趋利避害视视为人人具有的情感,在这里讲得十分明白。他还这样言道:“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事,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这就进一步证明,孔子所言之“人之所欲”,是包括他本人在内的,是一种不含轻蔑态度的普遍性认识。这一认识,也同样得到一些后儒和后世学人的认同。战国中期的告子认定“食色,性也”(《孟子·告子上》)。儒家经典《礼记·礼运》也同样认为:“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先秦时期最后一位大儒荀子,则直接承袭了孔子的观点,认为“凡人有所一同: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荀子·荣辱》)

4、汉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更曾极而言之:“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这与马克思的“迄今为止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可谓同曲同工。因为把利欲追求视为人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在构建其政治伦理哲学体系时,就把富民和利人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有一次,冉有陪孔子到卫国。当孔子看到卫国人口众多的中兴景象而发出由衷赞叹时,冉有向孔子请教:人口多了然后该怎么办?孔子以两个字回答:“富之”。还有一次,鲁哀公向孔子请教为政方略,孔子答之曰:“政之急者,莫大乎使民富且寿也。”(《孔子家语·贤君》),另见《说苑·政理》)此外,孔子还把惠

5、民视为“君子之道”,把“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视为圣人的境界,倡导“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告诫统治者“四海困穷,天禄永终。”把这些认识和主张集中起来我们可以看到,对公利和民利,孔子是既不“罕言”也不轻视的。孔门弟子说“子罕言利”,就只能界定在其个人私利的层面。对个体的功名利禄,孔子也并不讳言。以其“从先进”和“学而优则仕”的理念为基础,孔子曾明确告诉他的学生:“学也,禄在其中矣。”他还说:“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在我国古代,功名与利禄一直被相提并论,在人的欲求中,也居较高层次。孔子认为,到死而名声不被人家称述,君子引以为恨。这是对人的成就感和被尊重需要的高度认同。还

6、有一个更具体的例证。位列孔门七十贤人之列的子贡,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商人。子贡经商的主要手段,是根据对不同地区市场行情的预测,贱买贵卖,从中获利。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有“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骋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的描述,可见其富有程度。对子贡的经商才能,孔子也有过评论: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先进》)颜回是孔子的高徒,以学问道德著称,但却常常穷得没办法;子贡(端木赐)不安于学以致仕一途而经商,对行情的把握却十分准确。有人将孔子的这段话理解为“贤颜回而讥子贡”,其实不然。孔子虽然赞赏颜回穷不失志的精神,

7、但并不希望他永远穷下去。孔子师徒在陈、蔡之野被围困时,孔子就因为得到颜回的充分理解而以“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回应。这虽然是一种假设,但也表明了一种愿望。以是观之,其“回也其庶乎,屡空”,就很有点替颜回感到遗憾的意味。而“赐不受命而货殖”,无论对其中的“命”做何理解,“不受命”都是自取自为的意思,“亿则屡中”则是对其经商才能的肯定。旧时的一些商家,常在门楣上贴“陶公事业,端木生涯”的对联,将子贡与陶朱公范蠡尊为商人的鼻祖和楷模。假如孔子不赞成或反对子贡经商,就决不会有此结果。以上情况表明,孔子对世俗的财富和利益观念,是并不简单排斥或拒绝的。孔子的异于常人之处,是对

8、理性和道义的坚守。他所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