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射洪市射洪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语文 Word版含解析

四川省射洪市射洪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语文 Word版含解析

ID:83519709

大小:49.39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3-07-11

上传者:老李
四川省射洪市射洪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语文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射洪市射洪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语文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四川省射洪市射洪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语文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四川省射洪市射洪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语文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四川省射洪市射洪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语文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四川省射洪市射洪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语文 Word版含解析_第6页
四川省射洪市射洪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语文 Word版含解析_第7页
四川省射洪市射洪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语文 Word版含解析_第8页
四川省射洪市射洪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语文 Word版含解析_第9页
四川省射洪市射洪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语文 Word版含解析_第10页
资源描述:

《四川省射洪市射洪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语文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射洪中学高2022级高一(下)第二次学月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作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2.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从中国哲学思想体系的角度来讲,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所秉持的都是非人类中心主义,三大流派均未给人赋予宇宙中至高无上的独特地位,也都没有把人与自然看作相互之间毫无关联的独立存在。人工智能是一种正在发展中的前沿技术,并非大自然的产物。从“天人合一”的角度来讲,人工智能不应毫无限制地随意发展,其发展应受到引导。甚至有时为了使生命的自然属性得到尊重,其发展应受到一定抑制。这正是许多中国思想家所主张的观点。正是因为中国人受到自身哲学传统中非人类中心主义观念的强大影响,中国人并未像西方人那样因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强烈的恐慌心理,中国人也并不认为自己的生存受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威胁。一方面,许多中国思想家并不相信人工智能有朝一日会发展到超越人类智能的程度;另一方面,机器或动物在个别方面能够超越人类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许多人对此类现象并不感到奇怪。在道家文化中,长生不老者等超级存在形式并不罕见,人工智能或某种以数字形式存在的智慧完全可以被视为一种超级存在形式。一些儒家学者希望人工智能未来能够融入人类所构建的伦理秩序当中,他们已经开始把人工智能视为人类的伙伴或朋友了。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相对于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对不确定性和变化的容忍度较高。德国汉学家卫礼贤深受《周易》影响,他指出:“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永远无法摆脱的困境,一切都在变化中。因此,即便我们面临极艰难的局面,我们也应该有所作为以促进未来新局面的形成。”而带有佛教色彩的思维方式也许是一些中国人不像西方人那样因人工智能时代到来而产生强烈恐慌心理的另一个原因。

1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的共同特征在于都主张人应该自律、持续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并在实现内圣的道路上作出无止境的努力。因此,许多中国思想家认为,在当下这个思考人类未来科技发展方向的时刻,在当下这个人类就由科技进步所带来的生存威胁展开讨论的时刻,我们需要回顾自己的过去并意识到也许问题的症结就在我们自己身上:除非我们能够在伦理道德方面进行自我反省并承担起应承担的责任。否则人类是无法制造出在道德上令人满意的人工智能产品的。人类而临的全球性挑战正在不断增加,也许我们应该拓宽思路,从古代的哲学传统中获得启示。为了制造出“人类友好型”的人工智能或其他前沿科技产品,我们必须致力于构建一个包容、和谐、对人类充满同情的全球体系。(摘编自宋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材料二:当今时代,人工智能被认为是科技创新的下一个“超级风口”,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需要我们不断深化对人工智能的认识。从战略高度认识人工智能。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不仅有助于让技术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而且有助于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工智能等技术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一方面,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为人工智能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广阔空间;另一方面,国内很多应用场景为科技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练兵”机会,亿万网民产生的海量数据为机器学习提供了丰富“原料”,这大大加速了技术的迭代与创新。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推动人类社会迎来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时代。可以预见,作为引领变革的战略性技术,人工智能对世界的影响将远超以往历次工业革命。拥抱人工智能的时代,要求我们树立世界眼光,在思考、分析和解决人工智能问题时站在全球高度,用洞悉人类历史发展趋势的长远眼光来审时度势,进而找准自身位置。人工智能不是一个孤立的静止系统。从历时层面看,智能革命与前几次技术革命有着本质差异。从蒸汽革命、电气革命到信息革命,在某种程度上说都是人类学习和适应机器。而在人工智能时代,是机器来学习和适应人类,是人和机器一起学习和创新。人工智能发展包括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三个阶段。虽然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距我们尚远,但我们应运用前瞻思维深入思考未来可能出现的突出问题,如人工智能是否安全可控、人会不会被机器取代、人与机器的责任如何界定等。人工智能高度发展,其对社会治理、伦理道德、隐私保护等方面的挑战也随之而来。与技术快速走在前面相比,相关的法律规范、社会公德、行为习惯、社会治理构建则相对滞后。只有建立完善的人工智能伦理规范,处理好机器与人的关系,我们才能更好、更多地获得人工智能红利,让技术造福人类。我们应加快人工智能伦理研究步伐,积极参与全球人工智能伦理原则的研究和制定,及早识别禁区,让技术创新更好地造福人类,为全球人工智能伦理研究贡献中国智慧。(摘编自李彦宏《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

2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相对于西方,中国人不像西方人那样对人工智能产生强烈恐慌心理的一个原因,是思维方式带有佛教也彩。B.儒、道、释三家思想的共同特征让许多中国思想家认为,在人工智能领域,我们也需要自省、反思并承担责任。C.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国内丰富的应用场景等因素使人工智能等技术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址。D.人工智能发展包括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三个阶段,当下的人工智能尚属于弱人工智能阶段。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人不认为自己的生存受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威胁,是因为“天人合一”的思想使人们坚信人工智能发展会受到限制。B.基于伦理秩序的考量,一些儒家学者希望人工智能未来能够融入人类所构建的伦理秩序当中,成为人类亲密的伙伴或朋友。C.人工智能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预计人工智能对世界的影响将远超过去的蒸汽革命、电气革命和信息革命。D.智能革命与以往几次技术革命迥异,某种程度上,前者以人类学习和适应机器为特征,后者以机器来学习和适应人类为特征。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人工智能成功的唯一真正先决条件是海量数据,海量数据通过人工智能的计算,可以预测并得到更为精确的结果。B.维纳在《人有人的用处》一书中说“这些机器的趋势是要在所有层面上取代人类,这将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C.当苹果公司开发与人类交流的智能软件Siri时,乔布斯提出Siri是人类与机器合作的一个最朴实、最优雅的模型。D.2019年6月,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则——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4.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如何“不断深化对人工智能的认识”。5.请简要概括两则材料中的观点有何相似之处。【答案】1.A2.C3.D4.

