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972287
大小:60.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4-13
《81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81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八十一集)發表時间:09-17點擊:249 放大字體 正常字體 縮小字體 關閉當前窗口 2014/9/11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02-042-0081 老法師:諸位同學,大家好,開始。 學生:學習心得報告,弟子上官,主題「一句佛號即身成佛」。 《無量壽經》第二品「德遵普賢」,首列在家菩薩,顯平等普度之義;次廣歎普賢大士權實二德,意在表明淨宗之妙,首在以果地覺,作因地心,乃全靠佛力之成佛徑路。為證此特別法門之勝,世尊列舉八相成道,詳解持名念佛法門為即身成佛、十方如來鹹護、無量法門統攝、一切
2、諸佛成佛之深密法門。八相成道中,以「請轉法輪」為核心,顯示諸佛所以興出於世,唯開示佛知佛見,令眾生悟入佛之知見,即信聞持此深密真言阿彌陀佛,同證四土,圓證不退。弟子今擷選轉法輪中讚普賢勝行之經文,「破煩惱城,壞諸欲塹;洗濯垢污,顯明清白;昇灌頂階,授菩提記」,淺示其義理,以明唯本經會一切法門功德海,融無量光為末法明燈。 甲、此六句經文呼應淨業三福,攝濟三學,統概佛法,別開成佛徑路。 甲一、「破煩惱城,壞諸欲塹」。 此二句經文呼應三福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在轉法輪這段經文別相中,開宗明義普賢勝行,而三福首
3、先標明聖教之根本為孝敬,成佛之種子為慈悲。雖為人天福報,但從本發枝,三學次第,理數必然,乖越常模,去道全遠。眾生迷惑,煩惱所累,造生死業,流轉惡趣,必對症下藥,令破無明。宋元照律師云:「持戒如捉賊,修定如綁賊,發慧如殺賊,三學無漏法能滅三惑煩惱賊,方入涅槃正法城。」破煩惱城,壞諸欲塹,就是三學第一階段,無上菩提從此而始。 解煩斷欲第一步從孝敬入手,賢聖之依止,必為戒律。戒雖萬行,以孝為宗,孝順攝一切,古德曰:「一孝立,而諸戒盡矣」。從初發心到成佛,不離孝順心,三寶所以住世,不離孝順心。順即是敬,因禮敬諸佛,禮敬一切眾生,所以恆順一切眾生。《
4、梵網經菩薩戒》乃心地戒品,盧舍那佛依心地法門說菩薩戒,心地法門就是孝心法門,一切眾生皆是我過去生中之父母,不忍其迷惑顛倒,不識本心,苦海掙紮。所以佛法入門就是《地藏菩薩本願經》,心地無量寶藏由孝順成就,「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一念孝心擴大,所發起大願,已圓滿佛道。 無上菩提心就是孝心,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根本在知道一切眾生是我無始劫父母,人倫道德親愛常然,怎能不救度!孝順心就是根本戒,諸行之憑,從《弟子規》乃至《梵網經菩薩戒》都以孝順為宗。所以淨業三福第一福開端即言「孝養父母」,蓋此根本戒統攝佛法,三世諸佛,淨業正因,不
5、離此孝心。盧舍那佛,義曰光明遍照,又作淨滿,無量光方能遍照。盧舍那佛就是阿彌陀佛,淨業圓滿名淨滿。清淨戒體就是無為法身,唯寂唯照之常寂光淨土。淨業三福圓滿,就是菩薩戒的究竟圓滿;菩薩戒所以圓滿,還是過去生所有父母同生極樂方能實現。 眾生輪迴業因就是煩惱、欲望具縛,一旦隨境發毒,便墮生死業中,唯滅罪能令離苦。印祖曰:有一分恭敬,則滅一分罪業,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則滅十分罪業,增十分福慧;若全無恭敬,雖種遠因,其褻慢之罪,有不堪設想者。《無量壽經》所列聖眾皆德遵普賢,普賢十大願王第一願即「禮敬諸佛」。禮敬建立於孝道,孝道源於同體大悲。德遵普
6、賢,即能安住一切功德法中,即能滅一切罪障。而普賢十願因導歸極樂才究竟圓滿,可見能滅一切罪障之根本法為持名念佛。持名念佛得生極樂,極樂世界純淨純善,攝一切善法,具足三聚淨戒攝善法戒。 「破煩惱城,壞諸欲塹」,此二句經文即是佛說淨業三福第一福的原因,用其治也。煩惱賊奪取善法財,五十三參善財童子名號表法正是此義,善法財從自性流露,終必追隨普賢大士歸導自性極樂。此二句經文和三福第一福,即是斷惡修善,以善心住一處不動,行善法三昧。以善法三昧為基址,老實念佛,久久必得功夫成片。此三昧皆飾法身,當來必然現十方佛及佛土。破煩惱城,壞諸欲塹,為百千三昧之基礎
7、。 甲二、「洗濯垢污,顯明清白」。 「洗濯垢污,顯明清白」此二句經文對應淨業三福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又是三聚淨戒之攝一切律儀戒。眾生但出聖道,無始未曾,皆由著世,慣習難捨;皈依自性覺、正、淨,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不動不移,即可拔俗,必行聖業。善導大師《觀經疏》言:「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不問時節久近,念念不捨者,是名正定之業。」眾生執著於自己的知見,住邪定聚、不定聚,久遠劫來,落入根本無明,不能自知,不能自拔。如《首楞嚴經》言:「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無漏真淨。」 洗濯垢污的妙法,就是持名
8、念佛法,一句名號何有此特效?皆因能信所信,能願所願,能念所念,能生所生,一一皆是實相正印。一念清淨平等覺,則一念脫俗入聖,入佛知佛見,入三摩地;念念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