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射洪市柳树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第三学月考试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

四川省射洪市柳树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第三学月考试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613435

大小:1.34 MB

页数:18页

时间:2025-01-06

上传者:老李
四川省射洪市柳树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第三学月考试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四川省射洪市柳树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第三学月考试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四川省射洪市柳树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第三学月考试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四川省射洪市柳树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第三学月考试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四川省射洪市柳树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第三学月考试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四川省射洪市柳树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第三学月考试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四川省射洪市柳树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第三学月考试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四川省射洪市柳树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第三学月考试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四川省射洪市柳树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第三学月考试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四川省射洪市柳树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第三学月考试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四川省射洪市柳树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第三学月考试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射洪市柳树中学高2023级第一学期第三学月考试历史试卷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班级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签字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填好;如需改动,需将原答案删除。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自己保存好以备老师评讲,将答题卡交回监考老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宅兹中国”最早出现在西周青铜器何尊中(图),其内底铭文提到周王决定在天下的中心(殷商遗民聚居区)营建东都洛邑。对此推断合理的是()A.可以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B.铭文中的“中国”是指陕西地区C.华夏文明开始获得周边民族认同D.营建东都有利于巩固周初的统治【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的关键词“西周”“殷民聚居区”“东都洛邑”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建立之初,殷商残余势力依然较大,这让西周忧心忡忡,周王希望通过营建东都,加强对商朝故地的控制,D项正确;西周距离现在只有3000多年的历史,排除A项;故错误。铭文中的“中国”指的是洛邑,也就是今天洛阳地区,排除B项;华夏文明获得周边民族认同一般发生在春秋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2.学习历史需要正确认识史实和结论之间的关系。下列事实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选项史实结论A秦朝推广郡县制直接导致秦朝灭亡 B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和交往华夏认同观念产生和发展C汉初尊奉黄老思想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孝文帝迁都洛阳结束了全国分裂局面A.AB.BC.CD.D【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在频繁的交往和密切联系中,周边少数民族对中原地区产生华夏认同观念,进入战国后,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广泛,B项正确;直接导致秦朝灭亡的是秦的暴政,而非郡县制,排除A项;黄老思想之下汉初实行“无为而治”的政策,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排除C项;孝文帝统一的是北方,而不是“全国”,排除D项。故选B项。3.