3①从战略高度认识人工智能。②以世界眼光认识人工智能。③用前瞻思维认识人工智能。④从伦理角度认识人工智能。5.①两则材料都认为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发展中的前沿技术,其发展应受到一定的引导和限制。②两则材料都认为人工智能应与人类伦理秩序相融合,满足人们的美好生活需要。③两则材料都认为应从伦理道德方面对人工智能进行反思,让技术造福人类,为全球人工智能伦理研究贡献中国智慧。【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中国人不像西方人那样对人工智能产生强烈恐慌心理的一个原因,是思维方式带有佛教也彩”错误,原文材料一第二段“带有佛教色彩的思维方式也许是一些中国人不像西方人那样因人工智能时代到来而产生强烈恐慌心理的另一个原因”,选项少了“也许”“一些”限定性词语。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以偏概全,材料一第一段是说“中国人受到自身哲学传统中非人类中心主义观念的强大影响”,而不仅是“天人合一”思想;另外,从“天人合一”角度,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有引导和抑制两种立场。B.“基于伦理秩序的考量”于文无据,“成为人类亲密的伙伴或朋友”理解错误,材料一第一段是说“他们已经开始把人工智能视为人类的伙伴或朋友了”。D.“前者以人类学习和适应机器为特征,后者以机器来学习和适应人类为特征”论述颠倒,应是前者以“机器来学习和适应人类,是人和机器一起学习和创新”为特征,后者以“人类学习和适应机器”为特征。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人工智能成功的唯一真正先决条件是海量数据”的论据与材料二第二段的观点不一致,第二段是说“海量数据为机器学习提供了丰富‘原料’,这大大加速了技术的迭代与创新”。B.“这些机器的趋势是要在所有层面上取代人类”说法绝对,与材料二观点不一致,人与机器的关系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C.说明的是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共生性伙伴关系,材料二第四段的核心观点是,要用前瞻思维认识人工智能。D.可作为材料二末段的论据,是建立完善的人工智能伦理规范的实例。故选D。

4【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结合第二段“从战略高度认识人工智能。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不仅有助于让技术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而且有助于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概括出:从战略高度认识人工智能。结合第三段“拥抱人工智能的时代,要求我们树立世界眼光,在思考、分析和解决人工智能问题时站在全球高度,用洞悉人类历史发展趋势的长远眼光来审时度势,进而找准自身位置”概括出:以世界眼光认识人工智能。结合第四段“我们应运用前瞻思维深入思考未来可能出现的突出问题,如人工智能是否安全可控、人会不会被机器取代、人与机器的责任如何界定等”概括出:用前瞻思维认识人工智能。结合第五段“只有建立完善的人工智能伦理规范,处理好机器与人的关系,我们才能更好、更多地获得人工智能红利,让技术造福人类”概括出:从伦理角度认识人工智能。【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结合材料一“人工智能不应毫无限制地随意发展,其发展应受到引导。甚至有时为了使生命的自然属性得到尊重,其发展应受到一定抑制”和材料二“拥抱人工智能的时代,要求我们树立世界眼光,在思考、分析和解决人工智能问题时站在全球高度,用洞悉人类历史发展趋势的长远眼光来审时度势,进而找准自身位置”可知,两则材料都认为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发展中的前沿技术,其发展应受到一定的引导和限制。结合材料一“一些儒家学者希望人工智能未来能够融入人类所构建的伦理秩序当中,他们已经开始把人工智能视为人类的伙伴或朋友了”和材料二“我们应运用前瞻思维深入思考未来可能出现的突出问题,如人工智能是否安全可控、人会不会被机器取代、人与机器的责任如何界定等”可知,两则材料都认为人工智能应与人类伦理秩序相融合,满足人们的美好生活需要。结合材料一“除非我们能够在伦理道德方面进行自我反省并承担起应承担的责任。否则人类是无法制造出在道德上令人满意的人工智能产品的”和材料二“只有建立完善的人工智能伦理规范,处理好机器与人的关系,我们才能更好、更多地获得人工智能红利,让技术造福人类”可知,两则材料都认为应从伦理道德方面对人工智能进行反思,让技术造福人类,为全球人工智能伦理研究贡献中国智慧。(二)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文本一:北上[注]·1900年—1934年,沉默者说徐则臣

