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浅析教育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冲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淺析教育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沖突前言冲突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广泛存在于人们生活的世界上,它遍布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国防、外交等各个领域,也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包括个体自身、个体与组织、个体与环境、群体内部、群体之间、组织内部、组织之间等方方面面,可谓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学校作为一种由教师、学生、行政管理人员、教辅人员等多种角色群体组成的社会组织,在其运行过程中客观存在着各种冲突,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一个经常接触不同的人和事的行业,对学校、同事、家长、学生们等都可能时常面对冲突,因此冲突对于教师是重要的一
2、环。在这个组织中,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本身的主体,本文将分析教师同学生的冲突,以期找出有效解决冲突的办法。冲突的定义冲突是指两个(含)、以上相关的主体,因互动行为所导致不和谐的状态。冲突之所以发生可能是利害关系人对若干议题的认知、看法不同,需要、利益不同,或是基本道德观、宗教信仰不同等因素造成。广泛地来说,由于社会上资源、权力稀少,不足以分配,以及社会地位与价值结构上的差异,不免带来不调和和甚至敌对性的互动,冲突由之不断产生。(汪明生,朱斌妤等,1999)处理冲突的策略处理冲突有五种不同的策略,它们分别为:1。竞争—
3、当只追求自己的目标或利益,毫不考虑冲突双方的影响时,他便会采取竞争与支配的行为。2。合作—当团体发生冲突且有渴望每一个人都能满足他自己的欲望时,团体便会合作而寻求相互有利的结果。3。逃避—6他可能承认冲突的存在,但却采取逃避的或压抑冲突的行动。4。顺应—当一个人企图缓和与对手之间的冲突,且把对手利益列为第一优先时,他采取的态度即为顺应的态度。5。妥协—当发生冲突的双方必须放弃某些东西时,即会产生妥协的结果而有分享的行为。(荣泰生,1998)以上五种策略就是在发生冲突时,会出现的解决冲突的方式,不同的策略都有其相适
4、用的条件以及情形,冲突充斥在我们周围,我们不能够忽视它,应该去正视它,用合理的方式去管理它,这样的话冲突可能会对组织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冲突的结果冲突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个是正面的结果,即——功能冲突,功能冲突能够改善组织的绩效,提高决策的质量,发挥创意与革新,帮助成员自我评价与改变。研究人员发现,有冲突的组织比没有冲突的组织其效能高出73%,(J.Hall,M.S.Williams)。其他类似的研究也显示,团体若是由不同志趣的成员组成,将可应付各种问题,其效能较组织内成员是志趣相投的来得高。(R.L.Hoff
5、man)另一种结果就是—失能冲突,冲突对组织也是有破坏性的,失控的冲突是会惹起不满,造成一盘散沙,降低组织绩效及阻碍沟通,最后导致组织瓦解。所以说有效管理好冲突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冲突无处不在,如果能够管理好那将会带来很好的绩效或者是革新,相反那将是灾难性的结果。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冲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冲突可以理解为在高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由于心理、价值观、角色等方面的差异产生的不一致而相互干扰的行动。大量的教育事实表明,大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既存在一致、和谐与配合的一面,也存在分歧和对抗的一面。因此,大学
6、生与教师之间的冲突是不争的事实。(禹旭才,彭辉,2002),我们知道冲突是无处不在,也在所难免的,但是如果管理好冲突,也将会有发挥创意与革新,帮助成员自我评价与改变的功能,所以我们下面分析一下教师同学生都有哪方面的冲突,应当如何解决。6冲突的表现根据查阅资料,教师同学生之间,一般将会有以下的种种冲突。根据师生之间的行为和对抗的程度可以将师生冲突分为一般性冲突和对抗性冲突。一般性冲突是指师生之间的对立或对抗行为表现的不严重,在教师可以控制的范围内,大学生表现出不满的方式有时曲折或者强度较低。比如上课不听讲、不积极回
7、答问题等。对抗性冲突指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发生了较为激烈的对抗行为。在这种冲突发生的过程中,教师也直接参与到学生的对抗行为中去,并且一般地失去了对参与冲突的学生行为进行控制的可能性,甚至有时教师对自己行为也失去了控制。它通常表现为教师和学生均以非理智的态度和行为来表示对对方的敌视、攻击或抵毁。(梁丽华,2007)教学管理过程中的师生冲突具体表现在以下教学环节课堂授课环节,如学生上课时互相之间讲话、做小动作、不专心听讲、争辩、反话、言语攻击、拒绝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等等。考试环节,因为教师监考严格,发现作弊的情况就坚决
8、制止,有的被抓学生在考场上就直接威胁教师或者事后报复监考教师而如果教师监考不严,纪律混乱松懈,对学生不负责任,对认真学习遵守纪律的学生更是不公平。评价环节,一方面任课教师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时或高或低,如果不实事求是或者令学生不满意,学生都会与教师发生冲突另一方面,现在大部分高校都在采用的学生评教方式,使得一部分学生因为个人情感、考试成绩等因素滥用评价权力,使得对任课教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