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下的公田共耕制度逐渐不能维持。于是,诸如“相地而衰征”“作爰田”“初税亩”等一系列新的赋税制度应运而生。新的赋税制度的推行()A.有利于分封制的维系B.推动了铁犁牛耕出现C.有利于自耕小农产生D.保证了国家财政来源【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题干讲述了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逐渐走向崩溃,新的赋税制度逐渐产生的史实,新的赋税制度产生有利于自耕农经济产生,C项正确;A项不符合唯物史观,生产力的发展,新的赋税制度产生会导致原有上层建筑(如分封制)的崩溃,排除A项;B项属于因果倒置,应为铁犁牛耕推动了新的赋税制度产生,排除B项;D项错在“保证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4.安史之乱后,唐朝政治局势混乱,然而它仍能维持国祚一百五十多年,其经济方面主要得益于()A.各地藩镇之间相互牵制B.北方农耕经济恢复C.东南地区财富赋税支持D.均田制的继续推行【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安史之乱后,唐朝统治仍延续一百多年,在经济方面主要得益于东南地区财富赋税支持,C项正确;A项是政治方面,排除A项;北方政治局势混乱,农耕经济没有得到恢复,排除B项;这一时期均田制已经被破坏,排除D项。故选C项。 5.在《史记》中,三家分晋是赵鞅功业之一,司马迁从成功者的角度为赵鞅作传。而在《资治通鉴》中,司马光认为三家分晋是不合法的,同时把赵鞅定性为“乱臣贼子”。这一变化反映了宋朝()A.主流意识形态得到强化B.社会等级差异明显C.极力维护传统礼乐制度D.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儒学独尊地位逐渐确立,司马迁《史记》虽受儒家意识形态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如宋朝时大,所以司马迁可以站在赵鞅的角度进行历史书写,批评智伯的愚蠢。而司马光所处时代儒学思想影响较大,且《资治通鉴》是官方史书,该书编写得到皇帝支持,故此书的历史书写是为了发挥史鉴功能,往往会使用曲笔等手法,其真实性就会受到影响。但从司马光对三家分晋的历史叙事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影响的强化,A项正确;司马迁和司马光对赵鞅的评价变化,反映了宋朝主流意识形态得到强化,BCD项与题干关联不大,排除BCD项。故选A项。6.明代江南涟川地主沈氏的农事《逐月事宜》中有如下的记载:正月:至苏杭买粪;苏州买烧酒;角直买余豆泥。四月:平望买牛壅(注:牛壅,稻草与牛粪便混合而成的特制肥料);南浔买茧黄。十月:桐乡、海宁买枯叶;山里买柴草。十二月:嘉兴买腊猪油。该记载反映出当地()A.农村与市镇经济联系广泛B.自然经济已彻底瓦解C.出现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D.商帮贸易活动的兴盛【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正月:至苏杭买粪;苏州买烧酒;角直买余豆泥。四月:平望买牛壅(注:牛壅,稻草与牛粪便混合而成的特制肥料);南浔买茧黄。十月:桐乡、海宁买枯叶;山里买柴草。十二月:嘉兴买腊猪油”,并结合所学可知,明代江南涟川地主沈氏在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有大量到临近市镇购买生产和生活物资的记录,说明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农村与市镇经济之间联系广泛,A项正确;自然经济的瓦解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B项;材料未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排除C项;材料的主体是普通的经营地主,不是专门从事区域性长途贸易的商帮,排除D项。故选A项。7.清代康熙年间“屡有淫词小说”之禁,然禁而不止,流布愈广。江南民间又有社戏、神会之俗,颇受百姓欢迎。雍正时期颁布神会禁止演戏上谕,也形同虚文。这说明()A.君主专制权威遭严重削弱B.儒家伦理道德出现危机C.市民阶层文化的蓬勃发展D.陆王心学成为主流思想【答案】C 【解析】【详解】淫词小说、社戏、神会都是世俗文化的体现,虽然统治者先后颁布禁令却不能禁止其传播流行,原因在于明清时期市民阶层的壮大,需要通俗性的文化娱乐生活,C项正确;禁令无效是国家的文化政策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不代表君主专制权威遭挑战,排除A项;明清的戏曲、小说等也有反映封建伦理纲常的作品,不能说明封建伦理道德出现危机,排除B项;陆王心学并没有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8.1844年签订的中美《望厦条约》有在12年后酌行变通条约的规定。1854年中英《南京条约》将满12年之时,英国遂率先致函清政府,以此为由提出全面修改条约的要求。据此可知,当时()A.清政府仍然实行闭关锁国B.美国在华利益获得优先保障C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D.英国已获得片面最惠国待遇【答案】D【解析】【详解】中英《南京条约》将满12年之时,英国致函清政府要求修改条约,援引的是中美《望厦条约》12年变通条约的内容,表明英国已获得片面最惠国待遇这一特权,D项正确;中美《望厦条约》中12年修约的规定,为列强进一步侵华埋下了隐患,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已经被打破,排除A项;材料不能反映美国在华利益获得优先保障,排除B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在甲午战争之后,不符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9.1873年,《申报》指出“轮船招商局之设,诚中国航运之希望。从此,中国江海之利,不再操诸洋人之手,富强之道,全在与斯!”这反映了轮船招商局的设立()A.标志洋务运动的开始B.有利于抵制西方经济侵略C.实现了国家富强目标D.