5你永远都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事。我从城里回来,半道上遇到蕙嫂的孙子二蛋。十五岁的二蛋跑得上气不接下气,哑巴爷爷哑巴爷爷,每一个字都噎得伸长脖子,出——出事了!我问什么事。二蛋说,如——如——如玉奶奶被日本人的狗咬——咬——咬死了!我头脑嗡地响起来,右腿被坏掉的左腿绊了一跤,摔到地上。二蛋把我扶起来,终于理顺了舌头,哑巴爷爷,咱们先回家再说。我把毛驴和褡裢扔给二蛋,撒开腿就往家里跑。院子里站满了街坊邻居。如玉的尸体停在院子里的一领草席上,盖着我们家最白的一块白布。儿子、儿媳妇、两个孙子跪在尸体旁边,小孙女被儿媳妇揽在怀里,她不知道哥哥和大人们在干什么,只是惊恐地看着白布呈现出的奶奶的身形。血渗透白布,变成紫黑色,触目惊心。邻居们给我闪开一条路,我两腿一软,跌倒在地上。如玉。我沙哑的嗓子里这辈子都没喊出过如此结实粗壮的声音,我把嗓子都喊破了。如玉。白布,我只掀开了一个角,惨不忍睹。如玉脸上和身上已经没有一块好皮肉,全被那条狼狗撕烂了。狼狗被放开来去抓小孙女的,如玉拦在中间,狼狗一个跃起扑上来,如玉抓住狼狗两只前腿,同时被撞倒在地上,无论狗怎么咬怎么抓,她始终都没松手。如玉的两手像两把钳子死死地固定在狗腿上,直到她被狗撕烂并抓破内脏,直到死。因为如玉拖住了狼狗,小孙女才得以逃脱,被八岁的小孙子背着跑回了家。三个日本兵从东岳庙回来,还要渡河到对岸。翻译问村民河工家住哪儿,直接找到我家门上。如玉正带小孙女玩沙包。隔壁儿子家的门开着半扇,儿媳妇当时在堂屋做刺绣。防止节外生枝的最好办法,就是尽快把日本人打发走,如玉决定去给他们摆渡。水不凶猛的时候,如玉经常帮我摆渡,她的两只手因此骨节粗大,东西抓得牢靠。她把小孙女抱进儿子家的院门,然后关上门,跟着日本人和翻译去了渡口。快到码头,小孙女追过来了,身后跟着小孙子,他被他娘派出来看着妹妹。儿媳妇根本不知道日本人找上门要摆渡。日本人走得快,已经上了船。仁丹小胡子拍起了手,说我小孙女长得像西洋娃娃。后边的日本兵就开始叫唤,翻译官把他们的要求翻译给如玉听,他们想看看生娃娃的女人,肯定是个漂亮的西洋女人。如玉让小孙子赶快带妹妹回家,她要往船上走;船动了,事就没了。小孙子背上妹妹往回走,这时候牵狗的日本兵松开了狗绳,狼狗迅速跳上岸要去追小孙女。如玉一闪身堵住狼狗的路,狼狗受了刺激,一跃而起向如玉扑来。蛮子营最靠边的住家离河边还有一段距离,邻居们听见有人叫了几声又没了声息,就没当回事。等两个孩子回到家词不达意地叫来我儿子,如玉已经仰面朝天死在荒草里,衣不蔽体,整个人被狼狗撕得稀烂。为了从狗腿上掰下她的手,如玉的十指的骨节被日本人生生折断。日本人自己把船渡到对岸,缆绳都没系,跳上岸就跑。船顺水漂流,搁浅在一个弧形的拐弯处。

6我守了如玉两天,白天黑夜地坐在她身边。天热了,不能再不入土。我让儿子、孙子和二蛋把河滩上所有的野花都采回来,放进如玉的墓穴里。她的身底下铺满了花,她的身上盖满了花。我要让她像我第一次闻见她时那样香,让她带着一身的香味离开这个世界。我和儿子在她的墓穴旁边又挖了一个坑。儿子问,挖这个干吗?我说,死了埋我。坟墓在河滩上,儿子和蕙嫂他们都不赞同,发大水了容易被冲掉。我说冲掉了正好顺水漂流,回到风起淀。葬完如玉,我这一生也可以结束了。马可·波罗说,中国是世界的尽头。我去日本兵小分队驻扎的营地附近仔细转了一圈,回来把如玉埋的坛子从院子里的银杏树下挖出来。左轮手枪还在,三十三年不用还跟新的一样;子弹也一颗颗精神饱满,一点锈迹都没生。吃过晚饭,我把小孙女抱在怀里,跟儿子、儿媳妇和两个孙子说,我去看看你们的娘和你们奶奶。我让儿子、儿媳看好三个孩子,让两个孙子看好妹妹。天太黑,他们以为我去如玉的坟边坐坐。我的确去了如玉的坟边。我坐在她身旁抽了一袋烟,跟她说了几句话。到头来我竟不知道该跟她说什么了。站起身时我说,如玉,等等我,到那边我还要对你好。我摸摸腰后和裤兜,枪硬邦邦的,子弹哗哗地响。(有删改)文本二:北上·2014年,在门外等你徐则臣马思艺三岁那年,日本鬼子越过山海关进犯通州,放狼狗咬死了马思艺的奶奶,她爷爷不干了。马福德对老婆之好,成了传奇和佳话,现在还在蛮子营流传。他要为老婆报仇。孤身一人夜闯日本鬼子小分队的驻地,一口气灭了十几个小日本,那条狼狗更是被他活活撕成两半。那天夜里,如果不是有个小日本好东西吃得太多,消化不了拉肚子,一个活口都不会留下。那小日本在背后给了马福德两枪。蛮子营的老少爷们儿去收尸时,马福德的两只眼还大睁着。那真是个纯爷们儿。蛮子营的男丁从那时候起,就被家人教育,做男人要向马福德学,一定要对老婆好,不惜拿出命来对她好。二蛋就牢记了这个教导,后来二蛋娶了马福德的孙女。(有删改)[注]2019年,徐则臣的《北上》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小说叙写了1901年—2014年这个时间段关于京杭大运河的故事,从一个侧面展现了近现代中国史。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一开头写二蛋前来给“我”报信,文本二中写二蛋娶了马福德的孙女,前后呼应,可以看出小说结构上的巧妙布局B.文本一用较大篇幅描绘如玉被狗撕烂并抓破内脏的惨状,突出了日本侵略者的残暴本性,也反衬出如玉铁一般的意志。

