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图画书与儿童生命对话之艺术早期阅读读本研究之一

儿童图画书与儿童生命对话之艺术早期阅读读本研究之一

ID:8814739

大小:2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08

儿童图画书与儿童生命对话之艺术早期阅读读本研究之一_第1页
儿童图画书与儿童生命对话之艺术早期阅读读本研究之一_第2页
儿童图画书与儿童生命对话之艺术早期阅读读本研究之一_第3页
资源描述:

《儿童图画书与儿童生命对话之艺术早期阅读读本研究之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儿童图画书与儿童生命对话之艺术———早期阅读读本研究之一陈世明(厦门城市职业学院闽台儿童文学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00)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3卷第6期2010年11月21世纪以来,儿童图画书对儿童精神成长的重要作用已被人们所重视,儿童图画书题材多元化的问题,也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新焦点。然而我们发现,在众多的儿童图画书作品中,涉及生命教育题材的读本甚少,只占2%[1]。当今社会,儿童大多在衣食无忧、玩乐无虑的“玻璃盒”中长大,普遍缺乏的是生活挫折感以及对生命的参与和思考。面对这种“失衡”,儿童图画书应如

2、何担当起责任,用生态的、联系的观点,以形象的故事、感人的画面并选择适合儿童阅读的审美角度,与儿童作生命的对话,让儿童在惊讶于生命的神秘和美丽的同时,认识生命、珍重生命、关爱他人、帮助他人,并能在发生突发事件之时有勇气去面对困境、战胜困难,这一点必须引起广大儿童图画书编创者与儿童阅读者的重视。一、以轻松、诙谐的口吻进行性教育主题的对话生命的教育往往要先接触“人是怎么来的”所涉及的“性”话题。在性知识封闭的年代,人们对性的话题羞于启齿,所以当孩子向父母提及有关“我从哪里来的”问题时,父母的答案一般是:“长大你就会知道了”

3、或者“你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如此这般回避正面回答的“性教育”,留给孩子的只能是无尽的疑惑和好奇心,甚至误导孩子偏差的行为,从而造成无法弥补的错误和遗憾。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在幼年期就对性充满好奇心,人之所以会犯错误,往往是因为无知造成的。如果成年人不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那么孩子们只有利用别的途径来满足好奇心,而这样的途径却是不安全的。”[2]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中小学、幼儿园已开始渗入健康的性知识教育,儿童图画书应该是启发教育孩子“性”意识的理想载体之一,借此教给孩子正确的“性意识”,并让孩子从中了

4、解“自己身体的秘密”。当然,图画书向孩子介绍“人是从哪里来的”的表现基调,不应是赤裸裸,而应该是轻松、幽默、诙谐的,使该话题阐释得巧妙、生动又不乏科学性。德国的雅诺什自编自绘的《妈妈你说,孩子从哪儿来》,就是以轻松诙谐的笔触,从老鼠的视角解释了许多家长觉得为难而孩子又常问起的“我从哪里来”的问题。雅诺什用略带戏谑的语气介绍了每一物种的受孕过程,同时强调了一个道理:只有彼此相爱,彼此有“兴趣”,才能生孩子,不管是雄蕊和雌蕊、公鸡和母鸡、男人和女人,还是老鼠爸爸和老鼠妈妈。韩国的许银实文、金东秀绘的图画书《呱呱坠地》,是

5、一本揭示生命奥秘的成功之作,开篇就以极其大方的口吻写道:“你好!我是精子,我有一条长长的尾巴。看,我正在和好多小伙伴一起赛跑呢。”此刻的画面是一群类似小蝌蚪形状的精子,朝着一个金黄色的生命核疾跑。“终于来到子宫了,我和卵子在一起,变成了一个小娃娃,慢慢地长大了。那我生下来到底会是什么样子呢?”画面中,呈现一个椭圆形的子宫、一个橘黄色的小生命在里面孕育而成。接下来,作者以各种生动有趣的表现方式,展示了兔宝宝、小袋鼠、长颈鹿、小刺猬等各具生命特征的动物小宝宝的不同出生方式,它们在妈妈的哺育下,有着不同的生长经历。那么我们

6、人类小宝宝,要经历怎样的生长过程呢?作者在让孩子认识不同动物的生命历程的同时,知道了人类生命来源,既生动形象又幽默诙谐,能够让孩子所接受。特别是最后一幅画,故事回到图画书开篇时留下的话题,在画面中用黑色做底,画的右上方呈现的洞口射进一束金色和玫瑰色交映的光,文中写道:“我在妈妈的肚子里整整待了10个月呢,每天盼啊盼啊,现在终于要出来了。你猜,我生下来会是什么样子呢?”让孩子们在了解动物出生的特征之后,对人类自己生命之奥秘有了顺应的联想和想象,并产生探索的欲望。如此巧妙的构思和艺术表现方式,为我们探索性教育题材提供了很

7、好的借鉴。二、以情感链接进行“寻找爱的延续”死亡主题的对话“死亡”是什么?不单孩子有这样的问题,人人都会有这种问题。俗话说:“一样生,百样死”,由疾病、意外事故或自然灾害引起的死亡现象,时不时会让我们接触到。只不过成人在经历过“生死离别”后,已经学会面对死亡保持沉默和冷静,而孩子却没有。孩子在面临“死亡”的话题时,一开始都无法从抽象的角度(如“在天堂”、“活在我们心里”等)解释死亡、了解死亡。他们大多数要等到因为亡者不存在而有实质损失时,才能真正感受生死之别。特别是面对亲人或好朋友的死亡,或由地震、洪水之类的灾害造成

8、大批人员的死亡而引发心灵的触动、感情的伤痛,才会引起孩子想了解人的去世是怎么一回事。我们认为,不必让学龄前儿童回避死亡的话题。关键是,面对心理比较脆弱的学龄前儿童,图画书的创作应该如何艺术地展示死亡的主题,让孩子在接受读本的同时,自然地接受关于死亡的话题。让孩子们知道有生必有死,生生死死是大自然发展的规律,珍惜生命、珍视生命与爱,这才是最重要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