收回了中国江海航运利权【答案】B【解析】【详解】轮船招商局为洋务运动所设民用企业,《申报》认为其为中国航运的希望,有利于从洋人手中夺回一定的江海航运之利,B正确;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从轮船招商局的设立无法得出此结论,且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轮船招商局的设立一定程度利于抵制西方经济侵略,但无法反映实现了国家富强的目标,排除C项;轮船招商局的设立一定程度利于抵制西方经济侵略,无法得出收回江海航运利权这一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10.下图是一幅甲午战争时的日本漫画:“列强在围观一身穿清兵服装,伤痕累累,拖着长尾巴无路可走的猪。”对此漫画解读合理的是() A.列强希望趁机获取利益B.列强支持革命派的活动C.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D.日本受到西方列强的孤立【答案】A【解析】【详解】甲午战争时期,列强围观伤痕累累的清兵,体现出列强对日本侵华的默许、纵容态度,希望趁机扩大在华利益,A项正确;材料反映列强对日本侵华的态度,无法体现列强对革命派的态度,排除B项;《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且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项;漫画无法体现列强对日本的孤立态度,排除D项。故选A项。11.1911年11月川东北的革命党人攻陷广安县城后成立了“大汉蜀北军政府”,刚上初等小学的邓小平见到“革命队伍威风凛凛”,“豪绅地主害怕造反逃跑光了”,“赶场的农民听说打倒贪官,免除苛捐杂税,欢喜极了”。据此可知,这场革命()A.直接反抗西方列强侵略B.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C.彻底铲除了封建制度D.冲击了封建主义势力【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材料可知,川东北革命党人的武装起义及“大汉蜀北军政府”的成立,属于辛亥革命时期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打击了豪绅地主、贪官,免除了苛捐杂税,可知冲击了封建主义势力,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直接反抗西方列强侵略,川东北革命党人的起义乃至辛亥革命,都并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也未能彻底铲除封建制度,排除A、B、C项。故选D项。12.20世纪30年代,鄂豫皖地区流行一首歌谣《枪会革命歌》唱到:“土豪和劣绅,压迫我穷人,火热又水深。这时候,我穷人,赶快来革命,调转枪头杀尽那豪绅。枪会学友们,穷苦的工农,杀尽豪绅就把土地分。”据此可知,当时()A.国民革命蓬勃发展B.土地革命正在开展C.减租减息政策施行D.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土豪和劣绅……杀尽豪绅就把土地分”,结合时间20世纪30年代可知当时正在开展土地革命,B项正确;国民革命为1924—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排除A项;减租减息政策为中共在全面抗战时期于抗日民主根据地施行的政策,排除C项;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在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排除D项。故选B项。13.春秋前期,中原诸国强调华夷之别,主张华夏诸国应该团结一致,“尊王攘夷”。春秋后期,中原诸夏更强调华夷的转化,从单纯的讨伐征战转向与其互利交往。这反映了春秋后期A.南方经济超过北方B.诸侯纷争逐渐缓和C.夷夏民族交流增强D.夷夏矛盾基本解决【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春秋后期,中原诸夏更强调华夷的转化,从单纯的讨伐征战转向与其互利交往。”可分析出,华夷之别观念逐渐淡化,有利于民族交流,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南方经济超过北方,排除A项;诸侯纷争逐渐缓和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夷夏矛盾基本解决,排除D项。故选C项。14.某历史教科书指出,秦代的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它得出这一结论,主要是基于秦代A.地方长官的选拔方式B.皇权的至高无上C.三公九卿制分工明确D.疆域规模的扩大【答案】A【解析】【详解】秦朝废除分封制,设立郡县制,郡县的长官一概由中央任命,不得世袭,这就打破了贵族的血缘世袭,从而使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A项正确;是地方长官的选拔方式使得官僚政治开始取代贵族政治,而非皇权的之高无上、三公九卿的分工明确和疆域规模扩大的原因;排除BCD项。故选A项。15.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但施政方针有了诸多重大调整。下列各项,属于西汉初年施政方针“重大调整”的是()A.采取“与民休息”政策B.实施尊崇儒术的文化改革C.颁布推恩令削弱王侯势力D.设立直接为皇帝控制的中朝【答案】A【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初年(中国)。根据所学,秦朝的政策是严刑峻法,不恤民力,而西汉之初采用黄老思想,与民休息,促进了经济的恢复,A项正确;BCD项是在汉武帝时期,不属于西汉初期,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16.下表为历代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对此认识正确的是朝代曹魏西晋东晋隋唐北宋比例26%15%4%17.2%24.5%46.1%A.魏晋时期寒门子弟入仕率低主要是战乱造成的B.魏晋时期的民族融合造成了寒门子弟入仕率低C.隋唐宋时期寒门子弟入仕率上升与科举制有关D寒门子弟入仕比例大小体现了经济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数据可知,自隋唐以后,入仕群体中的寒门子弟所占比重显著增加,这主要和科举制促进的社会阶层流动有关,C正确;魏晋时期寒门子弟入仕低的原因是九品中正制导致的,AB排除;材料强调的是选官制度的影响,非经济发展,D排除。故选C。17.《步辇图》描绘了吐蕃王松赞干布派大相禄东赞为使臣,向唐太宗请求通婚的情景。