7C.文本一中“我”“又挖了一个坑”、“葬完如玉,我这一生也可以结束了”以及挖出手枪等情节,都表明了“我”要去报仇。D.文本一对“我”报仇之前心理和准备的叙写较简略;文本二对报仇进行了详写,清楚地交代了故事的最终结局。7.关于文中如玉遇害的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日本兵的狼狗跳上岸要去追小孙女,如玉为了保护小孙女而堵住狼狗的路,日本兵使唤着狼狗向如玉扑来。B.无论狗怎么咬怎么抓,如玉抓住狼狗两只前腿的手始终都没松。因为如玉拖住了狼狗,小孙女才得以逃脱。C.二蛋告知如玉的死讯,“我”不相信;但“我”回家时,如玉的尸体停在院子里,她脸上和身上已没有一块好皮肉。D.“我”让儿子、孙子和二蛋把河滩上的野花都采回来,放进如玉的墓穴里,“我”去了如玉的坟边和她畅叙往事。8.有评论认为徐则臣的《北上》突出表现了一个“情”字,小说《北上》蕴含了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两则文本简要分析。9.同样是叙述马福德报仇之事,文本一和文本二叙述人称不同,作者为什么要运用不同人称来叙述呢?请结合两则文本简要说明。【答案】6.D7.B8.①如玉对孙女的守护之情。为了打发日本人,她去给他们摆渡。当日本兵放狗去追小孙女时,她用血肉之躯拖住了狼狗,保护了后代。②马福德和如玉的生死不渝之情。马福德在如玉墓穴旁挖了一个坑,生死相依;他为如玉报仇,一口气杀死了十几个日本兵。③马福德对侵华日军的愤恨之情。马福德夜闯日本鬼子小分队的驻地,一口气灭了十几个小日本,将那条狼狗撕成两半,死后两只眼还大睁着。9.①文本一采用了第一人称叙述,马福德是故事的讲述者,同时又是事件的亲历者、主人公,给人以真实感,便于展示人物内心活动,直接表达马福德失去亲人的巨大痛苦和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②文本二采用第三人称,以马福德的后代马思艺为叙述者,这样一种全知全能的视角,便于客观描述,也便于表达马福德报仇所产生的影响。③这样叙述人称和视角的转化,让文本一与文本二所在的章节紧密联结,构成一个独立的小故事,便于读者了解马福德的后人在当下的生活。【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D.

8“文本一对‘我’报仇之前的心理和准备的叙写较简略;文本二对报仇进行了详写”错误,应是文本一对有关内容“进行了详写”,而文本二对报仇的叙写“较简略”。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小说特定情节内容的能力。A.“日本兵使唤着狼狗向如玉扑来”错误,原文是“狼狗受了刺激,一跃而起向如玉扑来”,因此是狼狗自己扑过来的。C.“二蛋告知如玉的死讯,‘我’不相信”错误,由“我头脑嗡地响起来,右腿被坏掉的左腿绊了一跤,摔到地上”“我把毛驴和褡裢扔给二蛋,撒开腿就往家里跑”可知,“我”当时是相信的,选项于文无据。D.“和她畅叙往事”错误,原文是“我的确去了如玉的坟边。我坐在她身旁抽了一袋烟,跟她说了几句话。到头来我竟不知道该跟她说什么了……”,因此没有“和她畅叙往事”。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探究小说情感意蕴的能力。首先通读文本,梳理主要情节内容;然后理解内容,分析探究小说蕴含的情感;最后整合答案,分点作答。由“狼狗被放开来去抓小孙女的,如玉拦在中间,狼狗一个跃起扑上来,如玉抓住狼狗两只前腿,同时被撞倒在地上,无论狗怎么咬怎么抓,她始终都没松手”“因为如玉拖住了狼狗,小孙女才得以逃脱”可知,小说叙述了如玉为了保护孙女,誓死与狼狗搏斗的情景,表现了如玉对孙女的守护之情。由“我和儿子在她的墓穴旁边又挖了一个坑。儿子问,挖这个干吗?我说,死了埋我”“如玉,等等我,到那边我还要对你好”“他要为老婆报仇。孤身一人夜闯日本鬼子小分队的驻地,一口气灭了十几个小日本,那条狼狗更是被他活活撕成两半”可知,小说叙述了马福德在如玉死后,不惜生命为如玉报仇的事件,并且要在死后对如玉好,体现了马福德和如玉的生死不渝之情。由“孤身一人夜闯日本鬼子小分队的驻地,一口气灭了十几个小日本,那条狼狗更是被他活活撕成两半”“蛮子营的老少爷们儿去收尸时,马福德的两只眼还大睁着”可知,马福德的妻子如玉被害后,他对侵华日军充满愤恨之情,因此孤身闯入驻地,一口气灭了十几个小日本,体现了马福德对侵华日军的愤恨之情。【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小说不同叙述人称作用的能力。首先比较阅读两则文本,然后结合内容理解分析采用不同人称叙述的作用,最后概述答案并分点作答。

