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沪科版八上13.1《函数》word学案1

2012沪科版八上13.1《函数》word学案1

ID:8576439

大小:3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01

2012沪科版八上13.1《函数》word学案1_第1页
2012沪科版八上13.1《函数》word学案1_第2页
2012沪科版八上13.1《函数》word学案1_第3页
资源描述:

《2012沪科版八上13.1《函数》word学案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3.1函数(1)学习目标了解常量与变量的意义,能分清实例中的常量与变量;了解自变量与函数的意义,能列举函数的实例,并能写出简单的函数关系式;学习重点理解函数的本质,分清常量与变量一、学前准备 自学课本相关内容,初步理解函数。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正是因为斗转星移,才有寒来暑往,岁月更新。你看,小树慢慢地长高了,你也渐渐地长大了,还有时间、温度等等都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一个量往往随着其他量的变化而变化。如热气球上升后到达的海拔高度随着上升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城市的用电负荷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从本章开

2、始,我们将学习刻画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常用模型---函数。二、自主学习问题1汽车开始行驶时,油箱内有油40升,如果每小时耗油5升,则(1)当汽车行驶2(小时)时油箱内余油量y= (升);(2)当汽车行驶时间t(时)时油箱内余油量y= (升)。在问题1中,汽车行驶的过程中有哪些量是变化的?哪些量始终保持不变?像汽车油箱里的余油量y的数值是随时间t的数值变化而变化的,像这样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每小时耗油5升,这个5在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这样的量叫做常量。y是随着t的变化而变化的。任给变量t的一个值,就可以相应

3、地得到变量h的一个确定的值。t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问题2下图是S市某日自动测量仪记下的用电负荷曲线。(1)这个问题中,有哪几个量?(2)任意给出这一天中的某一时刻,如4.5h、20h,你能找到这一时刻的用电负荷yMW(兆瓦)是多少吗?你是怎样找到的?找到的值是唯一确定的吗?(3)这一天的用电高峰、用电低谷时负荷各是多少?它们是在什么时刻达到的?问题3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惯性的作用刹车后仍将滑行一段距离才能停住,刹车距离是分析事故原因的一个重要因素。某型号的汽车在平整路面上的刹车距离sm与车速vkm/h之间有下列

4、经验公式:(1)式中涉及哪几个量?(2)当刹车时车速v分别是40、80、120km/h时,相应的滑行距离s分别是多少(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当v=40时,s=6.25;当v=80时,s=25;当v=120时,s=56.25。)三、合作探究1、在问题2、问题3中,常量与变量分别是什么?哪些量是自变量?哪些量是因变量?2、举出一些变化的实例,指出其中的变量和常量。3、在上面三个问题中,每个变化过程都只涉及两个变量,当给定其中一个变量(这个量叫自变量)的值,相应地就确定了另一个变量(这个量叫因变量)的值。例如:问题1中,

5、从汽车行驶起t=1时,y=35;t=3时,y=25。问题2中,t=4.5时,y=10000;t=20时,y=15000。问题3中,v=40时,s=6.25;v=120时,s=56.25。4、为了表达着两个变量之间的这种特定关系,我们把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变量中的因变量叫做自变量的函数。5、你认为如何描述函数的概念?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这个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说一说:问题1、问题2、问题3中,什

6、么量是自变量,什么量是函数?(问题1中,汽车的余油量y是自变量时间t的函数;问题2中用电负荷y是自变量时间t的函数;问题3中刹车距离s是自变量车速v的函数。)(2)y=±中y是函数吗?y=+呢?(3)变量、因变量、函数之间有什么区别?三、自我检测1.强强暑假把自己的卧室粉刷了一遍,下表是他粉刷的进程记录,仔细观察表格,然后回答问题:时间t/h12345678910完成工作量/%52034505065708095100(1)自变量、因变量分别是什么?(2)第1h完成的工作量是多少?第2h呢?第6h呢?(3)强强何时完

7、成粉刷工作的一半?何时全部粉刷完毕?2.指出下列关系式中的变量与常量:(1)球的表面积Scm2与球的半径Rcm的关系式是:S=4πR2.(2)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一种金属棒长度L(cm)与温度T(℃)直接按有关系是:L=0.002T+2003.写出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关系式,并指出式中的常量与变量,自变量与因变量:购买单价是2.5元的圆珠笔,总金额y元与圆珠笔支数n的关系。四、学习体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