该作品可以用来说明A.唐蕃之间朝贡贸易往来频繁B.唐朝先进文明对周边民族的向心力C.唐蕃间彻底结束了战乱局面D.唐朝通过和亲加强对边疆郡县管辖【答案】B【解析】【详解】《 步辇图》描绘了吐蕃王松赞干布派大相禄东赞为使臣,向唐太宗请求通婚的情景。可以得知,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往来,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通婚场景,而非贸易往来,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唐蕃间彻底结束了战乱局面,排除C项;材料只提到了吐蕃,看不出唐朝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排除D项。故选B项。18.隋唐以前,士族族谱是选任官员的重要依据。唐朝初年,唐太宗下令重新修撰全国总谱《氏族志》,规定:“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唐朝这一做法A.提升了旧士族影响力B.有利于维持政权稳定C.完善了察举选官制度D.巩固了民族交融成果【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可分析出唐太宗的目的是为了压制世家大族的势力,采用了科举制等方式,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B项正确;提升了旧士族影响力和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到察举选官,排除C项;材料也没有体现民族交融成果,排除D项。故选B项。19.某学生根据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单位:万贯),结合所学知识作出了下列四项分析,你认为合理的是年代农业税非农业税997年2408.11567.71021年2641.23874.01077年2021.35117.2A.北宋政府推行“重商轻农”政策B.农业税的变化反映了农民负担的减轻C.赋税的不断增加使得北宋政府长期保持财政充裕D.非农业税的激增既是抑商政策松动的体现,也反映了工商业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代商业的发展。重商轻农措施不符合古代商业政策,故A项错误;北宋农民负担比较沉重,故B项错误;北宋中期就已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故排除C;农业税的比重降低,说明是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还可能是工商业发展的结果,故D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商业的发展·宋代商业的发展20.北宋哲宗时期(1086 年),开始设立“平章军国重事”“同平章军国事”两个职务。宁宗时,韩侂胄任平章军国事,立班在正宰相的丞相之上。度宗时,贾似道任太师、平章军国重事,独揽军政大权。这些做法A.有利于完善监察制度B.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C.提升了地方行政效率D.剥夺了宰相行政权力【答案】B【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平章军国重事”“同平章军国事”两个职务实际上都是丞相之外的官职,这两个官职的权力源于皇权,所以材料中的这些做法有利于削弱相权,从而加强君主专制,B项正确;这些做法和监察制度以及地方行政无关,排除AC项;这些做法并没有剥夺宰相的行政权力,排除D项。故选B项。21.嘉靖、万历时期,首辅、次辅区分明显,首辅代表中枢,专权如丞相。这一时期权相迭出,如杨廷和、夏言、严嵩、徐阶、高拱等。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权势强大B.皇权受到严重制约C.内阁性质变化D.君权相权关系紧张【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明代废除了宰相制度,杨廷和、夏言、严嵩、徐阶、高拱等都是当时内阁的首辅,这些人专权如丞相,说明当时内阁权势强大,A项正确;明代皇权专制加强,并没有受到严重制约,排除B项;首辅权势较大并不能说明内阁性质变化,内阁在性质上始终是皇帝的秘书咨询机构,排除C项;当时已经废除了丞相,排除D项。故选A项。22.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唐朝和清朝相同的做法有①曾使用过武力手段征服②设立中央直属的宣政院辖地③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④给予少数民族一定的自治权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唐朝和清朝都①曾使用过武力手段征服,正确;②设立中央直属的宣政院辖地是元朝对待民族关系的政策,排除;唐朝和清朝都③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正确;唐朝和清朝都④给予少数民族一定的自治权,正确。综上,①③④正确,D项正确;排除A项、B项、C项。故选D项。23.从秦朝三公九卿、西汉内外朝、唐朝三省六部、宋朝二府三司制、明朝内阁到清朝军机处等机构的设立,本质上反映了 A.民主制度逐渐完善B.中央权力不断加强C.皇帝权力不断加强D.地方机构不断增加【答案】C【解析】【详解】秦朝设三公九卿使国家权力向皇帝集中,西汉的中外朝、唐朝的三省六部、宋朝的二府三司都是分散了相权;明朝废除了宰相制度,设立内阁,清代的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所以本质上反映了皇帝权力的不断加强,C项正确;这些制度都不是民主制度,排除A项;这些本质上反映了权力不断向皇帝集中,是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不是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和地方机构不断增加,排除BD项。故选C项。24.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杨秀清创作了《太平军好章程》的歌谣:太平军,好章程;发放粮食,土地平分;打官兵,打洋人;鸦片、赌钱一齐禁,处处太平。下列对于以上材料的解读,错误的是A.表明太平天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B.