9由“我从城里回来,半道上遇到蕙嫂的孙子二蛋”等句子可知,文本一运用了第一人称叙述故事,马福德讲述了自己从城里回来,遇到二蛋,得知如玉被害,内心焦急,然后跑回家中,看到如玉被害的惨烈模样,内心愤恨,以及挖坑埋葬如玉,让如玉等着自己等事件。主人公马福德是故事的讲述者,同时又是事件的亲历者、主人公,第一人称更给人以真实感,便于展示马福德愤恨、伤心、痛苦等内心活动,直接表达马福德失去亲人的巨大痛苦和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由“马福德对老婆之好,成了传奇和佳话,现在还在蛮子营流传。他要为老婆报仇”等可知,文本二采用了第三人称视角讲述故事,叙述了马福德闯入日军驻地,自己消灭十几个小鬼子的故事,并且用“那真是个纯爷们儿。蛮子营的男丁从那时候起,就被家人教育,做男人要向马福德学,一定要对老婆好,不惜拿出命来对她好。二蛋就牢记了这个教导,后来二蛋娶了马福德的孙女”指出马福德报仇所产生的影响。第三人称叙述客观、冷静。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相结合,将文本一和文本二连缀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前者交代了马福德报仇的原因,后者交代了马福德报仇的结果,更便于读者了解马福德的后人在当下的生活。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初,帝①与北汉主相拒于高平,命前泽州刺史李彦崇将兵守江猪岭,遏北汉主归路。彦崇闻樊爱能等南遁,引兵退,北汉主果自其路遁去。八月,己酉,贬彦崇率府副率。初,太祖②以建雄节度使王晏有拒北汉之功,其乡里有滕县,徙晏为武宁节度使。晏少时尝为群盗,至镇,悉召故党,赠之金帛、鞍马,谓曰:“吾乡素名多盗,昔吾与诸君皆尝为之,想后来者无能居诸君之右。诸君幸为我语之,使勿复为,为者吾必族之。”于是一境清肃。九月,徐州人请为之立衣锦碑。许之。冬,十月,甲辰,左羽林大将军孟汉卿坐纳藁税,场官扰民,多取耗馀③,赐死。有司奏汉卿罪不至死。上曰:“朕知之,欲以惩众耳!”初,宿卫之士,累朝相承,务求姑息,不欲简阅,恐伤人情,由是羸者居多。但骄蹇不用命,实不可用。每遇大敌,不走即降。其所以失国,亦多由此。帝因高平之战,始知其弊。癸亥,谓侍臣曰:“凡兵务精不务多,今以农夫百未能养甲士一,奈何浚民之膏泽养此无用之物乎且健懦不分众何所劝”乃命大简诸军,精锐者升之上军,羸者斥去之。又以骁勇之士多为诸藩镇所蓄,诏募天下壮士,咸遣诣阙,命太祖④皇帝选其尤者为殿前诸班。其骑步诸军,各命将帅选之。由是士卒精强,近代无比,征伐四方,所向皆捷,选练之力也。戊辰,帝谓侍臣曰:“诸道盗贼颇多,讨捕终不能绝,盖由累朝分命使臣巡检,致藩侯、守令皆不致力。宜悉召还,专委节镇、州县,责其清肃。”河自杨刘至于博州百二十里,连年东溃,分为二派,汇为大泽,弥漫数百里。又东北坏古堤而出,灌齐、棣、淄诸州,至于海涯,漂没民田庐不可胜计。流民采菰稗、捕鱼以给食,朝廷屡遣使者不能塞。十一月,戊戌,帝遣李穀诣澶、郓、齐按视堤塞,役徒六万,三十日而毕。《资治通鉴·卷二九二·后周纪三》

10【注释】①帝:指周世宗柴荣,五代时期后周皇帝(公元954年~959年)。②太祖:此处指五代时期后周太祖郭威(公元904年~公元954年)。③耗馀:旧时官府征收钱粮时以弥补损耗为名,在正额之外加征的部分。④太祖: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时任殿前都点检。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相应的字母写在答题卡上。奈A何B浚C民D之E膏F泽G养H此I无J用K之L物M乎N且O健P懦Q不R分S众T何U所V劝W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拒,文中意思是“对抗,抵御”,与《阿房宫赋》中“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的“拒”含义相同。B.族,文中意思是“灭族”,与《六国论》中“族秦者秦也”的“族”含义不同。C.有司,古代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后泛指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D.“乃命大简诸军”与《谏太宗十思疏》中“简能而任之”的“简”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晏受命担任武宁节度使,上任伊始,召集做强盗时的旧日同党,采用招抚吓阻并用的策略,于是,强盗在全境绝迹,社会安定。B.皇帝非常重视朝廷法纪,能够大刀阔斧地整顿吏治,且公平公正,严格执法,将贪污耗馀、扰乱百姓的大将军孟汉卿处死。C.皇帝认为,历朝将缉捕盗贼交付使臣巡视检查,而藩镇、州县等官吏均不用力,应将使臣全部召回,令各级主官各司其职,肃清盗贼。D.黄河连年东溃堤防,河水弥漫达数百里,又向东北冲毁古堤,直至海边,冲没百姓田地房屋无数,给老百姓带来无穷灾难。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帝遣李穀诣澶、郓、齐按视堤塞,役徒六万,三十日而毕。(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14.后周世宗为整顿军队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答案】10.GNS11.B12.B13.(1)皇帝派遣李穀到澶州、郓州、齐州检查监督筑堤堵塞(水流),征发役徒六万,三十天完工。(2)六国灭亡,并不是因为兵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病在于贿赂秦国。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14.①精简军队,选拔重用精锐者,淘汰羸弱者。②下诏征募天下壮士集中到京城,并将优秀者任命为殿前诸班。③让骑兵、步兵诸军将帅各自挑选精兵。

11【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怎么能榨取百姓的血汗,去养活这些无用的人呢!况且勇健懦弱不加区分,用什么去激励士众!“浚民之膏泽”是动宾结构,应在宾语“膏泽”后断开,即G处断开;“乎”是句末语气词,后面断开,“且”一般用于句首,其前断开,即N处断开;“众”是“何所劝”的主语,其前断开,即S处断开。即在GNS处断开。【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都是“对抗、抵御”。句意:后周世宗与北汉主在高平对峙。/假使六国各自爱惜他们的百姓,就足够用来抵抗秦国。B.错误,二者含义相同,都是“灭族”。句意:再干的话我必定灭他的家族。/灭掉秦国的,是秦人自己。C.正确。D.正确,前者是“精简”,后者是“挑选”。句意:于是命令大力精简兵员。/挑选那些有才能的任用他们。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公平公正”错,由“有司奏汉卿罪不至死。上曰:‘朕知之,欲以惩众耳!’”可知,皇帝加重了对孟汉卿的处罚。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诣”,到;“按视”,检查监督;“役徒”,征发役徒。(2)“兵”,武器;“力亏”,力量亏损;“道”,原因。【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由“乃命大简诸军,精锐者升之上军,赢者斥去之”可知,精简军队,选拔重用精锐者,淘汰羸弱者。由“诏募天下壮士,咸遣诣阙,命太祖皇帝选其尤者为殿前诸班”可知,诏募天下壮士集中到京城,并将优秀者任命为殿前诸班。

