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三年级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训练考点解析17:简单几何体

高中三年级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训练考点解析17:简单几何体

ID:8749802

大小:91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06

高中三年级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训练考点解析17:简单几何体_第1页
高中三年级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训练考点解析17:简单几何体_第2页
高中三年级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训练考点解析17:简单几何体_第3页
高中三年级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训练考点解析17:简单几何体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中三年级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训练考点解析17:简单几何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湖北黄岗中学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考点解析16:简单几何体【考点聚焦】考点1:柱、锥、台、球的体积与面积的计算;考点2:三视图的关系与画法;斜二侧直观图;考点3:简单几何体中的线面关系证明;考点4:正三、四、五棱柱、锥、台的特征量之间的关系。【考点小测】1.(山东卷)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B=2DC=2,∠DAB=60°,E为AB的中点,将△ADE与△BEC分别沿ED、EC向上折起,使A、B重合于点P,则P-DCE三棱锥的外接球的体积为(A)(B)(C)(D)解:易证所得三棱锥为正四面体,它的棱长为

2、1,故外接球半径为,外接球的体积为,选C2.(浙江卷)如图,正三棱柱的各棱长都2,E,F分别是的中点,则EF的长是(A)2(B)(C)(D)解析:如图所示,取AC的中点G,连EG,FG,则易得EG=2,EG=1,故EF=,选C3.(广东卷)棱长为3的正方体的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则该球的表面积为______.解:4.正方体的内切球与其外接球的体积之比为(A)1∶(B)1∶3(C)1∶3(D)1∶9解:设正方体的棱长为a,则它的内切球的半径为,它的外接球的半径为,故所求的比为1∶3,选C4.(天津卷)如图

3、,在正三棱柱中,.若二面角的大小为,则点到平面的距离为______________.解析:过C作CD⊥AB,D为垂足,连接C1D,则C1D⊥AB,∠C1DC=60°,CD=,则C1D=,CC1=,在△CC1D中,过C作CE⊥C1D,则CE为点C到平面的距离,CM=,所以点C到平面C1的距离为.5.全国卷I)已知正四棱锥的体积为12,底面对角线的长为,则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等于_______________。【解析】正四棱锥的体积为12,底面对角线的长为,底面边长为2,底面积为12,所以正四棱锥的高为

4、3,则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的正切tanα=,∴二面角等于。6.设地球半径为R,在北纬60°的纬度圈上有M,N两点,它们的纬度圈的弧线等于,则这两点间的球面距离是A.    B. C.           D.7.若一个正三棱柱的三视图如下图所示,则这个正三棱柱的高和底面边长分别为()2左视图主视图俯视图(A)2,2(B)2,2(C)4,2(D)2,4【典型考例】例1如图为一几何体的展开图(I)需要多少个这样的几何体才能拼成一个棱长为6cm的正方体ABCD—A1B1C1D1,请画出其示意图(需在示意图

5、中分别表示出这种几何体);(Ⅱ)设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CC1的中点为E,试求:异面直线EB与AB1所成角的余弦值及平面AB1E与平面ABC所成二面角(锐角)的正切值.例2.已知正四棱柱ABCD—A1B1C1D1.AB=1,AA1=2,点E为CC1中点,点P为BD1中点.(1)证明EF为BD1与CC1的公垂线;(2)求点D1到面BDE的距离.(1)证法一:取BD中点M.连结MC,FM.∵F为BD1中点,∴FM∥D1D且FM=D1D.又ECCC1且EC⊥MC,∴四边形EFMC是矩形∴EF⊥

6、CC1.又CM⊥面DBD1.∴EF⊥面DBD1.∵BD1面DBD1.∴EF⊥BD1.故EF为BD1与CC1的公垂线.证法二:建立如图的坐标系,得B(0,1,0),D1(1,0,2),F(,,1),C1(0,0,2),E(0,0,1).即EF⊥CC1,EF⊥BD1.故EF是为BD1与CC1的公垂线.(Ⅱ)解:连结ED1,有VE-DBD1=VD1-DBE.由(Ⅰ)知EF⊥面DBD1,设点D1到面BDE的距离为d.故点D1到平面DBE的距离为.例3.(2006上海文)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BC

7、=90°,AB=BC=1。(1)求异面直线B1C1与AC所成角的大小;(2)若直线A1C与平面ABC所成角为45°,求三棱锥A1—ABC的体积。例4.(2006上海理)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是边长为2的菱形,∠DAB=60,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PO⊥平面ABCD,PB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为60.(1)求四棱锥P-ABCD的体积;例5.如图,四棱锥中,⊥底面,.底面为直角梯形,.点在棱上,且.(1)求证:平面平面;(2)求证:平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