反映出农民阶级的土地诉求C.反映出太平天国反帝反封建的诉求D.表明太平天国重视舆论宣传【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些歌谣主要是反映了农民阶级朴素的反帝反封思想,并不是科学的指导思想,没有指出导致中国问题的实质,A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根据“土地评分”可知反映出农民阶级的土地要求;根据“打官兵,打洋人”可知反映了反帝反封建的诉求;歌谣的传唱说明重视舆论宣传。BCD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项。25.下表为1866-1870年天津帆船、轮船在江海运输地位的变化表。这一变化说明当时年份帆船轮船船数吨位船数吨位18661714524877333281868145339221266899018701012323214372362A.天津已成为中国航运业的中心B.民族资本主义进入黄金时期C.天津航运业逐渐向近代化转型D.列强侵略摧毁中国传统经济 【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帆船的船数和吨位都迅速下降,轮船的船数和吨位迅速上升,可见这一时期天津轮船航运的优势日益凸显,帆船航运则不断走向衰落,C项正确;材料只告诉了天津的航运情况,无法判断全国航运情况,排除A项;民族资本主义进入黄金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列强侵略摧毁中国传统经济,排除D项。故选C项。26.下图为外国在华部分企业的投资变动统计(单位:百万美元)。这一时期列强在华企业投资变动的主要因素是A.《南京条约》的签订B.帝国主义对华侵略逐渐加深C.清政府沦为统治工具D.洋务运动鼓励外企在华投资【答案】B【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与1894年相比,1914年列强在华投资大幅增长,这说明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加深,B项正确;《南京条约》的签订是在1840年,排除A项;清政府沦为统治工具是在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排除C项;洋务运动在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已经宣布破产,排除D项。故选B项。27.1901年6月5号,清廷谕令整顿翰林院,斥责该院“专以诗赋小楷为功,弊精神为无用,而经世之务,或转不暇考求,殊非造就大才之意”。这反映了清政府A.意图再次进行政治改革B.基本抛弃传统文化C.开始学习西方先进文明D.彻底废除科举制度【答案】A【解析】【详解】 根据材料1901年6月5号,清廷谕整顿翰林院,斥责该院专以诗赋小楷为功,弊精神为无用,而经世之务,或转不暇考求,殊非造就大才之意”,可得出,清政府认为翰林院专攻诗赋小楷,与实际无用。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清政府正在进行新政改革,急需新政所需的人才,而翰林院无法满足,所以清廷下令整顿翰林院,A项正确;清政府新政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排除B项;开始学习说法错误,排除C项;科举制于1905年废除,排除D项。故选A项。28.《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统率全国海陆军,制定官制官规,任免文武官员等,但行使职权时,须有国务员副署。受参议院弹弹劾时,由最高法院组成特别法庭审判。”这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意在保障民主共和的成果B.标志着三民主义完全实现C.成功践行戊戌变法的诉求D.带有浓厚的封建专制色彩【答案】A【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临时大总统行使职权的时候要有国务员副署,而且有可能会受到参议院的弹劾和最高法院的审判,这就限制了临时大总统的权力,防止临时大总统演变为独裁者,是在保障民主共和的成果,A项正确;“完全实现”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B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践行的不是戊戌变法的诉求,排除C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带有浓厚的封建专制色彩的说法与实际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29.以下材料为时人对五四运动的评述。这一评述反映出五四运动(   )此次中国委员既非激于意气,出于偏爱,而为代表国民全体之活动,则留意中日根本关系而欲图永久亲善者,有乌可漠然视之乎?我国或因中国问题而陷入意外之难境,未可知也。——巴黎和会日本代表牧野伸显A.不利于中日关系的永久亲善B.是全体国民的盲目排外行为C.促使日本放弃侵略中国图谋D.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华野心【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五四运动时期(中国)。据题意可知,日本代表认为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是基于中国国民的意愿,所以日本对中国开展的侵华行动有可能陷入麻烦,这说明五四运动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华野心,D项正确;当时日本意欲侵华,“永久亲善”的说法有误,排除A项;“盲目排外”的说法不符合五四运动实际,排除B项;日本并没有放弃侵略中国的图谋,排除C项。故选D项。30.中共“一大”通过的第一个决议规定:“党在当前的基本任务是成立产业工会,要派党员到工会去工作。”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A.缺乏最高奋斗目标B.提出了符合国情的最低纲领C.注重开展工人运动D.积极响应孙中山的三大政策【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党在当前的基本任务是成立产业工会,要派党员到工会去工作。”