12由“其骑步诸军,各命将帅选之”可知,让骑兵、步兵诸军将帅各自挑选精兵参考译文:当初,后周世宗与北汉主在高平对峙,命令前泽州刺史李彦崇领兵扼守江猪岭,阻断北汉君主的归路。李彦崇听说樊爱能等人向南逃跑,便领兵撤退,后来北汉君主果然从这条路逃跑离开。八月,己酉(初八),皇帝贬李彦崇为率府副率。当初,后周太祖因建雄节度使王晏有抵抗北汉军队的功劳,他的故乡在滕县,便调任王晏为武宁节度使。王晏年轻时曾经做过强盗,一到镇所,就召集所有旧党,赠送他们金钱绢帛、鞍马,对他们说:“我们家乡素来以强盗多出名,从前我和诸位都曾经做过强盗,料想后来的强盗没有能胜过诸位的。诸位替我告诉其他强盗,让他们不要再干了,再干的话我必定灭他的家族。”于是全境强盗绝迹。九月,徐州人请求为王晏树立衣锦碑。周世宗准许。冬季,十月,甲辰(初三),左羽林大将军孟汉卿因交纳藁税时,场院官吏侵扰百姓,过多索取所谓“耗余”而定罪,皇帝赐死。有关官员奏称孟汉卿的罪不至死,世宗说:“朕知道这些,只不过想借此惩戒众人罢了!”当初,宫禁警卫士兵,历朝相承,只求息事宁人,不想再简拔挑选,恐怕伤害人情,因此瘦弱年老的居多。但又骄横傲慢,不听命令,实际无法使用。每次遇到大敌,不是逃跑就是投降,历朝之所以丧失国家,也大多由于这个原因。周世宗通过高平之战,才开始认识到它的弊端,癸亥(二十二日),对侍从大臣说:“大凡军队只求精而不求多,如今用一百个农夫也不能供养得起一名士兵,怎么能榨取百姓的血汗,去养活这些无用的人呢!况且勇健懦弱不加区分,用什么去激励士众!”于是命令大力精简兵员,精锐的提升到上军,瘦弱的逐出军队。又因强健勇猛的战士大多被各藩镇所收养,下诏征募天下壮士,全部遣送到京城,命令宋太祖皇帝赵匡胤挑选其中最好的组成殿前诸班。其他的骑兵、步兵各军,分别命令他们的将帅挑选士兵。因此士兵精干强壮,近代以来没有比得过的,征伐四方,所到之处频传捷报,这就是挑选兵员的功效啊!戊辰(二十七日),周世宗对侍从大臣说:“各地盗贼很多,讨伐搜捕终究不能绝迹,大概是由于历朝另外命令使臣巡视检查,致使藩镇主帅、州守县令都不再努力。应该全部召回使臣,专门委托藩镇节度使、州守县令,责成他们肃清盗贼。”黄河从杨刘至博州一百二十里,连年在东面冲溃堤防,分成两个支流,汇合为巨大湖泽,河水弥漫达数百里。黄河又向东北冲毁古堤而流出,淹没齐、棣、淄各州,直至海边,淹没百姓田产房屋不可胜计。流民只好采集茭白稗子、捕捞鱼虾来充食,朝廷屡次派遣使者都没有堵住。十一月,戊戌(二十八日),周世宗派遣李穀到澶州、郓州、齐州检查监督堤防决口的堵塞,征发役徒六万,三十天完工。(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张孝祥①

