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研究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研究

ID:8861404

大小:5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09

上传者:U-991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研究_第1页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研究_第2页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研究_第3页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研究_第4页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研究  Abstract:ThispapertakesShijiazhuangInstituteofRailple,analyzestheteachingstaff,teacherstructure,findsouttheproblemsexistingintheconstructionof"doublequalification"teacher,andbydraesticandforeignputsforentofthe"doublequalification"teachers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  Key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1006-4311(2016)18-0246-03  0引言  随着高职教育的深入人心,国家政策也越来越重视高职教育,并不断加大对各地高职院校的资金投入,所以高职院校才发展如此之快。近几年我国高职院校已经从盲目追求扩大规模,慢慢转变为内涵建设。教师是学校的支柱,只有教师具有较高素质,才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学生,学校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科研能力强、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关键。  1“双师型”教师的界定  所谓“双师型” 教师是指教师个人或团队的素质构成而言,既要有讲师及以上职称,又有工程师、技师或高级技师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队伍;既要有高职院校中专业教学水平和素质,又有在工厂或企业的相关专业岗位工作经验;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国外对职业教育起步较早,对于师资建设也有着丰富的经验,比如在美国高校中,95%以上的教师都具有硕士学位,在高职院校中要求至少有一年的相关工作经历并且积累一定教学经验;丹麦的职业院校中,完成第三级职业教育、具备专业技能并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澳大利亚则要求完成职业教育,工作五年以上,属性相关技能和业务。而我国对高职教师除了拥有高学历外,似乎还没有哪所院校要求起教师必须有真实的企业工作经历。  2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师资现状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0000余人,其中工程教育本科试点班近800名。现有专任教师269人,其中教授48人、副教授123人;博士(含在读)35人、硕士190人,硕士及以上比例达83%,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管优秀专家3人、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国家级优秀教师1人、省级模范教师1人、省级优秀教师5人,全国优秀科技工2人,河北省新世纪“三三三人才工程”入选16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0人。见表1。  以上数据表明该院师资力量雄厚,高层次人才占比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可是从生师比看,我院生师比32:1,远远高于国家要求的18:1。虽然有不少从企业聘请的兼职教师,大量的兼职教师能够满足到生师比18:1,可是兼职教师流动性大,不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当中,不利于整体教学水平的挺升。   2.2师资存在问题  随着学校的发展和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该院从2000年以后大批引进年轻教师,这些年轻的教师绝大多数是从学校刚毕业的大学生或研究生,在引进的教师中具有一线企业工作经历的老师很少(详见表2),在师资引进时对学历要求的门槛很高,而在技术、技能方面没有任何要求,导致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双师”结构先天不足,他们中多数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因此缺乏一线实践经验;二来自企业一线的兼职教师又缺乏准入机制,教师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等制约了专业发展,企业的人才因为学历限制而不能跨入到高职院校的大门;大量年轻教师缺乏科研经验,为企业开展研发服务有限,专业带头人很少,教师知识技能更新速度跟不上国家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2.3职称评审结构问题  整个职称评审指标不能突出高职院校的特点,有关高校教师职称评定文件和政策都明确提出科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指标体系,应根据不同层次高校教师的工作特点,进一步完善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条件,实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分类评定[1]的条款,河北省高职院校职称评审指标体系中主要还是参考本科院校的评审体系,评审中注重科研成果,形成了重科研而不重视教学的现象。使高职院校教师更加注重自身科研工作,忽视教学改革课程建设,造成教师本该高度重视的教学工作不能提高,一味地追求科研工作业绩。