可分析出中国共产党注重工人的利益,C项正确;中共“一大”确定了党的最高纲领,排除A项;中共“一大”没有提出了符合国情的最低纲领,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积极响应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排除D项。故选C项。31.1923年开始的科玄论战是一场关于人生观与科学的大论战。玄学派主张要反对科学主义,即科学万能论。科学派坚持科学是人生观的基础与核心,认为科学是万能的,而陈独秀主张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人生观问题。下列关于这场论争的说法,错误的是A.表明新文化运动效果并不理想B.反映出部分国人思想的近代化趋势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D.反映出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复杂性【答案】A【解析】【详解】科玄论战不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A项正确;科玄论战是一场关于人生观与科学的大论战,后来以陈独秀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参与进来,推动了思想的进一步解放,促进了科学的传播,使人们进一步辩证地看待中西方文化,对国人认识科学与人文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反映出部分国人思想的近代化趋势,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反映出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复杂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32.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矿业法》规定:“铁矿、石油矿、铜矿及适合炼冶金、焦之烟煤矿,应归国营,由国家自行探采。”这一规定()A.表明国民政府开始谋划抗战事宜B.促进了国民党官僚资本发展C.表明国民政府对社会主义的认同D.使中国矿业摆脱了列强控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应归国营,由国家自行探采。”可分析出政府高官直接或间接拥有大量的社会生产资本,可促进国民党官僚资本发展,B项正确;抗日战争开始于1931年,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国民政府对社会主义的认同,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列强,排除D项。故选B项。33.1932年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首次发行了第一套统一货币,被称为苏区货币。以伍分纸币为例,它的中间有梭镖、镰刀、锤子、红旗等组合图案。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中共积极推动全国货币的统一B.“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已开辟C.中共放弃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D.“左”倾错误思想在党内盛行【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它的中间有梭镖、镰刀、锤子、红旗等组合图案。”可知体现工农民主政权的特征,B项正确;材料说明这套货币被称为苏区货币,中共积极推动全国货币的统一,无法体现,排除A项;中共放弃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左”倾错误思想在党内盛行,排除D项。故选B项。34.1941年,延安创办了一所改造战俘的学校——日本农工学校。这里的学员经过学习懂得了“战争的正义性和非正义性”,许多人“在思想上、政治上有了进步”,“参加了反战组织”。该学校A.属于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B.属于正面战场的重要组成C.属于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D.属于敌后战场的重要组成【答案】C【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日本农工学校主要是为了改造战俘,改造后的战俘认识到了战争的正义性和非正义性,从而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贡献,因此该学校属于世界犯法西统一战线的组成,C项正确;该学校主要是改造战俘,战俘不属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成成员,排除A项;该学校由中国在敌后抗日根据地设立,不属于正面战场的组成,排除B项;这些战俘不会投入敌后的抗日战争,不是敌后战场的组成,排除D项。故选C项。35.为实行“社会革命”,1948年国民党当局推出《农地改革法草案》。条文中规定了土地农有、温和地补偿地主“地价”、现役军人服役期间得准其保留农地所有权、自耕农民得加入当地农业合作社等内容。这一草案的颁布A.彻底改变了国民党的阶级属性B.只是应对危机的权宜之计C.说明国民党希望再次国共合作D.表明国民党关心民生问题【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土地农有、温和地补偿地主‘地价’”、“现役军人服役期间得准其保留农地所有权、自耕农民得加入当地农业合作社”等信息可知国民党政府没有从根本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说明只是应对危机的权宜之计,B项正确;“彻底改变”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此时是解放战争期间,国共不可能再次实现合作,排除C项;国民党是为了维持统治,不是关心民生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36. 明清时期,通俗小说流行。虽然儒家学者认为它们于现实毫无意义,但是城镇居民却热衷于购买。很多小说几乎没什么文学价值,但讲述的故事却包含了斗争、恐怖、奇迹、兴奋、甚至还有隐晦的色情内容,非常吸引读者。这反映了明清时期A.小说的艺术水平有较大提高B.文学发展迎合社会发展需要C.小说改变了文化发展的方向D.