13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徒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②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杜若满芳洲。【注】①张孝祥:南宋爱国词人。为官数十载,因主战被排斥,此词作于词人请辞侍亲获准后,乘舟沿江东归途中。②沉累:指屈原。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阕由自身遭际写起,继而描写登岳阳楼所见景象:日落君山,云气蒸腾,沅水、湘水两岸的草木呈现葱绿,一弯残月,如帘钩高挂。B.“西风千里”两句,承接上意,写湖海倦游的自己经过长途的江面漂荡,终于来到了游览胜地岳阳楼上;运用比喻手法,于苍凉中给人以安慰。C.“雄三楚”五句,写岳阳楼雄于三楚、吞吐七泽、隔绝九州的地势,并发出感叹,以夸张、反问的手法,极写所见景象气势的壮阔,词气跌宕飞动。D.结尾“回首”两句,引用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回首叫虞舜”句和《离骚》文辞,抒发深沉的情怀。“杜若满芳洲”,以景结情,意味深长。16.这首词借登楼远望,吊古伤今,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答案】15.B16.①宦海漂泊的倦意:“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两句写湖海倦游,如今乘舟而归,表达了宦海浮沉而今欲归休的感受。②家国理想难以实现的幽怨:“欲吊沉累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借对屈原的凭吊,表达了怀有才干而不能实现理想的辛酸悲苦之情。③对政治清明的期盼:“回首叫虞舜,杜若满芳洲”两句,借对贤君虞舜的呼唤,表现出词人对清明政治的向往。【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B.“运用比喻手法”错误。“西风”不能“送我”,此处是将“西风”拟人化了,应该是运用了拟人手法。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14上片写词人登楼背景和楼上初见时的景致,开头“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是说“疲倦于湖海飘泊的生活,离开江陵乘舟沿江东归”,词人从自身遭际落笔,联系注释①“为官数十载,因主战被排斥,此词作于词人请辞侍亲获准后,乘舟沿江东归途中”可知,抒发词人多年宦海浮沉、怀才不遇而今欲归休的感慨。下片接着写雄美之景,并由此联想到屈原的离忧来抒发自己心中的哀愁。其中,“欲吊沉累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是说“想祭奠屈原而不得,只能借登山临水,效渔儿樵子,抒发离忧之情”,写词人对曾流放此地的诗人、政治家屈原的凭吊。词人欲要凭吊屈原,却“无所”可吊,因为词人不知道屈子沉水处,词人因屈原的“离忧”而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的辛酸困苦。词人借对屈原的凭吊,表达了自己怀有才干而不能实现家国理想的辛酸悲苦之情。“回首叫虞舜,杜若满芳洲”,是说“回过头去呼唤一代英主虞舜大帝,只见杜若花开满了水中沙洲”,词人因屈原的“离忧”而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的辛酸困苦,希望有贤明的君主可以发现并重用自己,所以有了“回首叫虞舜”,词人借对贤君虞舜的呼唤,表现出对清明政治的向往。(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六国论》中用形象的比喻表现诸侯割地之轻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展现了秦统治者对从六国掠夺来的珍宝毫不珍惜,将其当成寻常事物的情形,体现了秦的奢侈。(3)《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举以予人②.如弃草芥③.鼎铛玉石④.金块珠砾⑤.竭诚则吴越为一体⑥.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予”“芥”“鼎铛”“砾”等。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我知时间为何物,但想要描述时,便觉得无能为力。”古罗马思想家奥古斯丁的这句话,说出了大部分人对时间的整体感受——可以感知却难以描述。但文学家、艺术家、哲学家都是一些①的人,他们不断通过自己的作品尝试去定义、描述、探究时间。时间具有多元性和相对性,黑暗与光明,左边与右边,瞬间与永恒,慢与快,动与静,行与思……种种相对的概念在时间中可以②。当我们谈论时间时,先来搞清楚我们谈论的是什么时间。大体而言,时间有两种③

15的身份:一是起源自宇宙大爆炸的自然时间,一是被现代文明驯服的标准时间。人类在远古时期,就对自然时间有丰富的认知,太阳升起落下,月亮变大变小,鸟儿秋去春来……但就自然时间而言,你可以观察体会,却无法准确测量。它就像一匹桀骜不驯的野马,自在神秘,难以捉摸,有时会给人类的交流带来障碍,甚至给人类的生活制造麻烦。要想驯服时间,就需要亟待发明钟表和日历,采纳人为的计量系统,由此,用“几点钟”来描述的标准时间就产生了。1884年10月,本初子午线、国际日期变更线、24个时区等世界标准时间系统中的要素一一确立。从此以后,人们再也离不开时间的督促了。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0.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加点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看了余华的《活着》,你会不由自主地陷入沉思。B.你叫上几位同学一起去图书馆把新书本搬回来吧。C.请你转告小明,下午三点半我在路口的书店等他。D.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谈得热闹,氛围非常热烈。【答案】18.①迎难而上②并行不悖③截然不同19.要想驯服时间,就需要发明钟表和日历,采用人为的计量系统,由此,用“几点铃”来描述的标准时间就产生了。20.A【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结合语境“可以感知却难以描述”,此处是用来形容那些文学家、艺术家、哲学家知道描述时间很难,但是依然不断去尝试。可以填入“迎难而上”。“迎难而上”:形容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勇敢地面对挑战。第二空,结合语境“时间具有多元性和相对性”,此处是用来形容时间中各种相对的概念都可以同时存在、进行。可以填入“并行不悖”。“并行不悖”:指同时进行而互相不违背。第三空,结合语境“一是起源自宇宙大爆炸自然时间,一是被现代文明驯服的标准时间”,此处是用来形容时间的两种身份是完全不一样的。可以填入“截然不同”。“截然不同”: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全然不一样。【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两处语病:一、语义重复,“需要”和“亟待”语意重复,应删掉“需要”或“亟待”;

16二、搭配不当,“采纳……系统”搭配不当,应改为“采用……系统”。【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称代词所指代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文段中加点的“你”是泛指任何一个人。A.泛指任何一个人。B.属于第二人称,是指对话的对方。C.属于第二人称,是指对话的对方。D.指“大家”里的每人,人人。故选A。(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冬不穿白,夏不穿黑”,这是人们从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你知道它包含的科学道理吗?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五光十色,美丽动人,有红色的花,绿色的草,蓝色的天空……各种物体都具有各自的色彩。可是,这些艳丽的颜色,①。这说明只有在阳光的照射下,物体才呈现出色。那么,②,各种物体会有不同的颜色呢?我们知道,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等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只有被物体反射的光线,才能看到。某种物体具有什么样的颜色,在我们看来,它就能反射什么颜色的光。白色的东西能够反射所有颜色的光线,因此看起来就是白色的;而黑色的东西却能吸收所有颜色的光线,没有光线反射回来,所以看起来就是黑色的了。太阳不仅给人们送来光明,③。对于辐射热来说,黑色也是只吸收,不反射,而白色正好相反。因此,夏天人们都喜欢穿浅色衣服,像白色、灰色、浅蓝、淡黄等,这些颜色能把大量的光线和辐射热反射掉,使人感到凉爽;冬季穿黑色和深蓝色的衣服最好,它们能够大量地吸收光和辐射热,人自然就感到暖和了。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为“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五光十色,各种物体都具有各自的色彩”,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句表达效果更好?请简要说明。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答案】21.①原句列举“红色的花”“绿色的草”“蓝色的天空”等具体的颜色和物体,使表达更加具体可感。②原句使用多个短句,句式活泼灵动,节奏明快有力,改句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22.①在漆黑的夜里就统统消失了②为什么在同样光源的照耀下

