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380180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9
《高职院校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实践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职院校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实践初探 摘要:“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高职院校积极探索“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并付诸实施,使教师的实践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从而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办学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高职培养双师型教师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b)-0224-01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具备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综合职业能力的,为生产和管理第一线服务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这种培养目标直接决定着高职院校师资队伍
2、的要求和建设。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和教育界的共同呼声。《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文件中明确指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1]。 1“双师型”教师的含义和标准 教育部高教司于2003年2月发布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提出了“双师型”5教师的概念,规定了双师型教师的任职资格条件。双师素质教师是指具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1)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含行
3、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及其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2)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3)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4)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2]。简言之即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教学指导教师。 2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
4、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高职院校近年来发展突飞猛进,硕果连连,但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出现许多新的问题,如教师数量不够,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双师型”教师缺口较大等,应根据这些新问题商讨具体的解决对策。 2.1教师来源和能力单一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师资总体说来源单一,大多数是应届毕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直接应聘到院校任教,属于典型书本知识型的“三门教师”,即“家门―校门―教门”,基本没有行(企)业实践经验。这样理论和实际操作之间不能很好衔接,从而影响人才培养质量,也难以适应社会需要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
5、.2“双师型”教师的数量明显不足 虽然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对专任教师提出了实践能力的要求,并千方百计采取了相应措施,引进、培养双管齐下,但“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并没有明显提高[3]。按照理想比例,高职高专“双师型”教师占教师总量65%左右比较合适,但无论是高职还是高专,当前“双师型”教师占学校专任教师的比例都未达到理想水平。5 此外,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更深层次的缺陷在于专任教师职务结构比例中,高级职称教师偏少,专业带头人缺乏。较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极其匮乏,这必然会影响高职
6、院校的特色发展,也势必影响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 3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途径 3.1拓宽教师来源渠道 打破现有师资来源仅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传统观念。高职院校可制定相应措施,鼓励并吸引优秀人才到学院任教或兼职,充实教师队伍。在师资引进中,应突出教师的“应用技能”,严把“能力”关。要注重从企业、施工单位引进一些有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有多年在一线从事技术工作或管理工作的经历,经过教师资格培训,取得任教资格。他们既适于做专业实践课的教师,也可以任专业理论课的教师,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7、 3.2完善培训体系 学校应采取相应对策,一方面要增加教师数量,减轻教师教课负担,有计划的轮流抽调实践经验较少的教师到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进行专业实践和锻炼,以“产学研”为导向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技能。采用“走出去”的方法,定期派专职教师以挂职顶岗、跟班研讨等方式,到第一线了解生产设备、工艺技术和科技信息,积累实训教学需要的技能和实践经验[4]。同时与企业结合,进行“项目开发”等活动,促进理论教师得到实践锻炼,使教师由单一教学型向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一体化的“一专多能”
8、型人才转变。5 3.3建立有效的考核和激励机制 考核是激励机制的一种形式。通过考核可以衡量和判定高职院校教师是否具备“双师型”教师的条件和资格。特别是针对那些还没有成为“双师型”的教师,应通过考核合理地定位其所处的位置,使其尽早成为一名优秀的“双师型”教师。 为了让每位教师的积极投身到“双师型”素质建设中来,高职院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奖励的政策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