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小说冲击【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讲述的故事却包含了斗争、恐怖、奇迹、兴奋、甚至还有隐晦的色情内容,非常吸引读者”体现的是明清时期的小说符合市民文化的需要,因此B正确;A与材料无关,排除;C说法不符合史实,当时的主流思想仍然是理学,排除;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D排除。故选B。37.《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军官利洛在日记中写道:“在欧洲,外交官们极为重视条约中的字句和语法,中国的代表们并不细加审查,一览即了,很容易看出来,他们焦虑的只是一个问题,我们赶紧离开。”中英谈判中,清政府外交代表的表现说明他们A.了解西方国家政策B.意识到了条约内容带来的危害C.缺乏近代外交意识D.力图避免洋人提其他过分要求【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南京条约》签订时,中国的代表们并不细加审查,一览即了,这反映了中国代表对条约内容的不重视,也反映了中国代表对外交谈判的冷漠,这些行为与西方外交官形成巨大反差。说明晚清代表对近代国际外交原则的漠视,外交观念的落后陈腐,故C正确;《南京条约》签订时,清政府外交代表并不了解西方国家的政策,此项违背历史常识,故A项错误;他们对条约内容的漠视正说明其对条约所带来的危害缺乏基本的警觉,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他们焦虑的只有一个问题,我们赶紧离开”可知,可以看出他们对中英外交谈判的厌倦,并不具备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故D项错误。38.19世纪末,全国新型设备的面粉厂达到15家,榨油厂有18家,造纸厂有14家,棉纺厂有19家,卷烟厂已有20家,火柴厂有26家,水电厂有46家,大型化工业经过技术改造也发展起来。这表明,当时A.轻工业生产已领先世界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加快C.传统经济结构开始变动D.西方资本输出程度减弱【答案】B【解析】 【详解】19世纪末,中国新型设备的面粉厂、榨油厂、造纸厂、棉纺厂、卷烟厂、火柴厂、水电厂等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大型化工业经过技术改造也发展起来,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可知B项正确;轻工业领先世界的说法与史实不相符,A项错误;自然经济结构的变动开始于鸦片战争以后,C项错误;19世纪末,随着《马关条约》的签订,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侵略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D项表述错误。39.据统计,负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起草、审查的14人,除两人年龄不详外,其余12人平均年龄仅30岁,而且多数仅接受日本法政速成教育,“生息于专制政体之下既数千年……政治之学,夙未讲求,经验所至,尤属浅薄”。这表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者A.以开启近代法制转型为使命B.宪政思想较为淡薄C.注重借鉴日本的政治体制D.革命经验比较丰富【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负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起草,审查的14人,多数仅接受日本法政速成教育,他们“经验所至,尤属浅薄”,这说明他们在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时候并不具备较为完整的西方宪政理念,B项正确;题目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者的保守性,A项与材料主旨不相符;虽然材料提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者在日本接受速成教育,但中华民国体制并没有学习日本,C项错误;革命经验丰富与材料无关,D项错误。40.据记载,辛亥革命后,上层士人恽毓鼎感怀清王朝覆亡之哀,心痛不已,常哀叹“国竞亡矣”,感到“悲愤交并”;举人刘大鹏1913年时仍拒绝承认民国,并以大清臣民自谓。从记载中可以看出辛亥革命后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社会转型未能实现C.士人普遍反对民国政权D.保守思想仍然存在【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辛亥革命之后,上层士人恽毓鼎感怀清王朝覆亡之哀,基层士人刘大鹏至1913年还仍然拒绝承认民国政权的合法性,以大清臣民自居,说明在部分上层士人和基层士人中保守思想仍然存在,也说明辛亥革命政治影响的有限性,D项正确;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表述与材料信息不吻合,A项错误;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政权,是中国近代化的重要一环,B项错误;“普遍”一词表述绝对,C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题共1小题,共20分。41.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发展。材料一 洋务运动中后期,少数“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发展为独立经营的商办企业,从而产生了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由于《马关条约》允许外国人在中国设厂制造,清政府不得不放开民间办企业。甲午中日战争后,一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起来,早期民族资产阶级由此产生。民族资产阶级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下产生的,先天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中国工人阶级的产生要早于资产阶级。