17③而且还送来了大量的辐射热【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原句“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五光十色,美丽动人,有红色的花,绿色的草,蓝色的天空……各种物体都具有各自的色彩”,列举了“红色的花”“绿色的草”“蓝色的天空”等具体的颜色和物体,能唤起人们的想象,具有画面感,使表达更加具体可感。原句“五光十色,美丽动人,有红色的花,绿色的草,蓝色的天空”使用多个短句,句式活泼灵动,音韵和谐,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改句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结合后面“这说明只有在阳光的照射下,物体才呈现出色”可知,这里应该是讲那些艳丽的颜色在黑夜就消失了,所以此处应该填写“在漆黑的夜里就统统消失了”。第二空,前面讲“在阳光的照射下,物体才呈现出颜色”,后面是对“各种物体会有不同的颜色”的反问,此处是表条件,也就是在同样光源的照射下,后面是问句,可以加上“为什么”,所以应该填写“为什么在同样光源的照耀下”。第三空,前面讲太阳给人们送来光明,而且有关联词“不仅”,此处需要用关联词“还”“而且”等;后面讲“辐射热”,此处主要讲太阳也带来了热辐射等,所以此处应该填写“而且还送来了大量的辐射热”。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尚书》有言“不矜细行,终累大德”。而《史记》却说“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矜细行以立大德,顾小让而成大行《尚书》有言“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指出细谨言行,方成大德;而《史记》却说“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成大事不拘泥于细枝末节。典籍之言谆谆,蕴含的人生大智慧,有关“大德”与“细行”,不妨以子夏之语系之,“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大德”不逾矩,“小德”可变通。矜细行以立大德,顾小让而成大行。

18立身于世,矜细行以立大德。大德之前,细行为谨:明礼知规遵制恪法,涵品养慧,立身立德。“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先圣孔子言犹在耳,志与艺必依乎德仁。《礼记•乐记》中说:“是故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德于人,为基,为根,为本。故大德不修,国乱、家破、人散。而修大德需从细谨开始,往古,“德”是我华夏文明常开不败之明花,孔融让梨,曾参杀豚,弈秋教射,有细行,才成就大德;观今,“德”是我炎黄子孙立德树人之旗帜,陶行知三糖育人,钱学森整装就餐,周恩来弊衣在身,细行是成就大德的基石。大德之前,不逾矩,矜细行,我辈才能立身立德,涵品养慧。立身于世,顾小让而成大行。欲成大行,不纠结于枝节蔓叶,不牵绊于端倪肇始,敦化笃正,行稳致远。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一味纠缠于过程中的分毫毕显,过于在乎蔓生的端倪,就会牵绊住前行的步履。当然“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并非不重细节,而是心有大事,从大局出发,整体服从全部,不为了个人的恩怨得失失去时代发展的方向。不是做事畏葸不前,而是夯牢基础,把握关键。试想,中国科研人员,如果没有高远的人生格局,宏阔的视野眼光,一味地盯住自己的利益,斤斤计较,如何能有嫦娥奔月、蛟龙入海、北斗耀天的傲人成绩。大行之前,不纠结,砥砺前行,我辈才能敦化笃正,行稳致远。处世需大德,志于大德以行稳;立身当细行,矜于细行以致远。规范细行修养,走向更好自我;遵守大德界限,书写精彩人生。大德与细行,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左传》有“慎始而敬终,终以不困”之警语,《菜根谭》也说:“富贵名誉,自道德来者,如山村中花,自是舒徐繁衍;若以权力得者,其萎可立而待矣。”我辈青年,立身处世,当时刻谨记,无大德无根基,无细行无功业,成大事笃定方向,推大礼不计较个人得失。作为新时代的弄潮儿的我们,当引领风尚,传承文明,让道德的天空群星闪烁;让中华美德代代传承。“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亚圣孟子曾言,浩然气长存,功成于细谨。风起于青萍,潮落于月畔。“德”与“行”之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我辈青年担时代使命,赓续前人星火,自当矜细行以立大德,顾小让而成大行。惟其如此,才能风雷震九州,斯须寰宇傲。【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本题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19本次作文是关系类材料作文,材料的中心是讨论“大德”和“小礼”的关系。《尚书》中“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意思是不顾惜小节方面的修养,到头来会伤害大节,酿成终生的遗憾。这里强调了修养“小节”对养成大德的重要性,勿以恶小而为之,小的方面注意不够,修养不好,必将影响大的美好品德的养成。而《史记》中的“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意思是干大事不用顾及小的礼节,讲大礼节不用顾及小的责备。这里强调了不用过分注重“小节”,应当顾全大局,而不必执着于细节;二者的观点形成对比,却都有道理。正因为樊哙用“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的道理劝服了刘邦在鸿门宴上不辞而别,才让刘邦保全了性命,刘邦最终东山再起。但从一个人的立身道德上说,平时不检点,不注意品德操行、生活作风方面的细末小事,久而久之,积细行而成恶习,必将影响到立身大节。也因我们能秉承“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德准则,才让我们能够养成纯洁美好的品德。以上论述对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考生成长颇具启示意义,值得考生仔细品味,深刻思考,积极实践。写作时应从其中一个角度入手,围绕“大德”与“小礼”的关系来谈。可在文章开头结合材料明确中心论点,然后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观点,如论证“大德”不顾“小节”,可列举刘邦从鸿门宴不辞而别脱身的事例,韩信不纠结于“胯下之辱”终成一代名将等例子,有力地论证观点。与此相对,也可列举“木匠”皇帝明熹宗朱由校玩物丧志的事例来论证“不矜细行,终累大德”的观点。最后可根据分析给出具体的建议。立意:1.修养身心需重小节,临危不惧不拘小节。2.不修“小节”难成“大德”。3.注重小节,加强自我修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