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750584
大小:32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06
《1.4《充要条件》word教案含教学反思教学设计说课稿案例高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科数学课题1.4充要条件班级人数授课时数2课型新授课周次授课时间教学目的知识目标: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讨论分析,加强合作意识。教学重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教学难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教具教后小结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有关知识;是否能利用知识、技能解决问题;在知识、技能的掌握上存在哪些问题。授课老师201年月日审签201年月日天津市劳动经济学校教师备课教案年月日星期揭示课题1.4充要条件问题引领深入探究问题1.由条件:是否可以推出结论:是正确的?2.由条件
2、:是否可以推出结论:是正确的?3.由条件:是否可以推出结论:是正确的,同时,由结论:是否可以推出条件:是正确的?是否可以推出条件:是正确的?解决问题1中,由条件成立能推出结论成立;但是由结论成立不能推出条件成立.问题2中,由条件成立不能推出结论成立;但是由结论成立能推出条件成立.问题3中,由条件成立能推出结论成立;由结论成立能推出条件成立.动脑思考探索新知概念设条件和结论.(1)如果能由条件成立推出结论成立,则说条件是结论的充分条件,记作.如问题1中,“条件:”是“结论:”的充分条件.(2)如果能由结论成立能推出条件成立,则说条件是结论的必要条件,记作.如问题2中,“条件:”是“结论:”
3、的必要条件.(3)如果,并且,那么是的充分且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记作“”.如问题3中,“条件:”是“结论:”的充要条件.巩固知识典型例题例1 指出下列各组条件和结论中,条件p与结论q的关系.(1)p:,q:;(2):,:.解 (1)相等的两个数的绝对值肯定相等,即由条件成立,能够推出结论成立;而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不一定相等,如−1和1.即由结论成立,不能推出成立.因此p是q的充分条件,但p不是q的必要条件.(2)小于2的数不一定是负数,因此由条件成立不能推出结论成立;负数肯定小于2,所以由结论成立不能推出条件成立.因此p不是q的充分条件,但p是q的必要条件.说明 可以看到,由“p是q
4、的充分条件”并不一定能够得到“p是q的必要条件”的结论,同样由“是的必要条件”也不一定能够得到“p是q的充分条件”的结论.例2 指出下列各组结论中与的关系.(1):,:;(2):,:;(3):,:.解 (1)由条件成立,不能推出结论成立,如时,4>3,但是4不大于5;而由成立能够推出成立.因此p是q的必要条件,但p不是q的充分条件.(2)由条件成立,能够推出结论成立;而由结论成立不能推出条件成立,如时,也成立.因此是的充分条件,但不是的必要条件.(3)由条件成立,能够推出结论成立,并且由结论成立也能够推出条件成立.因此是的充要条件.运用知识强化练习教材练习1.4指出下列各组结论中p与q的
5、关系.(1)p:,q:;(2)p:,q:;(3)p:,q:;(4)p:,q:.理论升华整体建构正确把握条件和结论:p是q的充分条件,是把p看作条件,把q看作结论;p是q的必要条件,是把q看作条件,把p看作结论.巩固知识典型例题例3确定下列各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1)p:(x-2)(x+1)=0,q:x-2=0;(2)p:内错角相等,q:两直线平行;(3)p:x=1,q:x2=1; (4)p: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q: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解(1)因为“(x-2)(x+1)=0”不能推出“x=2”,而“x=2”能推出“(x-2)(x+1)=0”,所以p是q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2)因为“内
6、错角相等”能推出“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能推出“内错角相等”,所以p是q充要条件.(3)因为“x=1”能推出“x2=1”,又因为“x2=1”不能推出“x=1”,所以p是q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4)因为“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不能推出“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又因为“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不能推出“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所以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归纳小结强化思想本次课学了哪些内容?重点和难点各是什么?自我反思目标检测本次课采用了怎样的学习方法?你是如何进行学习的?你的学习效果如何?继续巩固课后作业(1)读书部分:教材章节1.4,学习与训练1.4;(2)书面作业:教材练习题1.4,学
7、习与训练1.4训练题。教师教学后记项目反思点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有关知识;是否能利用知识、技能解决问题;在知识、技能的掌握上存在哪些问题;学生的情感态度学生是否参与有关活动;在数学活动中,是否认真、积极、自信;遇到困难时,是否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加以克服;学生思维情况学生是否积极思考;思维是否有条理、灵活;是否能提出新的想法;是否自觉地进行反思;学生合作交流的情况学生是否善于与人合作;在交流中,是否积极表达;是否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