洋务运动前,近代产业工人就在外资工厂里诞生。甲午中日战争前后,近代产业工人已达到20万人左右。早期工人阶级虽然人数不多,但代表了新的生产力,是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中外历史纲要(上)》材料二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民间兴办实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速度和规模甚至超过以往半个世纪所取得的成绩。与此同时,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特别是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有力推动了纺织、面粉等轻工业系统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以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开办的面粉厂、纱厂为代表的一批民族企业迅速壮大起来。随着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中国产业工人的人数也急剧增加,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中外历史纲要(上)》(1)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和初步发展的原因,并归纳我国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产生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归纳此时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原因。(3)结合材料一、二,分析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艰难发展的根源。【答案】(1)原因:洋务运动刺激产生。《马关条约》后清政府放开民间办企业得到初步发展。特点: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起来,早期民族资产阶级由此产生民族资产阶级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下产生的,有革命性,先天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中国工人阶级的产生要早于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代表了新的生产力,是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2)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民间兴办实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3)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解析】【小问1详解】 原因:根据“洋务运动中后期,少数“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发展为独立经营的商办企业,从而产生了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得出洋务运动刺激产生。根据“《马关条约》允许外国人在中国设厂制造,清政府不得不放开民间办企业。甲午中日战争后,一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起来”得出《马关条约》后清政府放开民间办企业得到初步发展。特点:根据“《马关条约》允许外国人在中国设厂制造,清政府不得不放开民间办企业。甲午中日战争后,一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起来”得出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起来,早期民族资产阶级由此产生民族资产阶级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下产生的,有革命性,根据“民族资产阶级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下产生的,先天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得出先天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根据“早期工人阶级虽然人数不多,但代表了新的生产力,是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得出中国工人阶级的产生要早于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代表了新的生产力,是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小问2详解】根据“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得出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根据“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民间兴办实业。”得出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民间兴办实业;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速度和规模甚至超过以往半个世纪所取得的成绩。”得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根据“与此同时,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得出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小问3详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