而积极开展教学创新改革、课堂教学效果好、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却因为科研业绩原因晋升职称受到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行的高职院校职称评审条件还不完善。  3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   “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认为:“高职院校的发展依靠教师,就要建立高效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机制。依靠教师,就应该按照高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改革高职教师评审考核机制,以利于高职评审朝着高职院校发展规律开展。依靠教师,就应该建立健全合理的教师激励机制,引导教师不断提升高职教育能力。”[2]  3.1增强“双师型”教师培养激励机制  3.1.1人事部门通过制定相应激励政策  在职称评审考核过程中注重教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能力和教学中课程改革的成绩,降低专业中理论研究成果,降低研究型论文标准,提高应用性论文在职称评审中的比例。注重各类教学成果的获得,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大赛、注重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成果,在论文的数量和层级上给予支持,对于科研工作应考核其应用性科研水平,注重校企合作服务区域经济能力,开展横向课题研究。  3.1.2鼓励“双师型”教师深入企业  鼓励教师假期深入企业进行锻炼,并且在企业定岗实践期间给予运用相应补贴,在寒暑假期间给予相应岗位的津贴补助,引导教师积极主动的参加定岗实践,校方努力与企业联合,增加教师进入到企业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和时间,切实提高教师的操作技能,为职业教育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保障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增加校企合作的机会,鼓励教师多参加一些工程项目,鼓励教师到工程一线去锻炼,为“双师型” 教师的发展奠定基础。在校教师鼓励去企业一线实习锻炼,目前专任教师一线工作时间如表3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鼓励教师从事一线锻炼后,专任教师都积极主动下到企业,只是时间有长有短,有了学校政策的鼓励后,进入企业的专任教师将会越来越多。  3.2制定科研政策,鼓励教师科研  ①制定激励政策,鼓励教师科研。科研处应该制定相应科研政策来激励教师进行科研工作。第一,在职称评审和技术评聘中,注重教师科研成果,择优推荐申报职称评审,在评聘和考核中,首先考虑开展过技术服务等应用性科研工作的教师;第二,增加校级科研课题立项和经费的支持。加强科研项目管理,对课程改革等有明显成果的项目给予奖励和进行表彰奖励。第三,重视纵向课题和横向课题,鼓励教师开展横向项目、鼓励教师公开发表论文、专著专利和教材、教学科研获奖成果等。对于成果明显的给予经济上的奖励和精神上的表扬。  ②科研部门应该搭建科研平台。科研基础设置是开展科研活动的基础和保障,首先要保证教学和实训设备的足量供给,加大对科研设备和竞赛设备的投入,为教师科研提供必要的条件支持。鼓励和选拔年富力强、素质良好、创新能干、专业扎实、科研能力强的教师牵头组成科研团队,扶持鼓励科研,发展与企业单位之间的横向课题,对于技术难度较大的科研项目,鼓励科研团队与其他高校和企事业技术骨干共同研发。  3.3教务部门协调,增加课程改革力度  ①实现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根据企业需求随时调整调整专业结构。在“双师型” 教师队伍建设中,专业的带头人有非常重要作用,要根据专业所属行业进入到企业开展人才需求的调研,然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带头人要积极深入行业企业;了解本专业在企业中人才需求情况,才能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根据需求、根据岗位设置课程,对课程进行整合;对于专业带头人要经常根据需求修订培养计划,改革培养方案,调整课程设置。可以与企业签订“订单式”培养、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开展专业特色建设等合作模式,来满足企业需求。  ②实现教师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无缝对接,就是要理论教学与实际生产操作过程结合起来。第一,专业教师就要求教师“双师型”,才能开展生产性教学过程。把高职院校的教室当作企业生产车间,教室既是教室又是车间,作业又是产品。第二,“双师型”教师应该能够运用模拟仿真软件开展教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仿真技术开展模拟生产实践的教学,使学生在模拟实践中体验真实生产,既降低了教学成本又熟悉了生产过程。  ③鼓励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的立项,鼓励教师开展课程改革,对于教学做一体化改革的项目,学校应该在机制上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鼓励教师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鼓励“双师型”教师开展慕课、微课、教学资源库等的建设。鼓励“双师型”教师积累教学实践改革成果,鼓励教师指导学生技能竞赛活动,通过竞赛带动教学,在项目立项和经费上予以支持。  4结束语  通过人事部门制定激励政策,在职称评审中推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在教务部门制定教学改革、提高培养质量,深入企业校企合作,将真实岗位转化成教学设计,落实工学结合办学模式;科研部门建立激励机制引导教师开展落地式科研工作,开展应用性技术服务,并将技术服务转化成教学实践。这些措施突出了“双师型”教师的优势地位,激励广大教师争做“双师”,加快高职院校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进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