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904073
大小:5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11
《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服务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服务研究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1003-1588(2015)08-0062-03 简介:吕晓莉(1981―),辽东学院图书馆馆员。 随着以建构主义为代表的现代协作式和探究式学习理论的发展,高校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模式均发生了显著改变,如何鼓励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为高校重要的研究课题。在此背景下,作为高校重要服务机构的图书馆,为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开始了学习共享空间(Learningmons,简称LC)服务。学习共享空间以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mon
2、s,简称IC)为基础,现已逐步成为国内外图书馆的主流服务模式。 1国内外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服务现状 1.1国外服务现状 学习共享空间以信息共享空间为基础,而信息共享空间则是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图书馆界率先提供的一种新型信息服务模式。最初,它只是为大学生提供学习和协作交流的场所。经过数十年的实践,信息共享空间的概念得到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再加上信息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的普遍应用等因素,使信息共享空间逐渐演变为学习共享空间。与信息共享空间相比,学习共享空间更强调对协作、交互式学习的支持,更多地鼓励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与小组协作学
3、习,是一个更具包容性的一站式学习环境。从本质上说,学习共享空间是图书馆在学习型社会的体现,可以促进用户相互协作与学习,挖掘隐藏隐性知识,实现知识的创造与共享。 如今,学习共享空间已成为发达国家地区高校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和流行的服务模式。1999年,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图书馆的信息共享空间正式开放,其所建立的模式后来成为国外大学图书馆建设信息共享空间的模板。目前大部分美国、加拿大的高校图书馆都已建设或正在筹建学习共享空间。另外,英国的谢菲尔德大学、瑞典的吕勒奥理工大学、新西兰的奥克兰大学等多所高校图书馆都建立了学习共享空间,帮助学
4、校图书馆摆脱了边缘化的危机,受到教师、学生和科研者的好评肯定。 1.2国内服务现状 早在2000年前后,香港地区高校图书馆已对信息共享空间开展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进入21世纪后,信息共享空间的升级与优化越来越受香港地区高校图书馆的重视。目前,香港各高校图书馆基本都已开展了信息共享空间服务,部分高校如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均已对原有的信息共享空间进行了改造升级,致力于将图书馆服务功能进一步拓展到用户的学习和研究进程中,为用户知识创新营造方便且具有激励作用的学习共享空间环境。 台湾师范大学图书馆于2005年建立的“
5、SMILE”多元学习区是台湾地区最早建立的学习共享空间,受到了师生的广泛好评。随后学习共享空间在台湾地区遍地开花,台湾大学、中正大学、中兴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图书馆也都陆续建设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学习开放空间、“ELITE”数位舒活区、“兴阅坊”等。 大陆地区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2005年,上海图书馆吴建中馆长在《国家图书馆学刊》上发表《开放存取环境下的信息共享空间》,开启了大陆地区图书馆界关于信息共享空间及其服务模式研究的新篇章。随着研究的不断延伸与深入,任树怀、盛兴军于2008年5月在《大学图书馆学报》上发表《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一文
6、,首次引入“学习共享空间”的概念,图书馆界由此掀起研究热潮。笔者选择KI的中国学术期刊出版网络总库,以“学习共享空间”为主题词进行精确检索,自2008年至2014年12月共有相关文献167篇,研究主题涉及学习共享空间的定义、特点、综述、国外成功案例介绍、国内实证研究、创新发展以及各种研究视角下的学习共享空间设计、构建模式研究等。 在实践探索方面,2006年9月,复旦大学视觉艺术学院图书馆的信息共享空间作为大陆地区首家信息共享空间正式开放。随后,上海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及清华大学等高校图书馆也都纷纷创建并开放了具有本校特色的
7、新型学习空间。2010年后,学习共享空间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出现了很多有亮点的特色内容。一些高校图书馆根据空间建设侧重点的不同,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分类体系。如: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的IC2创新服务模式开展了IC2创新支持计划和IC2人文拓展计划两个子品牌服务内容;浙江大学图书馆共享空间划分了研究空间、文化空间、创新空间、系统体验空间、多媒体空间等一系列空间功能。 1.3国内外服务对比分析 相较国外的图书馆共享空间服务,国内尤其是大陆地区高校图书馆的学习共享空间虽然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有不少问题值得思考:①大陆
8、地区高校图书馆的学习空间建设水平还处于起步阶段。开设学习共享空间或类似服务的高校图书馆的比例偏低,还有相当数量的图书馆依然停留在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中。已开设学习共享空间的图书馆的建设水平也参差不齐,各馆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